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这个熊孩子治愈了朋友圈:孩子,你终究要学着自己长大

2018-12-29 05:42|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248|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这只可爱的熊宝宝,最近刷爆了朋友圈。熊妈妈带着熊宝宝试图爬上雪山,几乎垂直地面的角度,看着都眼晕。熊妈妈以身示范,爬在熊宝宝前面,先行爬到了山顶,熊宝宝紧跟在妈妈旁边。可能是因为坡度太大太滑,熊宝宝几 ... ...
   这只可爱的熊宝宝,最近刷爆了朋友圈。

熊妈妈带着熊宝宝试图爬上雪山,几乎垂直地面的角度,看着都眼晕。



熊妈妈以身示范,爬在熊宝宝前面,先行爬到了山顶,熊宝宝紧跟在妈妈旁边。

可能是因为坡度太大太滑,熊宝宝几次滑下山坡,它先是换了妈妈爬过的足迹接着往上爬。



可是眼看爬到山顶了,熊妈妈想伸出手去拉他,一个不慎他又跌了下去。

这次几乎是跌倒了山底,看到这真是为熊宝宝捏了一把汗啊,好心疼他…

没想到熊宝宝没有放弃,马上又调整了一下方向,继续向妈妈的方向靠拢。

最后,熊宝宝在滑落了四次之后,终于在第五次爬上了雪顶,开心的跟妈妈会合了,真是为他高兴。

视频被发布后,网友纷纷留言赞熊宝宝顽强的毅力:

“好紧张啊,我必须看完视频,确保熊宝宝是不是已经爬上山顶了。”



“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周一早上视频,如果我没猜错,熊妈妈就是让宝宝自己尝试,建立自己的意志。”



当然,也有网友赞扬熊妈妈的教育方式:

“这真一次漂亮的教育,有时候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包办一切,得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即使他们摔倒了,也不要马上跑去背它上山。”





在这段视频里,自始至终,熊妈妈除了用行动告诉熊宝宝这个山我们是可以爬得上去的,剩下就是在山顶一直看着熊宝宝,看着他经历挫折,看着他找到办法,看着他最后获得成功。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冷静沉着又机智的老母亲,懂得陪伴孩子一起成长,也懂得放手让孩子经历成长,这样的教育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反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许未必能做的比熊妈妈好。



中国的父母特别爱替孩子操心,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小到吃喝拉撒,每顿吃的够不够,每天穿的少不少…

再到学习规划,选什么样的专业,考什么样的大学,找什么样的工作…

最后到娶妻生子,什么年纪该谈恋爱,什么年纪该结婚,什么年纪该生孩子…

恨不得每一步都要替孩子想好,让他按照自己铺好的路一步步走下去,生怕他走了什么弯路,吃了什么亏。

但其实,360度无死角的爱往往会是一种过度包办,会束缚孩子的成长。



我们总是尽可能的给孩子创造最安逸的环境,那孩子自然会认为“存在即合理,万事不不用愁,背后有爹妈”。

这种过度包办所导致的孩子自理和生存能力的缺失,比替他节省的弯路更为致命。

“中国式巨婴”就是这样长成的。



前一阵看到一则关于“巨婴”的新闻,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唏嘘。

48岁的上海人大卫,海归硕士,深造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拥有闪亮的学历。



本应是父母的骄傲,却在回国后因为找工作受了一点打击,就放弃找工作,7年间一直靠83岁的老母亲养活!

丁老太患有尿毒症,每个月3000多的退休金,除去治病需要的2000多,剩下的钱完全不够养活儿子,为了逼儿子找工作,她只好把儿子告上了法庭。



面对记者的采访,丁老太后悔不已,她坦言:

“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他现在这样,我有罪……”



一句“我有罪”道尽了一个老母亲的后悔和心酸。

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母亲,却还要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和教育孩子的失败双重打击,也是让人心疼。

本该是社会精英的孩子,如今却连人子的责任都承担不起来,不懂得感恩,过度依赖别人,不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是“巨婴式”孩子最大的症结。

不禁唏嘘,这样的爱是父母以为最好的,却成了桎梏孩子成长的枷锁。

如果她能早一点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成长的痛苦和喜悦,也许会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于丹曾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关于如何放手,我在最近比较火的一档综艺节目《爸妈学前班》里找到了一些答案。

这期的主题刚好是关于“过度保护”,冠军刘璇被老公吐槽过度保护孩子。



面对老公的吐槽,刘璇表示实际上什么样的保护是过度的,什么时候如何该放手,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这些都很难界定。

这几个问题,育儿专家给出了答案。

    如何界定过度保护?



要学会接收孩子的信号。

当孩子已经明确表达“我要自己做”的时候,父母还表示“我来我来,这是我的事”,就是过度保护的边界。



所以,不要为了怕麻烦,怕危险,怕耽误孩子学习,就拒绝孩子的主动,给他一点空间和鼓励,他会越做越好。

     被过度保护的孩子是怎样的感受?



被束缚,拼命挣脱且愈加疲惫。

如果父母每天的精力都用在代表孩子做决定,但明明孩子有能力去为自己做决定,孩子会感觉遇到了阻力,想推开,久而久之,会形成条件式的反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越来越不听话,不懂事,不感恩的原因。

    什么时候放手最合适?



孩子的兴趣是最好的时机。

从触摸开始,在一岁前培养对独立进食的兴趣,让他自己动手,当孩子对一件事情产生兴趣时,给他合理的资源予以辅助。

放手不是散养,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在能够给他辅助的前提下,给他试错的机会,让他体会不一样的成长。

不要担心孩子会犯错,试错也是一种成长的经历,而且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勇敢。





“付出感”,是中国父母的骄傲,也是中国父母的委屈。

倾其所有培养一个出类拔萃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希冀,这无可厚非。

但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

总有一天孩子要长大,有些路注定只能他自己走,其拉着他的手怕他摔倒,不如早些让他在跌跌撞撞中学会奔跑。

真正的爱,是担忧,也是放手。

也许一段精心的陪伴,和一场有序的退出,才是父母之爱的最高境界。







扫一扫,关注我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