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从娃娃起步~画50只佩奇,超越自我~
最新熊爸看到了一则新闻,画风是这样的!有网友可乐大叔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则消息,有个老师,让熊孩子下课画50只佩奇~~而且还 ...还50个不重样啊!!
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好像是老师发现这个熊孩子在同学胳膊上画佩奇...感受做社会人的开心~
熊爸马上想起来了,小时候写错别字,老师让罚写100遍....可是重复写字是枯燥的,但是画画就不一样啦!!这不,熊孩子画完50后还意犹未尽额外送了一个。
看到这里,熊爸觉得,这个老师的想法非常的有创意!不仅避免了“体罚” 学生,还让这个熊孩子实现了创意的突破~成功超越自我啊~
咳咳咳,下面我就从学术角度来分析一下,这51只灵魂画作啊~~
整体来看,这只佩奇可能是熊孩子心中的原型。 在整个的创作过程中,熊孩子用到了我们常教的敏锐式开发的流程,进行了快速的迭代~
从最初的模仿开始
1-3 是开始模仿的过程,立足尽可能的符合参照,在重复的过程中,熊孩子的心情也逐渐起了变化,通过嘴型和手势的变化,可以反应出对佩奇固定一个样子的不满足!
这里面要讲一个叫做“思维合成”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复杂的思考过程分解成几个小部分。比如对佩奇列出几个关键的特征点,然后再按照这几个特征点展开头脑风暴!
比如佩奇的手势~,再比如佩奇的表情,佩奇的身子大小等...这些可能增加变化。
6-10 开始延伸出了一些对佩奇空手的不满足~~ 除了表情变化外,开始增加了一些角色带入。
但是大家可以发现,佩奇的基本型有一些变化,变得不像佩奇了...在设计思维中,这个阶段开始,我们的熊孩子想要跳出框框,发挥自己的创意了!
然而因为核心是要画佩奇,所以在创意上,要开始抓住MVP,在保持核心的情况下,寻求突破。
11-15是突破的阶段,也是思路凌乱的时刻~ 从画面上,也反应出来了~
这时候要提到另一个理论叫做魔岛理论, 这个理论是说创意的产生,有时候也像“魔岛”一样,在人的脑海中悄然浮现,神秘而不可捉摸。
然而,心理学家用累积的观点来作为解释,魔岛看似灵光一现,实际却要通过无数的珊瑚礁的积累..那么熊孩子每重复画一次佩奇,就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这个过程是痛苦而焦虑的,特别是孩子来讲,很容易不耐烦~~ 可以看出16-22主要是重复,并没有在创意上做出很多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在这时候就放弃了,想着是赶紧画完应付差事吧!!但是....
终于在23开始突破了~~~
通过前面的积累,MVP基本已经了然于胸,下面就是融入角色,职业,以及赋予灵魂了~
抽烟猪~持剑猪~拉二胡瞎子猪~天使猪~甚至出现了与其他猪互动~
这时候又让我想到了另外的一个专业知识,移情作用。 美感经验来自于对观赏对象聚精会神地观察并赋予其生命情趣的移情作用,这种移情作用是由我及物以及由物及我的交互活动。
此时此刻,熊孩子不仅仅是在画佩奇了,而是把自己的想象成佩奇,联系自己想要的与佩奇产生共鸣!
在37后,成功突破创意的囚笼,愈发的彰显自然轻松的一面,这时候可以看到,创意中开始融于故事情节了~
童话故事~社会焦点~~佩格瓦拉和电瓶车~~
这张之所以划掉~~我猜,可能是觉得不大对劲~~
佩奇的正面应该是这样的把~~
佩天鹅~~~吃面猪~~~ 估计这个熊孩子是饿了~~ 轻松的心情可以激发创作的灵感~在画完50只佩奇后,熊孩子达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
我想,这时候的熊孩子一定是异常开心和自豪的~~估计在想老师看到后的表情吧~~哈哈哈
看了如此精致的分析后,是不是有种烦躁的感觉呢??
解决办法很简单~~~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快领一直佩奇回家哈~~
伟大的艺术家从娃娃开始~~祝您周末开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