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加拿大小学面面观

2019-1-9 22:25|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658|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分享人:80后娃妈,搬家异国四年,还算频繁地每年至少回国一次。分享人感受:(却)越来越读不懂国内父母在孩子教育上万般呕心沥血的心情和投入。娃爸娃妈们成长的八九十年代,物质条件虽谈不上匮乏,但和现在的小朋 ... ...


分享人:80后娃妈,搬家异国四年,还算频繁地每年至少回国一次。

分享人感受:(却)越来越读不懂国内父母在孩子教育上万般呕心沥血的心情和投入。

娃爸娃妈们成长的八九十年代,物质条件虽谈不上匮乏,但和现在的小朋友相比,还是天上地下的差距。但那会儿,咱至少不会被全家人的眼睛盯着时刻进入学习状态,也不会被架着出入各种补习班(顶多混迹少年宫),更谈不上创造出父母陪读写作业被气到爆血管的奇闻。

重视教育,为此投入更多家庭财务成本,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是,作为中青年一代家长,我们那些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焦虑为何而生?在替子女们焦虑什么?不上其中一个辅导班的结果是他们未来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只能混街头、没有未来吗?有没有想过,将来身边的每个孩子都会弹钢琴、说外语、背唐诗宋词、舞姿优美…,那所谓赢在起跑线的竞争优势又在哪里?



为教育倾注人力物力的家庭,大多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换句话,挣扎在温饱线的人想都不敢想象一年要花N万成本在一个孩子身上。而顶层人群又压根儿犯不上焦虑,大不了像某P姓总一样,给藤校捐笔巨款换儿子入学资格)。孩子们将来面对的竞争坐标基本是一、二线城市同龄人,最多再加上三四线城市TOP20%比例的孩子。

北清复每年招生能力终归有限,今天倾全家之力栽培孩子,目标总不至于是保底将来读个普通大学吧?最次,也会送英美澳转一圈。仔细想想,咱这种当年上个三本本科的庸人,怎么就那么不急不躁地坦然享受了四年大学时光?爹妈也好像一点儿也没为自家女儿前途焦虑。可混到中年,事实上,发现没上一本的确也不会世界末日啊,还偷着乐当年爹妈的“不管束”让自己至少没错失童年。



之前热议的纪录片《没有起跑线》跟拍上海、香港、芬兰三地学生的一天,教育差异性之大引人深思。【关于学习的好或不好,这本来就是悖论。每个孩子都有擅长的领域,会在那个领域发挥最大的潜力。学校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路】。作为一枚在加拿大接受基础教育的娃的妈,觉得加拿大的教育理念和实施框架与芬兰基本相同。(样本信息来自家里娃娃就读的IB小学,但加拿大公立教学体系都差不多)

学期安排

完整的学年通常从8月末到次年6月底,一学年划分为3个学期,成绩单上会显示全年最终成绩和各学期的分数。



成绩单样本:3个子学期成绩和学年总成绩

三个大假:暑假,2周圣诞新年假,1周春假。

每学期会有几天的教师备课日,不上课。但学校提供日托服务或组织校外活动,学校会提前一、两个月发放计划安排,家长需填写子女是否参加的回执。

上课时间7:55-11:40 | 1:10-3:10,学校日托从早7点开始,午间和下午3点-6点的三个时段。加拿大义务教育从5岁开始,是小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幼儿园的日托服务也接受学校整体安排,唯一不同的是早上上课时间稍晚。



幼儿园日程表

班主任负责什么?

小学(含5岁起幼儿园)也有班主任,与中国概念最大的不同,是他们需担任多门课程的授课。幼儿园阶段,几乎全部的教学任务由班主任来完成,基础字母、搭建母语学习体系、数学、美术、音乐…妥妥的全能型选手。正式小学阶段的班主任虽不再负责所有科目,但母语、数学、道德与宗教文化的还是通常还是由他们担任,二外、体育、音乐、美术则由其他老师教学。

另一个不同,是每学年都会换班主任。此外,班级每年还会打散、重组,目的在于构建孩子们从小与不同人群社交的能力和包容性。



教室长什么样?

教室布置没有统一标准,更多在于班主任个人教学风格,他们有充分自主权。



教学区,猜猜左侧黑色幕布用处?

正前方是教学区,班主任办公桌和教学设备都放在这里。后方是图书角和盥洗区。中间则是课桌区,有传统的前后排,也有自由组合。课桌摆放和邻桌同学的调整,每学期会变化两三次。



教室进门



教室侧边墙装饰




盥洗区,红圈圈那个是直饮水出水口



图书&玩具角



课桌抽屉放课本、美术工具、学习文具,平时不用带回家。走廊里有孩子们的私人小铁柜,柜子上贴姓名,主要放外套、更换的鞋子和便当盒。



当地人迷之喜爱的“睡衣日”主题

吃什么?

私立学校会有自己的小食堂,学生除了可以自带便当,也可在学校购买。公立学校由区教育局指定的专业第三方供应商统一提供配餐,每个学校具体执行的政策有一定差异。以娃就读的小学为例,去年全年,仅有当中的2个月,学校提供就餐选择,每餐5、6加币。



早上、下午分别有一次点心时间,孩子们带些小饼干、水果、奶酪棒。早上,每个班级会有2个孩子去领牛奶,一人一盒独立装那种,免费!夏季,学校会时常发放免费棒冰和西瓜等水果。坚果和巧克力为主要原料的食品是被禁止带入学校的。

家庭作业和假期作业?

对于幼小阶段孩子来讲,家庭作业?有是有,但完成时间以“周”为单位。班主任在周五发放英(法)、数学作业,充其量就是正反面两张纸,交作业的deadline——下周四!

以参加过一、二年级入学家长会经历来讲,两任班主任都强调:(熊 )娃们每天在学校要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家长们千万不要再给他们布置过量的家庭作业。你们真要加餐的话,量要控制在半小时,不要超过。



麦吉尔大学音乐学院夏令营

大假期间的作业?零0!

假期就是用来放松和玩儿的——是最高“假期”宗旨。连平日上的课外兴趣班,也几乎全部在大假期间统统STOP。代替的品种是各种Camp夏令营、冬令营。Camp通常以“周”为报名单位,有早去晚回的日Camp,也有过夜的全托管Camp。除社会商业运营的Camp外,各个社区也会提供价廉物美的Camp。城市的科技馆、美术馆、大学子学院也会参与进来,提供特色冬/夏令营。

如何评估、公布成绩?

期末考试并不安排在最后一周,而是提前两周。考完后的最后1、2周,孩子们基本就是在学校无压力学习和玩耍。作为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不少家庭会选择提前带孩子回到原国家度假,看望祖父母或大家庭。

期末考试成绩重要,但不是一考定终身,尤其在幼小阶段,占总分的比例非常小,更多是平日表现和周/月的小测试,可以给一组大学评分数据,来倒推基础教育阶段的评分比例。听本地大学生说,大考成绩占总分35-40%,平日和期中分数占各占20%不等。

从评分标准这点上看,加拿大孩子们也挺杯具,虽然不会有所谓临场发挥失误的遗憾,但反而要一!直!学。保证平日好成绩,才能最终取得A。



平时小测验和课堂练习



一学年练习的内容



家长联系簿,班级每周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

考试成绩的发放是私密的一对一。每个家长提前约好老师的见面时间段,拿成绩单,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熊娃的爸妈们再也不用低头做人了。没有排名,只有自己的得分和班级平均分的比对。

据说到了高中,学生本尊甚至可以有权选择成绩不予以告知家长,这是他们的隐私。




此刻只能默默等在门外见老师,另一位家长正在里面拿成绩单

教学特点

无比重视培养“学习兴趣”

国内三、四年级以后移民过来的孩子,数学底子基本能应付到初中毕业。当地小学不提倡题海战。极少量的家庭作业和假期没有作业,孩子们便不容易对学习、学校产生boring情绪。

在家长会上,和“不要给孩子布置太多额外家庭作业”一样,两任班主任亦都提到“学校会、也希望家庭能够重视、帮助孩子建立学习习惯和培养学习兴趣”。

自身体会来讲,实现这个小目标其实很不容易。人都有惰性,都喜欢玩儿,尤其是孩子。寓教于乐方式的摸索和长期实践的坚持,对学校和家庭来说,都是考验。

培养阅读习惯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校要求每个孩子每天或每周至少能完成3本书的阅读量(教室图书角借阅,家长签字确认是否完成)。二年级除了教室图书角外,每2周还要完成从学校大图书馆借的最少2本书的阅读,家长签字。



家长签字,才能再换其他书来读

因此,容易算出一个小学生每周的阅读量——最低4本。

社区都会有一两间市政图书馆,除了可以借阅书籍、参考书外,甚至可以借玩具。每周末在图书馆耗上半天是传统的家庭习惯,孩子们在图书馆再借上几本书。对于一个有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孩子而言,一周6、7本的阅读量也就不足为奇了。大量阅读丰富了词汇,锻炼阅读速度,种类不设限的儿童读物也增加了孩子们的知识积累。



市政图书馆🧒儿童区

小小留学生群体趋势

近几年的趋势表现,一是在数量上,越来越多;二是落脚城市的选择,越来越广泛,不再局限温哥华、多伦多。

国内教育产品的选择虽然越来越丰富,但真正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依然供不应求。北上深国际学校学费15万人民币起步。就算咬咬牙,祖父母和父母一起供一个孩子,愿意买单学费,可国际学校往往优先录取外籍孩子,入学资格又成了大难。那咱就买学区房,上TOP公校吧。不说学区房的高价,一房难求,同时,政策变动也令人猝不及防,不光得有学区房,还开始看购房时间长短。这些对当地人可能还都不算事儿。无奈的还有,一个户口问题可能就白头了扎根北京上海的奋斗家庭。



小留学生成本

学区问题在加拿大不存在!租房也可被视为学区居民,孩子被安排就近入学。小学留学生的费用(以蒙特利尔某公校为例)一年1万4加币,加上注册费、保险费,全年1万6。小留学生强制性需要有家长陪读,免不了要面临租房问题。市中心2居室的月租在1500$,日常开销1000$,加其他消费,1个大人带1孩,每月大约3000$,相当于1万5人民币。每年圣诞假、暑假回国一次,往返机票1000$/人,全年机票4000$。孩子学费、房租和日常消费、回国探亲的一年总费用5万6加币,30万人民币不到。

城市选择越来越多

蒙特利尔逐渐吸引北京上海青年家庭送低龄孩子来读书的原因,除了性价比超高的生活、学习成本外,还有其独特的英法双语体系。当地超过一半人能使用双语沟通,剩下只会法语的很多来自非洲、中东或是郊区、边远小城市的当地居民。正常在蒙特利尔接受到高等教育的孩子都具备英、法双语能力。这一点上,全世界除了瑞士,也没几个城市能整体性地做到了。无可否认,瑞士的城市景观和气候条件远远耍了蒙特利尔几条街,不过生活成本昂贵出几条街也是事实。城市虽然老旧了些,但作为曾经的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年积累的教育资源的优势或多或少能弥补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和满地坑。全球排名第一的STEM Camp,除了在哈佛、斯坦佛、UCLA、宾夕法尼亚这些校区开展以外,海外仅有的三所营地现均分布在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

事物永远有其双面性和不同评价。上面的信息分享尽可能做到客观描述,少些主观评价,不引导,不误导,全由青年娃爸娃妈们自己评判。

有意了解来加留学的家长们,欢迎咨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