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校园凌霸的问题层出不穷,甚至留学到美国都在凌霸同胞同学?那可就不是从小打到大,家里不管,学校不管,法律也不管么?!
国内孩子在学校抢玩具受伤
到底谁负责?谁赔钱?
前阵子,有个久未谋面的远房亲戚联系我,让帮忙找个媒体朋友,把她孩子的事儿报道一下。
一细问,原来她家3岁半的男孩,在国内幼儿园里与另一个孩子争抢玩具时,被推搡倒地,额头撞得不巧,磕出了个大口子,又因为处理不当,伤口感染,导致最后留了疤。孩子也因为受到惊吓,经常大哭,不愿意去幼儿园。
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双方家长被叫到幼儿园,园方展示了监控录像,争抢中,是她家孩子先咬了对方手臂,但因为衣服较厚,只留下了浅浅咬痕,几乎没有受伤,而对方孩子确实也用力推了她家孩子,导致了头破血流的结果。
让她非常气愤的是,对方家长不光拒绝任何赔偿,连一句道歉也没有,且咬定她家孩子有错在先,自家孩子是正当防卫。园方也只是口头致歉,并不认为他们以及老师应该对这个事故进行负责和赔偿。
“难道是我们活该吗?!我们花了那么多钱,把孩子送进去,就是让搞成头破血流地回来吗?!学校怎么会没责任?!我们家孩子在他们那儿受伤,那就是学校的责任啊!对方怎么没责任?!人是你推的吧,有监控录像啊!你们一点没受伤,怎么就是正当防卫了?!我们孩子都留下终身阴影了!”
亲戚说着说着都气哭了,说一定要找媒体评评理,还要找律师告他们。
人么,总免不了有些只能尬聊的亲戚。只得深吸一口气,问她,“姐,就算有媒体报道愿意报道,也找律师告了他们,让多赔点钱,也给您道歉,这就完事了?以后呢?就再也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您家孩子就再也不去幼儿园,再也不抢玩具了?”
▲校园霸凌严重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那总比什么都没有强吧!以后,以后再发生再曝光再告呗!”这位亲戚姐姐理直气壮的逻辑让人特别熟悉,好比病人送医院没治好家属就跟医院闹赔偿,乱穿马路被车撞伤了家人管车主要赔偿,都是没受伤的家人比受伤的本人更受伤,更需要求安慰。
所以我赶紧换了个方式“安慰”她,“您这算好的了!我女儿1岁多,前几天莫名其妙被其他小孩咬了,老大的咬印!又红又肿,连几颗牙都数得出!可一没有监控看,二老师连谁咬的都不告诉你,比你惨多了吧!”
“哟,怎么你们加拿大这样啊!还有没有人管了?!”亲戚姐姐的口气顿时听上去松软了不少。
加拿大孩子在学校受伤
谁来管?怎么管?
管,当然有人管。但不跟国内那样儿,大事小事都得父母立刻冲在前头。加拿大幼教机构的普遍处理方式,在不涉及严重伤害的情况下,由老师或校方优先进行协调处理。
拿我女儿的例子来说,我只是在接女儿的时候,被老师特别告知,今天大约几点,在什么情况下,女儿被咬,咬在哪个部位,老师对伤口作了哪些紧急处理,回家后是否需要特殊护理。
▲国内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
说实话,第一次碰到这种事,初为父母肯定心疼,下意识地问老师,到底是谁干的?!
园长闻讯而来,很耐心地解释:
“我们老师会在事情发生的当下,立刻处理伤口,如果严重到需要送医院,会即时通知家长。同时,也会马上对伤人的孩子进行一对一教育,事后也会告知伤人孩子的家长详细情况,回家应该对这种行为如何配合我们的教育一起进行改正。”
“通常我们不让家长互相知道对方是谁,并不是要袒护谁,其实就算你知道了对方是谁,对事情处理的结果并没有太多的帮助。我们作为校方,作为教育者,最终目的不是处理这单一的一件事,而是为了尽量防止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冷静下来,园长的话也确实在理,知道对方又怎样?你是成年人,难道要去打还那个孩子?这可是犯法!最多只是每次见到这个孩子,心生恶意。
我们父母最终需要的,跟老师的意图完全一致,就是类似的事情尽量不要再发生,不是吗?
▲孩子打架家长助拳 男子殴打小学生被拘10天
我曾经亲眼见过女儿班上两个男孩子争抢玩具,力气小的那个被抢了不甘心,拿起另一个玩具就朝大的那个头上砸去,顿时肿了起来。
一个老师立刻拿来冰袋给带受伤的那个消肿并检查伤口状况,另一个老师蹲下来很严肃地一字一句反复告诉小的,这是一个坏动作。
被砸的那个冰敷完一会儿就不哭了,顶着个大包没事儿人一样又开始玩。
没想到这时候老师居然把小的领到大的面前,让两个人面对面站好,老师拿着小的手,带着他轻轻地一次次摸大的手臂,并告诉他,“来,我们来说对不起,你看,要像这样轻轻地拍,玩具要一起分享对不对?”
这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场景。不是因为两个刚打完架的孩子和好如初,而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不仅教育孩子什么是坏行为,要认错,并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可以细节到什么样的用力程度是待人友爱的方式。
当看到这一幕,如果还有家长因为放学时发现孩子头上多了个包,而立刻对学校兴师问罪非要把那个打人的揪出来要道歉要赔偿甚至要打回去,那得有多可笑?!
打人的孩子屡教不改到底有没有人管?
实际上当父母的都明白,孩子总有一天要进入群体生活, 打闹,争抢,受伤,太常见了。
▲现实生活中,校园暴力可不会有“叮当猫”替你出头
孩子打架如何处理?
或者说,被打的,您觉得搞一堆人民币拍孩子面前,对方孩子家长站一排给您家孩子下跪认错,您孩子被打了也就打了,气就消了。
而打人的,您觉得拍一堆人民币到人面前,大不了下跪道个歉,再把孩子狠狠打一顿,这事儿就了了?您孩子从此后洗心革面,再不打人了?
你们真不觉着孩子们跟看猴子把戏似的看你们瞎折腾么?
当然,肯定有人会跟我家那位较真的亲戚姐姐那般怒斥我,“你这说的都是小打小闹,你看我孩子,砸那地方离眼睛多近啊,万一戳进眼睛怎么办?那不是终身残疾嘛!而且万一那个打人的家教太差屡教不改呢?!”
我不怪这亲戚姐姐,这些问题,搁中国,是各种复杂。治疗的高额费用哪里来?打人的家教是差就是屡教不改,可人家后台硬背景牛,你一平民小中产被打也就被打了,你闹也就给点钱,其他就自认倒霉吧。
但加拿大处理起来就很明确。
遇到非常严重的伤害,孩子的治疗是国家公费医疗,与孩子治疗相关的其他费用,例如陪护费,父母的旷工费,如遇有终身遗留状况的赔偿费用,均由园方的保险公司进行协调赔付。这个保险,只要是有执照的学校,必须强制购买。
▲在照片中,一名身穿校服的女生跪在地上,嘴裡塞着黄瓜,而另一名校服女生采取抓头发等动作。有网友指出,从施暴女生的校服可以看出,她是上海市贸易学校的学生。
至于打人的屡教不改,这种情况还真有!咬我女儿的那个小男孩,据说就是个“惯犯”,他入托短短三个月,先后抓伤,砸伤,咬伤了三四个孩子。有一个孩子据说被他抓得血流满面。
我女儿被咬伤四天后,园长召集了另外几个被伤孩子的妈妈,通报了一下情况,当然仍没有告诉我们是哪个孩子。
只是说,这是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移民家庭的孩子,在家里养成了一不爽就动手打人的习惯,由于一直由老人抚养,非常宠溺,从未被阻止。
自从连续两次伤人后,园方即告知他父母,要求父母配合老师的训练,同时进行教育。
却没想到这对父母表示,自己根本没能力管教孩子,加拿大这里又不让打孩子,他们愿意随便园方处理孩子,绑起来也可以,独立关一个房间也行。只要人好好的来,好好的回家就行。
园长说到这里时,我身边的白人妈妈下意识捂住了嘴,一脸的震惊,低声对我说了句,“他们这是逃避责任,放弃教育自己的孩子吗?”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有太多国内的同龄朋友,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把孩子完全交给老辈带,当自己再跟孩子相处时,发现孩子的行为跟自己的想象很不一样,失控到让他们抓狂,又觉得花心思教回来实在太辛苦,以致于自然而言把最终希望寄托在老师学校身上,指望有所改变。
可我那些当老师的大学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提过,班上孩子一打架,他们肯定就马上叫双方家长来,带回去自己教育。
不是作为老师不想教育孩子,一是一个人管几十个孩子,哪里有多余的精力一对一教育?二是遇到素质不高不讲道理只要赔偿的家长,反而惹一身麻烦。三是教了也白教,学校里花几个小时几天纠正一个坏习惯,回家一秒钟就回到解放前。
而且现如今衡量老师好不好的标准也不是教出了人品多好的孩子,只要学习好,家长们似乎也不在乎其他问题。
所以,为什么国内校园凌霸的问题层出不穷,甚至留学到美国都在凌霸同胞同学?那可就不是从小打到大,家里不管,学校不管,法律也不管么?!
▲图片来源于新京报新媒体
很难想象,如果不是这里老师和学校的负责和专业,说不定我也得像这位亲戚姐姐或是国内好些朋友那样,孩子出点状况受点委屈,就得跟打鸡血似的,分分钟不体面地到处找人撕逼。
在这个层面上,我其实是理解这位亲戚姐姐的,她心里其实都明白谁都帮不了,也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也就只能闹闹争取搞点赔偿,好歹孩子没白被打。
至于将来还不还会被打,或者是打了别人,我相信她心里比谁都清楚。大家不都是这么战战兢兢地活过来的嘛?
仍然遗憾的结局
再回到这个连他父母都放弃管教的小男孩,园长没有放弃教育纠正他。
“我们作为教育者,绝对不会通过这种方式来限制一个孩子的行为能力!哪怕他的父母同意。我们加派了一个老师着重看管他,但可惜的是,仍然又有两个孩子被他咬伤。”
“所以,跟他的父母再次沟通后,决定将他从小班转到中班,试试看与年纪比大的孩子相处是否能让他限制一些打人的行为。我们也同时会指派一位老师看管和继续教育他。”
但园长也表示,如果在中班,他仍然还有伤人的行为,那么园方会根据相关部门的例行程序,进行劝退。
我和几个妈妈都挺满意园长的处理意见,也相信对这个孩子的父母来说,至少孩子还有改好的机会,不用被马上劝退。
可几周后,接女儿的时候巧遇园长,随口问起那个孩子在中班过得如何?
园长叹了口气说,他父母帮他主动退学了,说是天天担心他又在学校给他们惹麻烦,已经送回国,仍旧交给老人全权抚养。
带走孩子的时候还颇有埋怨,这加拿大真是麻烦,国内赔点钱不就完事了嘛……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洋参考”,
原题为《孩子打架不用叫家长,这里的老师为什么敢管事儿?》
最近更新
从蜀道难到政权割据,历史终结于西成高铁
美国遭遇“病夫治国”?特朗普恐怕患上老年痴呆症了!
曾国藩家族一代实现阶层大跃进,靠的不是运气好
《芳华》有如大观园,但绝不会让刘姥姥去一探究竟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众号ID:ibingchuansxk
本文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欢迎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请于后台留言。
点一点广告,心情会更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