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美术课是吸引孩子 不是控制孩子

2018-12-4 02:01|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64|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暗中观察默默关注孩子画画儿,要给他们很大的自由,想画完就画完,想涂色就涂色,没画完,没涂色,也不是缺点。什么事都做得有条有理,有始有终,画得画形色兼备,完美整体,这还是孩子吗!教孩子画画儿是:发现每一 ... ...

暗中观察



默默关注


孩子画画儿,要给他们很大的自由,想画完就画完,想涂色就涂色,没画完,没涂色,也不是缺点。什么事都做得有条有理,有始有终,画得画形色兼备,完美整体,这还是孩子吗!



教孩子画画儿是: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与人不同之处,然后,帮助他完成自己的发现。

3岁半后,孩子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有了很大发展,同时获得发展的还有注意力、独立能力、探索精神、语言交际能力等。但这个能力还是很有限,缺少学习知识所具备的精神准备和基本技能,热情高于实际能力。情绪的稳定性,做事的秩序性,自控能力都比较弱。如在上水粉画课时,除了几个平常“听话”的孩子能听完老师的讲课,大部分孩子都等不及老师说完就“慌忙应战”,乱涂乱抹起来。虽画得一团糟,但个个精神十足,信心百倍,虽然弄得手上、脸上、衣服上都是颜色也全然不顾,连平常上课20分钟就喊累的学生这时也听不到动静了。直到下课了还个个满面春风、意犹未尽。好奇心、新鲜感和画画的热情远远的超过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实际能力。

孩子到了接受知识的年龄,没教给相应的知识,没到接受知识的年龄却教给了孩子知识,两者都是不对的,前者是“自由主义”式的任其发展,后者是“填空”式的硬塞死学。



孩子绘画的能力是孩子生活经验的体现,是随着孩子的心理、生理的发展自然的得到发展,不是成人硬教的。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无视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感受,把孩子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是不对的,是违背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

在绘画过程中,孩子的审美要求随着学画的过程而变化,审美情趣是不断发展的。孩子一旦掌握了某种方法或具备了某些能力,又会生出掌握更新的知识的欲望,这时,教师的眼光显得特别重要。如果指导跟不上,孩子们就会感到很失望,没有兴趣和动力了。教的内容需有一定难度,但不能太难,不切合实际的所谓“高知识”,孩子同样也会失去兴趣的。

没规矩不成方圆是讲给成人听的,孩子们画画为什么非要成方圆呢!孩子需要的是自由而不是规矩。

怎样画好画的“理论”,对孩子来说没多大用途,即使把“道理”背得倒背如流,也还是没多大用途,只有经过实践的理论,才是有用的理论,孩子们画画更是如此。



画画不求结果,只求过程;画法不作“统一”,只求“个性”,这就是儿童画。

好的辅导方法,不是把孩子培养成画啥像啥的高手,而是学到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水平。

孩子的画,画得自由,就是教师的成功。

孩子的画是从抽象走向具象的,但孩子的抽象不是成人理性化的抽象,孩子的具像也不是客观真实的具像,而是孩子们自己心里的东西。

孩子就是孩子,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再有慧眼,也难穿透“假教育”的黑洞。在这个意义上说,辅导老师的审美眼光及分辨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辅导孩子画画也应象管理孩子那样“管而不制”,更像抓沙子“抓而不紧”,才能抓住沙子,把沙子抓紧了,反而抓不住沙子。辅导老师应给孩子留下更多的空间,更多的自由。

我们教孩子画画的整个过程,孩子们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点滴记录了孩子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历程。孩子的奥秘藏在孩子的心理中,进入孩子的“心理”,才能找到孩子的“奥秘”。我们当教师的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考虑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才能取得好的教育结果,也更有助于我们解决儿童心理在美术教学中反映的实际问题。

成人画画靠的是思想与审美力,孩子画画靠的是好奇心,好奇心永远是孩子画画的动力。

儿童画不能作“统一”画法,不能作“统一”要求,更不能作“统一”标准。儿童画不是画得很像的就好,不是画得漂亮干净的就好,不是涂色均匀的就好。在画的过程中,既不能“互相学习”,又不能“取长补短”,也不能“互通有无”。

孩子的画从“乱”走向不乱容易,在辅导中加点理性知识就解决了。要是把一个看似“很顺眼”, 但画面却单调、呆板的画变的生动起来,那就难了。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这个意义上讲,“乱”就是生动,“乱”就是激情,“乱”就有希望。“乱”就对了。

没有功利,没有画法,没有目标,没有追求,少点理性,多点感觉,少点规矩,多点自由。水到了渠就成了,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这便是儿童画。



孩子画画儿要画生活的内容,没有生活的内容,孩子是不会有感受的,没有感受也不会有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正是因为孩子的画是凭联想与想象画出来的,孩子的画才不具有客观的真实性。但也不是完全不真实,它是“似与不似”之间的这么一种儿童特有的绘画语言,这也正是儿童绘画魅力的原因所在。

在儿童画教学上,教师要拿出相当精力和时间解决让成人看起来不算个问题的物体大小问题。有的孩子学画两三个学期了,所画物体大小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有时画画稍不留神还出现大小不清,画面空泛单调的情况,这让家长看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如此。

孩子们画画时,能观察到、想到的不一定能马上表现的到位,已表现出来的东西一定是观察到、想到了。观察到和做到还有一段距离。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观察,是美术课重要内容之一。观察不是看而是思考,只有认真思考的东西才能称得上观察。



教儿童画彩画与教成人有明显的区别。成人注重理性,儿童更重感觉;成人讲究体积、光影、立体感,儿童注重随意地快乐涂鸦,玩得高兴就行。所以,在彩画的画法上,儿童有着更大的自由空间。如果用教成人的所谓“正规教育”一套方法来教孩子,那就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学画的方法是可学的,而学画需要的灵性、悟性是不可学的。理性知识是可教的,感性知识是不可教的。理性知识永远干不了感性知识的活。



学画的孩子大多在智商上差别是很小的。高品位的儿童画与低俗的儿童画的产生,关键取决于教师的眼光。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辅导老师还是很重要的。




如何关注爱宝
亭知校区:上海市松江区沪亭北路668号2F  爱宝迪诺学堂

校区热线:021-67626100

摩立校区:上海市松江区沪亭北路555号3F  爱宝迪诺双语

校区热线:021-67798188

花桥校区:昆山市花桥镇金融大道355号万科魅力花园37-6号  爱宝迪诺双语

校区热线:0512-50155431

马桥校区:上海市闵行区富国路373号

爱宝迪诺双语

校区热线:021-60829967
微信号:爱宝迪诺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