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开启左侧

[教育] 公共场合失控怎么办 - 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 - 教你怎样见招拆招(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6 12:4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分享你的各种心得体会,结交更多爸爸妈妈们,登录查看完整内容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公共场合失控怎么办 - 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 - 教你怎样见招拆招(三)

我是狮子座, 是个很在乎面子的人。我从来不赶公车,因为我怕万一跑到门口被夹到是件很丢人的事情。但是自从有了家里这只混猴子,我已经千锤百炼,换句话说,面子丢到一定程度,也就不在乎了。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刚刚萌发自我意识,好奇心和探索欲又随之发展强大,如果你还认为能像以前一样推个小车悠哉的带出去逛街,吃饭,约会,晒娃,那就大错特错了。
IMG_6699.jpg
他们不会老老实实总待在小车里,没几分钟就会大叫大嚷,如果放他们出来,那就像放出了个神兽一样:跌跌撞撞,摸这个,碰那个;在商场,还没等你看看这件衣服的标价,人家已经开始在地上各种滚;在超市,还没开始选购,人家已经把整排货架的东西全呼噜到地上;去吃饭吧,筷子叉子刀子盘子都是他们肆虐的工具,各种敲,各种击打;好不容易饭菜来了,你还没开口吃,人家两分钟吃饱了,然后又开始各种肆虐。。

最恐怖的是人家脆弱的小心情一旦受伤,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歇斯底里,大庭广众,撒泼打滚。这时你会感觉到四面八方投来无数种眼光:同情的,怜悯的,好奇的,厌恶厌烦的。。爸爸妈妈们的抗压能力都是这么练就出来的。

所以说,不要活在Parenting fantasies里(一种育儿幻想)这种幻想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存在于任何一个育儿的阶段,甚至包括青春时期的叛逆阶段。它包括:
a.你总是认为孩子应该听你的,而且会按你所说的去做!
b.当你说“不要”“不行”“不准”的时候,你总是认为孩子能够理解“不”字的含义!(针对1-3岁)
c.你永远希望孩子听话!
公共场合是孩子们学习自我发展和行为约束的实验室。所谓实验室,就是任何试验的成功和失败都有可能发生的地方。所以我们将要聊到的"策略"更多是针对其失败的预防和解决方法:
准备和预防
1. Plan ahead
未雨绸缪也好,事先计划也好,说白了就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最大努力的去预计将有可能发生的问题。
这个阶段的(1-3,4岁)孩子是生活在“现在时"。他们对于改变是需要调节的。其实我们大人也是一样,对于新的环境和事物也需要一个适应阶段。但是由于小孩子的很多生理功能还没有发育全面,所以对于他们来讲这种适应改变的过程会更复杂,而对于极度敏感的孩子来讲,就会更困难。常见的一些表现包括:
·        永远要家长抱着
·        哭闹
·        尖叫
·        不动声色但眼睛不停的看
·        或者真奔主题去摸去碰等等。
妈妈们都最了解自己孩子的特性。所以根据当日的行程预计一下自己宝宝有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出发前做好充分准备。比如,额外衣物,喜欢的玩具/书/贴纸,依赖品/零食。比如陈小猴,食物,奶嘴和她的小羊Mimi就是我的救星。 在她每次发飙的时候,这些都可以多多少少帮到我。
2. Involve children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出发前告诉孩子我们今天要去哪里,去做什么。年纪小的孩子可能不会给你回应,但是,相信我,他们听的懂。比如,周六我们要带陈小猴去和朋友一家吃饭。我周五晚上讲完睡前故事,关灯后,会和小猴子说:明天我们要去哪里哪里,其中会有谁谁谁。。早期的时候,她也没反应不理我,现在,她会给我一个"嗯"。第二天,出发前,我会再一次和她讲:我们现在要出去吃饭,和谁,在哪。。
3.Ask curiosity questions toencourage thinking
之后我还会问她(假装很好奇的):如果我们出去吃饭,你觉得乱扔你的食物ok么?在餐馆里乱跑ok么?拿着刀叉乱敲ok么?如果他们不回应,没关系,你的这些好奇问题已经进入他们的小脑袋了。但是如果他们回应说都OK。 这时就是你教育他们餐厅礼仪的机会了。别指望你和他们说两三次就能管用的,你需要不停的重复重复再重复。记得着重在肯定句上:如,“食物是用来吃的!”“你是想安安静静在餐桌上和大家一起午餐还是离开和我回到车里"。(关于问话方式,怎样给出选择性问题,以及避免否定问句等,请参见前两篇<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 - 教你怎样见招拆招(一)和(二)>)
IMG_6701.jpg
4.Offer limited choices
给出有限的选择。给孩子们选择的机会能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自主意识。比如带小朋友去买玩具,如果你说:你想要哪个玩具,你自己挑。这个并不是给予他们正确的选择机会。如果他们挑了上千块的儿童汽车,你也要买么?

别忘了,你的信守承诺对于孩子来讲是多么重要。所以be smart, 在开口说话之前就要聪明的想好。

不如拿出两个在你经济承受能力之内的玩具让他们选择。相信我,在带他们去玩具店的第一天起,就这样做,今后绝对不会出现撒泼打滚,倒地耍赖非要得到想要的玩具才肯罢休的局面。
IMG_6702.jpg
真的失控怎么办
至今,在我和陈小猴身上还没有发生完全失控让人不知所措的局面,但是在公共场合对于完全失控的宝宝,我观察过两位妈妈的处理方式对我印象很深刻。可能是自己现在做这份工作的原因,职业病,喜欢注意周边家长的管教方式。
场景一:
地点:温哥华宜家卖场
人物:中国妈妈和爸爸,1.5-2.5岁男宝宝,还有两位老人(貌似姥姥姥爷)
周末在宜家人还是蛮多的。突然就听见一个小孩的哭嚎,而且越来越严重。顺势看过去,只见一个和陈小猴差不多大的小男孩爬在地上歇斯底里,一边嚎啕大哭一边用手使劲锤打。

在小男孩三五步远的地方站着他的妈妈,静静的看着他。就这样大概僵持了2,3分钟的样子,小男孩的爸爸过去和他妈妈说话,估计是劝说她过去把孩子抱过来。这位妈妈没有同意,继续静静的看着孩子。

小男孩在他爸爸过去"求情"的时候降下声音成抽泣状,但看到妈妈还是没有过来抱自己,就更加变本加厉的嘶吼并在地上打起滚来,以至引来路人的围观。

这时小男孩的姥爷姥姥要过去抱孩子,一下被这位妈妈挡下,镇静的说了句,你们不要管!估计老人和爸爸也觉得有点尴尬,就干脆躲得远远的。

妈妈还是那样静静的看着她的孩子。坚定的说了句:你自己走过来! 就这样又僵持了几分钟吧,小男孩终于爬起来,抽泣着,跑向他妈妈的怀里。没想到的是,围观的路人们竟然不约而同的鼓起掌。这位妈妈紧紧的搂住小男孩,使劲亲他的小脸。
我很佩服这位妈妈,也非常赞同她的做法。但是我认为,根据不同地点,文化以及社会背景,还是需要一些改良的。

比如在陈小猴身上,在公共场合多次发生要让你抱抱的情况,不管你手里有没有东西。如果不抱,就干脆直接倒地,躺着,爬着,反正不起来。你要不理会,径直往前走,她就开始嚎叫了。。

像那位妈妈一样,我也会走开她三五步的距离,但我会蹲下,张开双臂,示意让她自己过来。坚持一直这样! 可能你的双臂会很酸,也可能周边的人看你会很奇怪,都不要管这些。坚持这样做,最终她都会站起跑过来,之后我会一把楼主她,亲亲她,在她耳边轻轻说:你自己走过来,妈咪真为你自豪!
考虑到安全因素,大人一定要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让路人能明显了解到熊孩子的家长其实就在旁边。
场景二:
地点:温哥华诊所
人物:加拿大白人妈妈和爸爸,2岁女宝宝
前日去抽血体检,在诊所等待的时候,一个当地白人妈妈和爸爸领着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进来。小女孩很是活泼。在候诊室大唱大跳,一会儿爬到椅子上,一会又站到椅子上,一会去踢门,一会儿又去敲墙壁。。工作人员和其他病人都盯着看。

她的妈妈一直在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提醒她,警告她:"椅子是用来坐的!”“请小声点,谢谢!”“  你打扰到别人了!”。。。 但是根本不管用,小女孩更加变本加厉,开始尖叫起来。

这位妈妈把小女孩轻轻拉过来,蹲下,坚定的说:“Sarah, 请看着妈咪的眼睛。你知道么,妈咪非常不喜欢你刚才的行为。我很抱歉,但是我不觉得你还能继续在这里安静的呆着。现在请你跟爸爸出去回到车里等我,谢谢。”于是小女孩很不情愿的被爸爸带走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最终孩子妈妈用了positive time out  - 正面time out, 和我们所了解的传统time out 有些区别,以后我们会聊到。
也就是说,在你实在无法掌控的情况下,先给出警告,如果不奏效(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奏效),告诉他们爸爸或妈妈不喜欢刚才的行为,并认为没有必要再继续和大家待在这里,现在需要离开。注意语气要一贯的坚定,不要斥责,也不要没底气,但是要给予尊重!
崩溃边缘
更恶劣的情况是,孩子意识到要被迫离开某个环境时 (如游乐场,玩具店,餐馆,朋友家等)会发疯不要离开,可能会尖叫又踢又打让你不知所措甚至到崩溃边缘。这个状态的他们是无法沟通的。
两个方法可以尝试:
一:“遛狗法”
坚定的拉起他们的手,不要说话,可尝试给予他们虎口位置施加些力度。但是要像遛小狗狗一样,拉着他们,如果感觉有僵持,停止拉他们,站住不动,等待他们自己拽你的手,然后再继续尝试往外走,你的胳膊(像遛狗绳一样)永远保持松弛的状态。这样重复几次。如果他们反而想挣脱你的手,你要坚定的握住不放手,但还是同样保持胳膊松弛。然后再重复以上步骤。。一般情况下,孩子们会跟上你的节奏,慢慢和你走出来。从始至终,你不用说话,也不要发飙,保持坚定的态度就好。
二:直接抱走
但如果这些还都不管用。那么最后的大招就是: 不说话,不和他们眼神交流,直接抱起来,忽视它们的踢打和尖叫,当然还有周边人群的异样眼光,离开场地。不要有任何想法,比如:‘臭小子,你能拗的过我!’‘看咱俩谁厉害!’或者‘我看你还敢闹!’之类的。记住你们两个不是在比赛谁胜谁负。你只要默默的,没有涉及任何情感,但坚定的抱他们离开场景。
事后,别忘了开个家庭会议,主要讨论一下这件事情。但不要苛责。就事论事的提出一些让孩子思考的问题,对和错,让他们自己去论断。
记得还是要给孩子们机会的。如果说:‘你的表现很糟糕,妈咪再也不会带你去游乐场了/餐厅/xx家了’,这是不公平的,而且你其实也不可能做的到对吧。
刚才提到,公共场所是孩子学习自我行为约束的实验室,他们需要机会和鼓励去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而这些机会和鼓励是需要家长的创造和引导的。

不能说怕孩子太调皮,而避免外出给他们成长的机会;或者说由于孩子的一次两次失控就完全否定将来的可能性。

再者就是忽视周边围观者的冷眼。和谐的社会里大部分人是给予理解的,对于不理解的人们,更不用理会,说声:抱歉,打扰到您们了。仅此而已。
IMG_6703.jpg
《可怕的两岁;恐怖的三岁 - 教你怎样见招拆招》三篇文章就此收尾了。其实每个孩子的性格特质都不同,所以这些小招数不一定适应于所有的孩子。但是其中的原则是唯一的:给予尊重,坚定和善并存
很多人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代不一样了:聪明,机灵,不好管。其实我想说,孩子还是一样的,都是白纸一张。可能社会的发展和科技信息的强大会给这一代孩子们更多的刺激和冲击,但真正的影响还是来自于家长。爸爸妈妈的情商够高,"手段“够高明,"策略”够高深,孩子今后就会够强大!
所以说,我们这代人的成长很多时候是通过拼爹拼妈得到的成果,我认为我们的下一代还需要继续拼爹拼妈,但拼的不是财富和关系,而是爹妈的智慧和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