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灰熊:挑食的“熊孩子”不是好的护林员

2019-1-9 09:11|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281|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1822年,为了扩展皮草贸易,落基山皮草公司召集了100位猎人,对密苏里河上游地区进行探索。次年,一支探险队进入南达科他州地区的黄石河流域,加入队伍的著名“山民”向导休·格拉斯在打猎时不幸惊动了一头带着两只 ... ...


1822年,为了扩展皮草贸易,落基山皮草公司召集了100位猎人,对密苏里河上游地区进行探索。次年,一支探险队进入南达科他州地区的黄石河流域,加入队伍的著名“山民”向导休·格拉斯在打猎时不幸惊动了一头带着两只幼崽的雌性灰熊。虽然格拉斯拼尽全力杀死了母熊,但他自己也身受重伤,熊爪的划痕深可见肋骨。在被留守的同伴抛弃后,休·格拉斯连爬带走独自返回了200英里外的奇奥瓦大本营,成为了北美探险猎人的传奇。



当年报纸上的情景再现。图片:wiki commons



恐怖的巨熊

与灰熊正面硬刚,对于一个人类来说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壮举了。

英语中的“灰熊(grizzly bear)”指的是生活在北美大陆上的棕熊(Ursus arctos)。虽然单词grizzly是用来形容灰色调的毛皮。但1815年,当博物学家乔治·奥尔德看到来自刘易斯-克拉克探险的灰熊样品时,脑子里想的显然是另一个词——直到今天,grizzly和grisly两个词仍然容易遭到混淆,而后者的意思是“令人害怕的,恐怖的”。可能正因为此,奥尔德为这个棕熊亚种赋予了“horribilis”的亚种名,正是拉丁语里“恐怖的”之意。



“想吃小朋友…”图片:Denali / NPS

这个混淆或许并不冤枉。从体型上来看,熊科动物基本符合所谓的伯格曼法则:同一类动物,越寒冷的地区,体型越大;而气候越温暖,体型就越小。

生活在大陆边缘和北极冰海上的北极熊是体型最大的熊,雄性能有700千克重,有记录的最大个体体重甚至超过了1吨,主要生活在亚寒带和青藏高寒地区的棕熊体型次之,体型更小一些的是在亚寒带、温带和热带过渡地区的两种黑熊,然后是印度次大陆分布的懒熊和南美安第斯山上的眼镜熊,而体型最小的是东南亚热带雨林里的马来熊。



灰熊在维持巨大体型的同时,耳朵也(相对)小了很多。图片:pixabay

熊科物种在体型上的性二型性都比较明显,灰熊也不例外。雄性灰熊体重大约在180-360千克之间,而雌性只有130-180千克。

体型最大的灰熊种群生活在阿拉斯加南岸的科迪亚克群岛,雄性体重记录是680千克——已经与北极熊不相上下。这些上千斤的胖子站立起来足有3米高,四足落地时的肩高也有1.5米。面对这样一头庞然大物,命名者把俗名误以为是“可怖之熊”也完全可以理解。



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博物馆的科迪亚克灰熊标本,体型可怖。图片:卢平



收下这份增肌食谱

灰熊的体型和食物资源有关。虽然长着一副食肉目动物的消化系统,但灰熊与其它的熊科物种一样是杂食的。

肉食方面,力大无穷、尖牙利爪的它们足能捕食北美的各种偶蹄类——驯鹿、马鹿、白尾鹿、骡鹿、大角羊,甚至是驼鹿、美洲野牛这样的大块头。在阿拉斯加的丹纳利国家公园,灰熊的猎物常常是驼鹿的幼崽。每年有约一半的驼鹿和马鹿幼崽命丧熊口。

它们也能食腐,常常仗着自己的蛮力抢夺美洲狮或者狼群的猎物。黑熊、美洲狮通常会避免跟灰熊冲突,哪怕是制霸一方的灰狼群体,也只能堪堪与灰熊平分秋色,一般不会发起致命攻击——玩儿起命来两败俱伤,并不值得。



灰熊:“不值当不值当。”图片:Yellowstone / NPS

在灰熊集中分布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太平洋沿岸,灰熊的体型比内陆的同胞们要大出不少,这很可能是因为海岸地区好吃的太多——在注入太平洋的诸多河流中,一年一度的鲑鱼洄游大潮会引来大批灰熊。

每年7-9月,逆流而上的太平洋鲑争相跃上沿河的瀑布;往常习惯独居的灰熊,此时会组团“光顾”。它们站在瀑布上方守“瀑”待“鱼”,用嘴和锋利的爪子大快朵颐,雄性灰熊还会为争抢最好的“餐位”大打出手。在这些地区,观看灰熊捕食太平洋鲑已经成为了国家公园的热门生态游项目。



阿拉斯加的卡特迈国家公园,灰熊们聚集在布鲁克斯瀑布参加生鱼片party。图片:NPS / Michael Fitz / wiki commons

除了这些大鱼大肉,灰熊能吃的东西还有很多,譬如在黄石公园,一种“嘎嘣脆鸡肉味”的夜蛾幼虫是当地灰熊的重要蛋白质来源。另外,也别说灰熊不是吃素的,松果、块茎、杂草,尤其是各种浆果,也都是它们菜单上的常客。



搬运工+护林员

年复一年,在大洋里迅速生长的鲑鱼们将一身优质蛋白投入北美大地上的河流之中,被一头头灰熊叼到树林之中,挑肥拣瘦地吃掉最富含脂肪的部分,剩下的鱼肉成为了鸟类和其它食肉类的美餐,它们消化后,剩下了良好的氮肥——它们和鱼骨中丰富的磷元素一起滋养着河流两岸的植物。



富含脂肪的鱼皮是灰熊的最爱。图片:marneejill

另外,熊无法消化的浆果种子,更容易在肥沃的熊粪包裹中发芽。它们对小鹿崽子们的残酷捕食,其实也是控制偶蹄类数量,维持植被稳定的重要因素。熊和林,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熊国”无熊

算上生活在亚洲东北部和青藏高原的亲戚们,棕熊大概是分布最广泛的熊了,但在北美,灰熊的分布已经大幅缩水。目前,北美大约有五万五千头灰熊,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地广人稀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它们曾南至墨西哥的南部疆界,如今止步于怀俄明、蒙大拿等美国西北边境地区。



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博物馆里的墨西哥灰熊标本,如今这个种群已经灭绝。图片:卢平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海岸,州旗上的灰熊让这个州总被戏称为“熊旗共和国”。然而如今,加州野外早已经见不到灰熊的身影。



旧金山市政厅上空飘扬着的熊旗。图片:Makaristos / wiki commons

灰熊平均需要3年才能抚养一窝小熊,因为在小熊出生后的两年时间内,母熊会拒绝交配,悉心照料幼崽,这也是为什么带着小熊的母熊尤其不好惹。另外一方面,灰熊至少5岁才性成熟,它们的竞争者美洲狮,只需要1.5岁到3岁就可以性成熟,而北美黑熊出生5年内也肯定已经可以交配了——这些也就注定了,灰熊的种群一旦衰退就难以恢复。



熊落平阳被犬欺?

熊与人的冲突早已不是新闻。近年来,我们也不时会在新闻报道或者是社交媒体的消息中看到灰熊闯入人类的宅邸中的报导,而通常这类新闻都会以灰熊被人或者狗赶走作为结束。虽然听起来强大的灰熊被弱小的猫猫狗狗“吓跑”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但如果你仔细思考一下这背后折射出来的原因,似乎就不那么容易笑出来了。



“大哥好商量~”图片:John T. Humphrey / backpacker.com

对于动物行为来说,单次发生的异常行为可能是偶然或者个体差异,但如果同样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多次发生的话,那就足以被称之为“异常”了。在人类城市中频繁出现“熊出没”报道,正是反映灰熊的栖息地生态已经出现了异常的一个信号——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可能,是栖息地的食物供给已经满足不了灰熊种群维持正常活动的需求了。

一种动物的活动范围往往与食物的供给有关。只有当栖息地无法满足灰熊生存的需要时,它们才会采取到在它们眼中“充满威胁”的环境中尝试获得新的食物来源。如果在森林主场,灰熊是断然不会在乎一只嚷嚷着的小狗的,但是在城市周边,还是“安全第一”。



“我走还不行么!”图片:John T. Humphrey / rgj.com

但是现在的状况,对于人类来说还不是最糟糕的。如果灰熊种群把“从人类的城市中获取食物”这种觅食方式固定下来,变成一种常态化的行为的话,它们的活动区域会进一步与人类的活动区域发生重叠,这么一来,人与熊之间的冲突将会演变得更加激烈,结果也将更加难以预估。



不止灰熊与人

灰熊的觅食范围被迫扩大的这种现象,影响到的还不仅仅是灰熊和人类。由于全球气候暖化的影响,北极圈的封冻期和常年冰冻区的减少使得一部分的灰熊得以北迁进入北极地区寻找更多的食物和生存空间。然而这就直接导致了原本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另一种熊科动物——北极熊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北极熊:“???”图片:puliarf

尽管北极熊比起灰熊要更适应在寒冷地带生存,但当气温上升的时候,局势可能会发生反转。保暖性能较好的毛发突然成为了北极熊活动的障碍——曾经与冰雪融为一体的洁白,突然变成了黑大衣上的白饭粒。虽然体型不及北极熊,但是灰熊的食性远比后者灵活,在二者重叠的活动范围里,灰熊反而会比这些“北极土著”有着更强的竞争性。

更令人担忧的是,北极熊和灰熊(棕熊)之间并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之间可以杂交,并产下“卡布奇诺色”的后代——这不论对灰熊种群还是北极熊种群来说,都是不可逆转的基因库污染。



一只棕熊与北极熊的杂交后代,也不知道该说它是一个动物园豢养个体,是很幸运还是很不幸。图片:Stefan David

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生态的影响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没有办法预测一个决定,会导致怎样的连锁反应。在维持人类发展的同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难题,绝非两句口号、一腔热情就能有解。我们只有不断将资源投入到对自然万物的研究里,才能在还来得及的时候,给出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10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卢平 & @翼狼Elang。

熊孩子”还有谁

北极熊

大熊猫

亚洲黑熊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