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dima 发表于 2018-12-4 14:15:04

李敖的读书方法和育儿经



(世博会期间,李敖和李戡)




“大卸八块读书法”
在读书方面,李敖自有看法。读那么多书,如果不能驾驭,在李敖看来就变成了累赘。为了能吸取书中的精华,李敖有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他称之为“大卸八块”“五马分尸”。
 
他看书的时候总是准备好剪刀,看到有自己需要的资料就动手剪下来。有的时候,正反面上的资料都是李敖所需要的,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李敖最开始时把背面的内容复印下来。后来,他觉得复印太浪费时间,于是干脆一开始的时候就买两本书,然后把两本书上的资料都剪下来。
 




李敖在《深夜十堂》里介绍了他的读书方法
 
剪下资料很容易,难的是分类。李敖准备了很多夹子,在夹子上标注好资料的类别名称,把资料放到相应的夹子里去。这样的夹子李敖有几千个,类别分得极其细致。用这种方法,李敖“把书里面的精华逮到了”。
 
在李敖看来,他之所以知道得多,并不是因为记性有多好,而是因为有科学的分类方法。在一篇论述读书的文章中,李敖告诫人们:“读书时你就不能偷懒,不能舒舒服服躺在那儿看书,不能看完这本书以后纸上还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不对!这本书要大卸八块、五马分尸,进入我的资料夹以后才算真的看完了。
 
如果一本书看完以后还是新的,不算看过,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地逮住书里的这些资料……我的读书法,看起来笨笨的,可事实上是我的科学方法。”



父爱之沉,融入在“趣味”的沟通中桀骜不驯的李敖一生曾三次入狱。在71年第二次入狱时,给7岁的女儿李文写了多封书信,与李敖给人的不羁印象不同,书信文字柔情款款,妙趣横生。这些书信后来成书出版,叫做《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80封信》。




牛小宝节选了一小段,一起来看看是不是很有趣~



《坐牢爸爸给女儿的80封信》节选


亲爱的小文:  
       你在美国看到了多少狗和猫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英文,都和狗、猫有关。  下大雨是rain cats and dogs,正是中文“大雨倾盆”的意思。中文描写雨大,说一盆水翻下来;英文则是猫狗都下下来。夫妻两人整天吵架,英文是He and his wife led a cat-and-dog life.(过猫狗一样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得意的日子,瓦片也有翻身时候,英文是The cat will mew and dog will have his day.(猫会咪咪叫,狗有他的好日子),也可以说Every dog has his day.  
  This is the dog that worried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Jack built.是一句好玩的英文,但翻成中文,却倒过来才行:“杰克盖的房子里有麦芽,麦芽给耗子吃了,耗子给猫咬死了,猫又给狗叼住了,这就是叼住猫的那条狗。”  

英文中对猫的亲热称呼是puss、pussy、pussycat,小孩子玩的抢位子游戏叫puss-in-the-corner。小猫是kitten、kitty,小猫刚生下来,眼睛是闭着的,要八天到十天才睁开。sex-kitten可译做“天生尤物”。
  
猫很灵巧,很多困难都可以闪过,所以有句话说“一条猫有九条命”(A cat has nine lives.),其实猫只能活十四年,最高活到三十年(狗只活十二、三年)。猫虽有九条命,但操心也会操死,何况人只有一条命,英文有一句Care killed the cat.就是“忧能伤身”的意思。还有一句Curiosity killed a cat.(好奇会要了猫的命),是劝人不要太好打听。 


猫碰到吃的,总是不可靠的,中文说“猫执着大鱼头睡,不吃也要摸几下”;英文也有类似的话——Honest as a cat when the cream is out of reach.也是描写一个人不可靠。   
  爸 爸  
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四日 





李敖写给李文的信每一封都以“亲爱的小文”开头,80封信的内容皆以英文教学的趣事为主,每一封都有一个主题,比如这个礼拜讲“海外人鱼”,下个礼拜就讲“苍蝇的老婆最多”,所有的信加起来好像一本手写的百科全书。为了增加趣味性,每一封信李敖都尽量配上插图,切割得整整齐齐。



狂亦狂的有理,处事自然谦逊

这位好父亲的另一面,是在公众面前的狂。
比如有人曾拿他和鲁迅先生作比较,他说:“鲁迅的文字抽掉情绪后,就没什么营养了,而我的文字抽掉情绪,全是论据。”而他的谦逊也有记录。在一次活动中,李敖5分钟内,对为工作人员表示了4次感谢。
这些行事风格对他的儿子也很有影响。
李敖之子李戡在2010年做的两件事,使他迅速进入公众视野:
·放弃了台湾大学的邀请,转投北京大学;
·写了一本《李戡戡乱记》,矛头直指台湾教育的种种问题。
 
无论是弃台大选北大,还是出书痛斥台湾教育,都让人们从中隐约感受到他父亲身上的那股狂狷之气。但他的这本书却被台湾著名媒体人陈文茜所赞。细看之下,人们所看到的李戡的“狂妄”之举,基本上都是源于他对台湾教育现状的“不吐不快”。


而且一坐到书桌前,李戡就会立即表现出谦卑谨慎的态度。例如:来北大的第一个学期,他便选了10门课,周一至周四的时间全部被课程占满。



理性判断、成熟思考
尽管对学校的教育方式非常不认同,觉得教科书上的东西都是“臭鸡蛋”,但是李戡却从未试图以牺牲自己的学习成绩来与令他失望的教育体制进行对抗。


据李戡对记者的表述,为了好的成绩,死记硬背、课外补习班他都有做,不会因为自己的不认同或者家庭原因就进行行为抵抗。
李敖17岁时主动休学在家却依然名声显赫,但李戡却表示如今已不是父亲当年那个时代,不会效仿父亲当年的做法。
而这也正是李敖对儿子的期待。面对比自己小57岁的儿子,李敖会告诉他,“有些弯路我走过了,你不必再走。”“有些事你不必这样做,这样做对你没什么好处。”


李戡有时会觉得,父亲对自己的学习成绩看得太重,生怕他不能融入这个社会。所以有时会与李敖产生争执,但是静下来后又会说:“成绩好本来就是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爸妈负责。”



教育之事,点到即止有人觉得李敖这种身份,这种言辞谈吐的人,一定会很强势。让人惊讶的是,李敖在家庭教育上的态度恰恰相反。
在一次媒体的采访中,李戡对父亲李敖表现得毕恭毕敬,同时又不乏父子情深。当父亲拿起话筒站起来讲话时,李戡认真聆听,并目不转睛望着父亲。在父亲与媒体互动时,他在旁边也是协助父亲,耐心等待。
所以有记者向李敖请教“育儿经”,是怎样培养出李戡这样一个年纪轻轻却成熟稳重的儿子。
 
李敖笑道:“ 我今年80岁了,我儿子今年还不满22岁。我比他足足大了58岁。从年龄差来讲,我可以算是他的祖父辈了。我告诉你们,在与后辈相处过程中,我有个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我清楚老年人常犯的毛病,并成功避开了。比如说,在祖父的年纪,人一般会开始啰嗦,讲话多,这很容易让年轻人讨厌。对此,我很警觉,有时候看到儿子做得不妥当的地方,或者看他不顺眼的时候,会适当说他几句,但点到为止,绝不啰嗦。他真要做什么事,让他自己做主。”



李敖的读书习惯



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当然还有有坚持读书的精神,李敖的前妻胡茵梦如此回忆李敖:


“那时他早已起床(他的生理闹钟每天都按时把自己唤醒),一个人在书房里集中精神搜集资料、做剪贴,开始一天的写作活动。他的生活方式像一部精准的机器,在例行公事中规律地运作着,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听音乐、不看电视、不打麻将,可以说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而只有工作。他认识的人不少,但深交的朋友几乎没有,我问他为什么不多交些朋友,他说他对人性抱持悲观的态度,就算最亲信的人也可能在背地里暗算他。我当时的生活和外界的来往仍然频繁,他因为我的关系生活圈子稍微扩大了一些,否则他可以足不出户,窗帘遮得密不透光,连大门都不开,甚至曾经在墙壁上打过一个狗洞,让弟弟李放按时送报纸和粮食,过着自囚的生活。他的才华和精神状态令我时常在崇拜和怜悯的两极中摆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敖的读书方法和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