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0后、70后到80后,很多家长都面临一个无经验可循的、特别头疼的挑战:孩子特别爱玩电脑(包括iPad/手机)游戏怎么办?
本篇文章将分为三期,三大方面,详细剖析因果关系以及解决办法,希望对广大家长和学生有所帮助!
A妈
大家好,我们是去年来的新移民,儿子来时上8年级下学期,现在是10年级,15岁。
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来了之后就有大段的时间可以用来玩游戏,每天放学先玩半小时,吃完饭碗一丢又上楼玩1个小时,跟别人联网打。
脑子里好像只有游戏,连作业往哪里交都不知道。我知道他与别人比可能玩的不算多,原因是我像狱警一样监视和逼他学习,希望他能快速把英文追上,上个好大学。
我每天陪他学习,在网上帮他找资料,遇到不会的给他讲,对他学习有关的所有事情我像自己的事情一样重视,Science课本中我不认识的单词我都自己先读懂,以供他不会时给他讲。
但他对我的这些努力毫不珍惜,对我们作为新移民到来后的挣扎并努力给他提供一个吃喝不愁、平稳安定的生活毫不珍惜,对学习成绩好像一点不在乎。
问他喜欢中国、加拿大、美国还是法国,他说哪个也不喜欢。前段时间问我,11年级用不用选物理、化学,因为公式多不想记,又说生物肯定不学,也是因为记得多,英文不想背单词,给他报滑冰、游泳都不上,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又说将来不想去大学、也不想到公司工作,他的这些话令人伤心。成绩不好,将来到12年级申请大学怎么办啊?
B妈
我现在真的不知道如何做了。儿子是很听话、还算聪明的孩子,但就是不成熟,不知道为自己的将来着想,不了解父母的辛苦,每天心里想着游戏,如果升级、打大boss。
他现在还是打中文的线上游戏,沉浸其中,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其实我不是跟他计较那一二个小时的时间,但我估计他上课的时候都在想,心里没有别的。
学校的朋友很少,还是华人的孩子,几个人在网上互相招呼打。我跟他交流过许多次,他也知道,但过几天又忘了。又因为是青春期,真的是深不得、浅不得。说的重了怕关闭了交流的渠道,说的轻了没作用。
我心里老在想,什么时候能长大呀?父母和孩子的缘分就这么几年,真的不想最后他只想逃离这个家。也给他报过兴趣班,他硬着头皮去上,等第二次报名时就拒绝了。我下班回家全部的精力就是辅导他的功课,但他就是不能从心里自主的学习。
是不是我做父母的对乖孩子管的太多了,以至于他在精神上过于依靠,反正都是你们做主。可是,放任不管我做不到,看着他浪费时间、学习成绩差,我心里很伤心。管或不管,管多少,做父母的真不容易。
在60后、70后的童年游戏中,男孩打玻璃弹珠、刮香烟片儿;女孩跳猴皮筋、跳房子。电脑游戏这种吸引力极强的妖兽还未曾在世界上诞生,也没有深深困惑过这一代人的父母们。
而80后的童年回忆,则多了电视机这个有声有色的小伙伴,父母会限制其看电视的时间。但论吸引力,单向传输的电视机根本不能和双向互动的电脑游戏相抗衡。
科技的迅速发展带给很多新父母的新困惑:“我的孩子不玩电脑游戏的时候像个天使,玩电脑游戏的时候就像个恶魔,怎么说都不肯放手,经常以爆发家庭大战为结束。我该怎么办?”
对孩子爱玩电脑游戏,分为以下几种情况:3类孩子,3种游戏,3个办法。
3类孩子:
普通孩子、电脑游戏成瘾者、极客(对电脑科技很有天分者)。
大部分家庭的是普通孩子,爱玩游戏但并没有到荒废学业的地步。
游戏成瘾者则整天沉迷于游戏,为此经常逃课逃学。
极客比如扎克伯格看上去也整天玩电脑,但和普通成瘾者最大的区别是,极客有着相当高的智商和创造力,并试图改变世界。
3种游戏:
单机游戏、竞技类网游、升级型网游。
好的单机游戏和竞技类网游可以锻炼孩子的大脑和社交能力。父母需要让孩子避免的是升级型网游,成瘾性最大、杀伤力也最大。
3个方法:
1)融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的基础,是家长最重要的法宝;
2)逐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能玩能停;3)转移注意力,引导孩子的兴趣、强项。
3类孩子:
大部分的孩子只是喜欢电游,但并没“成瘾”
要有效引导孩子,首先得了解我们的孩子属于哪一类,才能对症下药。对电子游戏“有浓烈兴趣”和“病态成瘾”是两种不同的状态。绝大多数的孩子只是前者,家长可以引导管教,但不必过于担忧。
第1类:普通孩子——热衷游戏,但没有明显影响学习和生活
Dr. Leonard Sax 在普林斯顿的讲座里提到:“根据调查结果,如果玩电脑游戏一个星期不超过6 个小时,小孩在学习、成瘾、社交、运动等方面都没有明显影响。”当然 6个小时不是一个绝对数,可多可少,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各家可以自己调整。总的原则是只要孩子能够拿得起放得下,该学习就能学习,说停就基本能停下来的话,适当玩电游是完全可以的。
很多家庭的烦恼是孩子一有机会就惦记着游戏,然后一玩游戏就停不下来,虽然没到逃课逃学的病态成瘾,但也担心对学习和作息产生不良影响。这个我会在之后的方法2“逐步培养自制力”分儿童期和青春期来详细叙述。
第2类:电游成瘾者—— 沉迷游戏,与现实隔绝
那怎样才算是病态的“成瘾”呢?电子游戏成瘾的中国标准是每周40小时,而维基百科上的标准则宽松些,是每周60小时(一天10小时,一周6天)。
网络游戏成瘾英文为Internet GamingDisorder(IGD),在北美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指出IGD常见于12-20岁的男性人群,有9条诊断标准:
● 强烈渴求:网游占据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如头脑中常常浮现和网游有关的事。
● 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花在网游上的时间和投入程度。
● 戒断症状: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焦虑、易激怒,上网后上述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
● 尽管知道上网会给自己带来或已经带来危害,仍然忍不住继续上网。
● 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 除电游之外,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以致失去以前的爱好和娱乐。
● 向他人撒谎,隐瞒玩电游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 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的情绪。
● 玩游戏危害到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一个亲眼所见的案例是,网游成瘾者穿着成人尿不湿,因为这样他就可以节省上厕所的时间而不停打游戏了。
玩电游成瘾的孩子往往来自缺乏温暖的家庭,有的家长是喜欢暴力、羞辱、呵斥的强制管教型,有的家长则是放任冷漠的疏于管教型。孩子在现实中得不到温情,就在虚拟的游戏中寻找安慰和成就感。
—— “我出生在一个悲剧家庭,来到这个悲剧城市。我在4年前开始用网络逃避现实生活,不交朋友,对一切冷淡,没兴趣,网络成为了我在监狱里能找到的唯一世外桃源。4年了,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了。”
—— “我觉得我现实中没有朋友,家里的父母除了打就是骂,学校里的老师看不起我,如果不上网我会非常孤独,心情低落,这不是自制力的问题。”
——“我妈妈只知道叫我学习、学习、再学习,根本不理解我在想什么。我的生活只有学习这一种状态,精神生活太无聊了,所以玩网游特别让我觉得刺激带劲儿!结果初中玩《梦幻西游》,一陷就是三年。多亏了我的班主任,帮助我太多,给我很多关心和温暖。花了很长时间,我最后总算是走出来了。”
如果孩子真的玩电游成瘾,则需要专家的介入和帮助,甚至包括一定的药物治疗。但最关键的,还是需要修复亲子关系,让孩子体验到现实世界的温情,才能从根本上把孩子从虚拟世界拉回来。
第3类:极客(电脑科技很有天分者)
此外,如果孩子特别热衷电脑,家长还需小心鉴别自己的孩子究竟是游戏成瘾,还是热爱科技的小极客(Geek)。别不小心,用大棒把未来的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给毁了。
教育心理学家鲍立铣经研究发现,从表面上看,极客和游戏成瘾者一样,都沉迷于电脑、网络和游戏,但本质是有区别的:
高智商:能成为极客的人,必须是高智商,思维活跃,喜欢反传统。极客对一点很看重,就是聪明。他们会对那些能体现智力的东西特别看重。比如艾尔法狗的创始人杰米斯·哈萨比斯少年时曾沉浸于英国游戏界,但同时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围棋的热爱。
热爱科技:对科技的爱好远远大于社交或者户外运动,爱好一切计算机数码相关的课题以及技术,往往十分迷科幻小说。极客绝对喜欢玩游戏,但是往往不会玩儿需要大量精力和时间的游戏。
惊人的创造力:极客喜欢做有创造力的事情,重视创造性和产出。青少年时期,杰米斯·哈萨比斯曾在一场为游戏《太空侵略者》设计续集的比赛中获得第二名,并被游戏公司“牛蛙”相中。
不断挑战和突破,试图改变世界:比如乔布斯所奉行的人生哲学是:1、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2、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3、人这一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所以每一件都要做得精彩绝伦。
在现实生活中,像扎克伯格或者《BigBang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那样的“天才级”极客很少,但在电脑科技方面有兴趣、有天分的孩子却很多。他们也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小心呵护他们在电脑科技方面的强项和发展,甚至给他们多一点的电脑游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