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温哥华:中国胃不识乡愁何滋味

2019-12-27 00:20|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775|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一多:很多去加拿大定居的中国人选择温哥华,问及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温哥华在太平洋西海岸,离中国近,11个小时就飞回来了;二是温哥华的中国美食多,各地风味的中餐馆在温哥 ... ...




  温哥华港湾(BCbay.com)专栏作者一多:很多去加拿大定居的中国人选择温哥华,问及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温哥华在太平洋西海岸,离中国近,11个小时就飞回来了;二是温哥华的中国美食多,各地风味的中餐馆在温哥华遍地开花,异国他乡不至于让中国胃太受罪。

  在温哥华,从新疆大盘鸡到云南小锅米线、从陕西的关中米皮到山西的刀削面、从四川的川北的凉粉儿到上海的南翔小笼包、从北京的卤煮到东北的地三鲜……总之,在中国行政版图上有的直辖市、省区、或著名都市,在温哥华基本都能找到对应的餐馆和美食。此外,中国食品无所不包的华人超市贴心到提供了老陈醋还不忘老干妈,既顾着湖北人的热干面还不忽略江浙人的宁波汤圆儿和上海云吞…..有了这些打底,中国胃们就毫无顾虑地走出亚洲走向大洋彼岸的世界了。



  在温哥华生活了很多年的中国人很少被彻底改造成西方胃,就像在温哥华的华人英语总是进步很慢,因为从政府到银行到商场都有中文服务。经常看着满大街的中文招牌感觉自己根本就没出国,以至于温哥华的西人提出抗议,仿佛一夜之间他们成了外国人,他们看不懂自己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城市里那些越来越醒目的招牌什么意思。他们强烈要求取缔中文招牌,但这些呼声往往在新闻里热闹两天也就不了了之了。华人作为加拿大第三大族群,谁愿意因为这么点事情得罪他们丢选票呢?至于饮食,中国人是最难被同化的,倒是在温哥华经常看到一群老外拿着筷子在享受广式早茶。

  有太多中国美食餐馆和华人超市打掩护,不论是胃口还是情感,稍有不适,就立刻奔向中餐馆大快朵颐,或者冲进华人超市一通采买,回家马上就能在厨房里搞场中国美食大练兵。所以,即便有些人定居温哥华多年,孩子的中文已经说成洋泾浜了,自己的中国胃也没改造过来。到温哥华,不管住哪里先打听附近有没有“大统华”(本地最大的华人连锁超市,这里有给大统华做广告的嫌疑)。大温房价飙涨,一些卫星城有大统华也成为地产经纪向中国买家推荐房产的一个噱头。其实在Safeway、Superstore等西人超市都有亚洲食品专柜,中国人常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有,但品种不够丰富,价格不够亲民都是最强有力的借口。说来说去就是要去大统华感受纯正的华人购物氛围,因为只有在这里才可以体会到中国市场才有的熙熙攘攘,可以挤挤挨挨地排队,不需要人和人非得保持一臂的距离,那么夸张地和自己人生分。不隔三差五去大统华停车场抢一抢车位,仿佛日子都平静到了没有人气儿。



  此外,看着活鱼在砧板上乱跳,被师傅制服后三下五除二去掉五脏六腑装入购物袋,惟其如此才觉得足够新鲜。还有龙虾、皇帝蟹,想怎么肢解师傅都悉听尊便。在西人超市,水产以冰鲜为主,想买活的,品种极其有限,关键是人家老外不替你干杀生的事儿,这让很多华人对西人超市的服务嗤之以鼻。在华人超市从水产箱里捞上来的活蹦乱跳的游水大活虾,装入袋中一路上还嗖嗖乱跳直到入锅。在西人超市却只有冷冻箱里包着冰碴的冻虾,这太不符合中国人对生猛海鲜的基本诉求了。至于其它生鲜,像什么五花肉、猪头肉、牛腱、牛腩、牛尾、鸡胸、鸡脚、猪蹄、猪舌、乃至各种猪下水,在西人超市西人不会如此细分,有些则是不敢涉猎,但在华人超市可以一网打尽,满足你的各种重口味。最关键的是可以用毫无障碍的语言跟柜台里的师傅挑肥拣瘦、斤斤计较。



  到了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端午、春节,华人超市更是张灯结彩,置身其中,经常会惶惑自己是在中国还是在温哥华。中秋节,在华人超市里中国各地的月饼摆满货架。在国内过中秋都未必想吃什么月饼,但在温哥华,过中秋不去买盒天价月饼都觉得不足以宽慰那点乡愁。端午节时,冒着热气刚出锅的粽子、来自上海广州的各类速冻粽子便成了畅销商品,只是每每和国内老妈说起价格,老妈都恨不得给发个集装箱过来,让我把这辈子的粽子都吃够。至于春节更是,热衷包饺子的华人早早就能把超市的韭菜买到脱销断档,让来自西雅图韭菜基地的货运完全赶不上趟儿。此外,除了对联、门神、年糕、大红福,国内超市有的温哥华的华人超市都有了,国内超市没有的,温哥华的华人超市也有,因为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的食品也都被超级强大的中国胃“统战”到了这里。



  在温哥华陪伴孩子的那些日子,早晨起来,看孩子喝着冰箱里取出的凉牛奶,当妈的我总是心有余悸地再捧上一碗热馄饨;当孩子喝着可乐吃了一顿垃圾食品后,总觉得还需要来点排骨莲藕汤帮他正本清源;明明知道一块披萨更好打发孩子的一顿正餐,却偏偏要不厌其烦地包着饺子、做着杂酱面。于是孩子的胃变得兼容并包,让多元文化直接在胃里消化。

  至于乡愁,小小年纪便来到温哥华的孩子,尚是根本不识愁滋味的少年一枚。多年以后,当他离开温哥华去到加拿大东部读书,对他来说,乡愁不是对曾经故乡的深深眷恋,也不是对温哥华的念念不忘。天天面对蔬菜沙拉和三明治的他,乡愁更多倒是妈妈做的那些冒着热腾腾气息的饺子、热汤和一碗面。惟其如此,万里之外的孩子才会用他的胃品出家的概念,然后在心里渐渐知道,在他的饮食和血脉里都有着改变不了的属于中国的味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