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对照加拿大和中国 到底在哪里看病更艰辛?

2014-5-16 15:07|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657|评论: 0|来自: 解放网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  医患抵触频发,看病贵、看病难成了对国内医疗如出一口的求全。可一位移民加拿大的杭州读者告诉我们,和加拿大对比,国内看病的难和贵,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前段时刻一部电视剧《医者仁心》因为真实揭示 ... ...

  医患抵触频发,看病贵、看病难成了对国内医疗如出一口的求全。可一位移民加拿大的杭州读者告诉我们,和加拿大对比,国内看病的难和贵,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前段时刻一部电视剧《医者仁心》因为真实揭示了看病难的现象,据说引起了良多共叫。在不少内地伴侣心中,欧洲与加拿大的全民免费医疗系统简直像一个传说:英国、德国看病可以报销路费;加拿大住院不花钱、病院包三餐还可以免费请看护……

  不外,以我的切身履历和所见所闻,欧美的医疗并非人们想像中的那么美,国内看病也不是人们认为的那样难。

   看专家等半年

  中国人常说“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其实真正难排队的,是三甲病院。假如你往社区卫生处事中心,根本不用排队。即使是北京协和病院等全国最好的病院,排上一个礼拜,也能看上国内顶尖的医生。这样的“等”,与在加拿大看病对比,真是小巫见大巫。

  到加拿大后第一次看医生,到相当于国内社区诊所的walk-in clinic,等了近一个小时见到了医生,医生给开了血检。在国内,即使是最下层的社区诊所也配备了根本的血检、B超、心电图设备,而加拿大的诊所里这些设备一概没有,必需获得自力的lab里往做。坐公交车赶到lab,缔造里面坐满了排队的人,只得乖乖二次排队,又是一个小时。

  国内病院三小时可以拿到血检功效,最快的只要半小时。在加拿大,血通例这样的简略血检,两三个工作日才干出功效,复杂些的血检,则需要等上一周摆布。搜检功效自己一般是看不到的,由lab直接传回诊所,医生看了有标题才会给你打电话,再往诊所第三次排队。假如医生认为还需要做其它搜检,又如斯这般轮回一番。

  更无奈的是急诊不“急”。有一次老公打冰球,摔伤了眉骨,愣是在急诊里流着血等了八个小时。免费医疗系统的原则,就是把有限的公共资本留给最需要它的人,所以它的优先级并非按先来后到,而是按“没流血的让给流血的,不要命的让给要命的”。

  按照这样的优先级原则,假如得了不要命的慢性病,需要看专家,那就慢慢等吧。两三个月是根本的,半年也属正常。对照之下,国内做B超级一个上午算是高效极了。分歧的是,加拿大是经由过程预约的方法让你在家等。

  第一次履历这样的等候,是因为要做膀胱镜。等了三个月见到专家,再预约膀胱镜,又等足了一个月。医生看着我无奈的脸,好整以暇地说:“Well , you are not dying(你又逝世不了)”。有了这样的经验,老公再碰上等三个月做一个腹部B超的事时就淡定了良多。

    医疗保险价格不菲

  加拿大是强制性全民医保的国家,非论持工作签证、进修签证仍是永远居民枫叶卡都必需买医疗保险。“看医生、住院、手术不要钱,处方药报销80%”的夸姣福利,都是成立在不菲的医疗保险上的,所谓“全国没有免费的午餐”。

  拿温哥华来说,最根本的医疗保险叫MSP,每小我都必需买,每个月直接从工资里扣120多加元。此外,公司还帮我们买增补医疗保险和牙医保险,每个月230多加元。我和老公两小我加起来,每月的医疗保险费用高达350加元,一年则是3800加元,相当于22000元国民币。而加拿大的医疗保险,在欧美国家中还算是便宜的。

  医疗保险MSP有三个月的等候期,第一次上岸加拿大,必需等三个月才干享受医保;脱离加拿大6个月以上回加,必需从甲等三个月;换工作假如毗连失慎密也有可能涌现医保的空窗期。

  假如你很不巧在这时代需要看医生,才会真正明确什么叫“看病贵”。我便这么“很不巧”了一回,在诊所里和医生见一面便被收了80加元,再做了一次最根本的腹部B超,价格是200加元,实在让我领会到了没有医保的“贵不成攀”。

  加拿大的药费也未便宜。好比说非处方的伤风药在15加元摆布,而处方药即使报销了80%往后,依然比国内贵了3到10倍。有一回医生给我开了一个疗程的抗生素,报销后仍要40加元,报销前的价格高达200加元。

  看牙就更贵了。加拿大并非人人都有牙医保险。没有保险的话,洗一次牙200加元,一个日本伴侣拔了几颗牙,花了1000多加元。无怪乎在欧美,穷户是看不起牙的,牙医保险被视为中产阶级的象征。

  医生都很“淡定”

  国内医生有个很受诟病的做法,就是有用没用的搜检开一大堆、一个小伤风也挂点滴,而加拿大的医生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为免费医疗是公共资本,不能摧残华侈蹂躏,所以医生们都是“淡定姐”、“淡定哥”,在开药开搜检的时辰可说长短常“悭吝”。

  记得有一次我咳到晚上睡不着觉,自己感应其实难熬难得才跑往看医生,等了一个多小时,功效一见到医生傻了眼,对方戴着一个大口罩,咳嗽得比我还厉害。她希奇地问我:“Why are you here?(你来干嘛的?)”药都没给开就让我回往了。有个伴侣做完门诊手术,医生连消炎药都不给开,只说“有需要再来”。

  加拿大很是勉励生育,可是看待天然流产的立场却又很是之淡定。医生认为每次怀孕都有30%的几率流产,一次两次涌现流产,医生不会开任何搜检,只有持续三次涌现流产,才需要做病理性搜检。这些做法且非论口角,放在国内,八成会被扣上顶“麻木不仁”、“草菅人命”的帽子,少不得跟医生理论几句。

  小弊病不上大病院

  有趣的是,看病能找出不少弊病的欧洲和加拿大,人们对于本国医疗系统的知足度却不低。在一项由“哈里斯互动”公司开展的医疗体系体例知足度查询拜访中,只有12%的加拿大人认为本国医疗体系体例需要大的更始。

  也许你会说,这些国家生齿少、资本多。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有约250万执业医生,约占总生齿的千分之二;加拿大有执业医生约7万人,占总生齿的比例也约为千分之二。同样的医患比,为什么中国人对于看病难的感应感染出格强烈?在我看来,加拿大医疗系统不少做法或值得参考。

  在加拿大,假如生病了,先找家庭医生或是上walk-in clinic(社区诊所)。Walk-in clinic的规模都很小,一般由四五个医生组成,小一点的可能只有一两个医生,远不如国内社区诊所的规模。家庭医生和walk-in clinic里的医生都是全科医生。

  假如全科医生感应有需要,由他们开票据转诊到specialist(专科医生),专科医生若感应其实必需,再转诊到大病院。这是看病必需遵守的轨范,想直接上大病院?对不起,根柢没门。

  恰是因为社区诊所做好了守门员的工作,80%的病人可以在全科医生那儿那里获得治疗,只有20%的病人需要见专科医生。加拿大很是器重全科医生的造就,全国7万名执业医生中,51%是全科医生。

  相对的,按照卫生部的数据,在中国250万执业医生中,只有不到8万名全科医生,比例仅为3%。有查询拜访显示,中国大部门病人的首诊在综合性大病院完成,多量的罕有资本摧残华侈蹂躏在了简略的疾病上。

  在国内,在病院紊乱嘈杂的情况里耗上一天实在让人郁悒。在加拿大当然现实等候时刻比中国长得多,但因为见专科医生或者往大病院都必需预约,干耗在病院里的时刻并不长,且独霸了候诊人员的数量。少了国内大病院里挨挤、大眼瞪小眼的等候,人也斗劲等闲心平气和。

  在加拿大,药物和搜检自力于病院存在,见一次医生80加元的高额收费也保证了医生的收进,是以医生不会开不需要的搜检或是药物。血检、B超、心电图等搜检都是在专业而自力的lab里完成的,任何医生都有权限查看所有的搜检功效,而且信任这些功效,因而这些功效在各个诊所、病院通用,避免了重复搜检。

    高学历严准进

  在英语里,医生和博士的单词是统一个——“Doctor”。在加拿大的病院里,只要被称为某某医生,他的学历必定是博士。在欧美,医学和法令专业只向最顶尖的学生开放,而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之后,还必需经由住院医生的培训才干行医。

  这个过程最短的是全科医生,培训期为两年,专科医生都在三年以上,有的甚至可长达六年。一切都顺遂地话,一小我可在28岁拿到医生执照,但尽大大都人都在30岁往后才干自力行医。

  这样严酷的准进轨制,保证了医生整体的程度。即使是在只有几个医生的社区诊所,给你看病的医生也是医学博士。当然程度也有参差,我也碰着过在问诊的时辰不竭查材料的医生。但瑕不掩瑜,总体来说不必忧虑到小诊所碰不到好医生。

  以上所说的这些做法,或许今朝并不合适中国国情,但有些流程却是能改良的。有一次,母亲在国内就医时,因为拿错CT 功效被误诊为脑出血,实在把一家人吓得不轻。其实在加拿大这样的误诊按理说涌现的几率更高,因为看病的流程被细分,经常问诊的是一个医生、量体温的则是另一个医生,待到抽血拍CT,医生已经走马灯似的换了好几轮。

  但所有的医生都遵守一个“尺度流程”,那就是首先必需跟患者核对姓名和诞辰,就避免了这种误诊的荒谬功效。所以在加拿大看病的时辰,我得不厌其烦地报n次自己的姓名诞辰。

  还有一个伴侣感叹地对照在国内和加拿大生孩子的履历:在国内产房里,医生皱着眉头骂她“叫什么叫,谁还没生过孩子”;在加拿大的产房里,医生带着笑容勉励她“Wonderful, you are doing great!(太好了,你做得很棒)”,这句话是加拿大医生和***的口头禅。也许问诊的时刻仍然只有5分钟,但这些“举口之劳”会让病人的感应感染截然分歧,将抵触消弭于无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