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9岁孩子被殴打致死,真相并非想象的那样

2019-12-3 09:32|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09|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本文配图选自电影《未成年》、《生日》剧照以及相关新闻截图。筱懿对你说:身为一个妈妈,这样的新闻让我不忍看,心里像被钝器击中的疼。但回避不等于没发生,有很多想说的话如鲠在喉。面对不幸,是要用情绪化的声讨 ... ...




本文配图选自电影《未成年》、《生日》剧照以及相关新闻截图。

筱懿对你说:

身为一个妈妈,这样的新闻让我不忍看,心里像被钝器击中的疼。但回避不等于没发生,有很多想说的话如鲠在喉。面对不幸,是要用情绪化的声讨站上道德制高点?是要仅凭片面的信息源就草率判定是非?还是冷静想一想,我们能尽微薄之力为减少悲剧发生做点什么?

点击下方音频即可收听小莫老师的温情朗读 / 电台配乐:王珞丹《左边》



前几天,发生了一件令人心情非常沉重的新闻:

11月5日,长沙9岁男孩小罗中午出门上学的时候,在小区和一名陌生男子相遇。

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这名男子突然对小罗发起了攻击,几分钟后,9岁的小罗已经躺在地上没有了生命迹象。

当妈妈再见到儿子的时候,他的身躯已经变得冰冷。

妈妈抱着儿子的遗体,情绪崩溃,根本没办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前后已经哭晕过去三次。

这件事一发生立即在全网引起轰动,不少网友在伤心的同时,也对旁观者的“冷漠”非常气愤。

在一段网上公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嫌犯坐在受害者身上,单手挥舞着起子,而周围不少人在围观,却无一上前帮忙救孩子。



有消息称,男孩被施暴者“前后打了30分钟,围观者上百人,却只顾着拍视频,没有一人上前抢救。”

网友愤怒地说:他们还是人吗?!

微博上,痛骂旁观者的评论被点赞了一万多次;



知乎上,关于这件事有600多个回答,都是在痛骂围观者的“冷漠”。



这样的事情谁都没办法接受,我们都希望当时能有英雄挺身而出,拯救这个可怜的男孩。所以面对路人的冷漠,大家的气愤悲伤是可以理解的。

但悲伤之余,我们不得不多问一句: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真的有上百人眼睁睁看着嫌犯行凶30分钟袖手旁观吗?

11月9日,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发布警情通报,还原了当时的情景。

警方通报称:

2019年11月5日13时36分,雨花亭派出所接群众110报警称:在汇城上筑小区有大人打小孩。13时50分,雨花亭派出所民警到达现场,嫌疑男子已被群众控制,被害人倒地、生命体征轻微;民警即安排现场120急救车先行开展救治,随后将其送往医院抢救;当日15时25分,被害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该通报称,结合现场监控视频及调查走访,警方初步查明:2019年11月5日13时30分,犯罪嫌疑人冯某华(男,30岁,河南滑县人,身高178cm,体重102kg)与被害人罗某(男,9岁,湖南娄底人)在该小区5栋电梯厅附近遭遇,后嫌疑人追赶被害人至5栋道路边将其摁倒在地进行殴打。小区监控视频显示,此时并无其他人员在现场;约3分钟后,陆续有群众经过并报警;13时49分,闻讯赶来的犯罪嫌疑人冯某华父亲与现场群众合力将冯某华控制。

该通报表示,经查,犯罪嫌疑人冯某华,无业,2019年11月1日随其父母入住该小区;据其父母反映,冯某华2010年曾因患精神分裂症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治疗。目前,犯罪嫌疑人冯某华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相关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

▲向下滑动查看

事实上并不是路人“冷漠”,而是当时根本没有路人看到,等大家聚集在嫌犯和男孩身边时,嫌犯已经行凶结束了。

面对如此悲痛的事件,我们可以理解情绪的宣泄,但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看清事实的真相,找出事情发生的根源,堵住漏洞,不要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只有这样,那些和小罗一样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才不会经历同样的惨剧。

这个事件中,最大的责任人并不是路人,而是另有其人,真相远没有那么简单。





事实上,不是路人“冷漠”,而是“没有路人”。

一开始网络上的传言是“男孩被打了30分钟,周围的人无一出手,眼睁睁看着男孩被打死”。

但根据警方调查的情况和小区居民的描述,真相并不是这样的。

案发时间是13点30分左右,当时小罗出门上学,遇到了犯罪嫌疑人冯某华,惨遭毒手。

中午时分,小区里的人们大部分都在吃饭或者午休,根本没有多少人在外面。



▲嫌疑人冯某华行凶地大约20米处,是一所幼儿园

后来警方看了监控,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歹徒行凶的时候,周围并没有其他人在现场。

49岁的建筑工人黄杰(化名)是最先到达现场的目击者之一,他在离事发地点100米处的工地上班,远远看到有个男人骑在小孩身上,便往那里跑去。

他向《新京报》回忆,那时周围并没有聚集很多人,只有角落里躲了一个妇女在偷偷看。

当他看到小罗的时候,小罗已经嘴唇乌黑,被打得鼻青脸肿,腿脚没有动弹。



看到悲剧发生之后,周围的路人纷纷伸出了援手。

最先到达现场的目击者之一、建筑工人黄杰就出手相救,他看到有男人骑在小孩身上,就往那里跑过去。

六七个工友也发现了,跟着他一起跑过去,此时嫌犯看到有人聚过来,便挥舞着手上30厘米左右、疑似扳手和螺丝刀的凶器,嘴上发出“喔!喔!”的声音,“就像大猩猩一样”。

有人从工地拿了木板,有人拿了网,但只要他们尝试靠近,嫌犯就把凶器对准自己的肚子挥舞,意思就是如果黄杰他们过去,他就要自杀。



黄杰后来对记者说,当时他们觉得小孩已经死了,如果再徒添一条性命,他们也担心要负刑事责任,不敢轻举妄动,赶紧打120、110处理。

在黄杰和工友们试图制止嫌犯的同时,也早有其他人报警。

根据警方的警情通报,13点30分案件发生,3分钟后就有人发现情况并陆续报警。

《北京青年报》的采访也证实了这一点,一位自称当时在现场的居民这么说:

“事件发生后,不少小区居民聚集在那里,根本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有人说是失手打死了孩子,不要上去,孩子已经死了。”

更重要的是,根据监控和调查,事件全程总共19分钟,13点30分事发,13点49分疯子被大家制服。

所以,所谓的“殴打30分钟”“过百人拍视频围观却见死不救”是谣传。

他们只是看到了一小截视频,凭借着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就站在道德高地对着所谓“旁观者”横加指责。



“中国式冷漠”“中国式看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冷漠”……怎么刺激怎么来,这样说真的负责任吗?!



当然,帮围观的群众澄清,并不意味着围观群众完全没有责任。

在凶手施暴的时候,小罗只是看上去已经没救了,但还没有完全断气,如果早点救下来送往医院,或许还有活下来的可能。

但一切没有“如果”,在紧急情况下,很多人都会乱套失了方寸,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些群众也不是民警,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

过于苛责在场的路人,其实并不客观。



更有必要注意的,是另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

小罗的父亲罗先生看完监控后透露:当时他的儿子去找同学一起上学,还没来到同学居住的5栋楼之前,嫌疑人冯某华已经拿着一把一尺余长的螺丝刀,在电梯前的大厅里游荡。

不久后,下楼的小罗就突然遭到冯某华的袭击。

根据警方通告,嫌犯冯某华有精神病史,2010年曾因患精神分裂症在河南省精神病院医院治疗。

也就是说,冯某华的袭击,很有可能是发病之后的无差别袭击,就是在那里游荡,看到谁就冲上去袭击。

结果,9岁的男孩小罗成了最不幸的那个。



即便不是小罗,其余的小区居民如果出现在冯某华的面前,也很有可能被袭击。

事情发生后,不少小区居民都非常难过,说小罗替大家遭受了无妄之灾。居民钱阿姨对记者说:“这个孩子是个天使,他是帮我们挡住了灾难。”

难过的同时,居民们也非常气愤,小区里住了这样一个行凶嫌疑人,大家却都不知道,简直就像一颗炸弹!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冯某华的家人没有好好看护住他,明知他有精神病史,却不把他送去医院,还要让他留在这么多人居住的小区里?

精神病人发病,又身强体壮,要怎么把他制服?要是这些见义勇为的路人也被他砍倒,那怎么办?

其次是物业工作人员和保安,有没有及时发现小区内住着精神病人?



发现紧急情况,他们有没有及时预警、及时处置?毕竟这些都是他们的工作职责。

比起指责所谓“冷漠的路人”,精神病人的处置和管理问题,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否则如果还有类似的精神病人冲出来乱砍人,又会有无辜者受害。



比宣泄情绪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2008年,韩国“素媛案”发生,8岁女童被凶手赵斗淳以残忍手段实施性暴力(点此回顾:《震怒5亿人的性侵犯,就要出狱了》)。



悲剧发生后,在民众的努力推动下,韩国国会将性侵儿童的15年的有期徒刑上限延长至30年。

同时,废止了儿童、青少年为犯罪对象的性犯罪的公诉时效,并延长罪犯出狱后配戴电子脚镣时间的上限,最高可达30年。

此外,韩国国会还在2012年通过了《性侵儿童惯犯化学阉割》法案,让韩国成为亚洲首个推行化学阉割的国家。

悲剧发生之后,如果只顾着宣泄情绪,忽略了如何堵住漏洞、完善各种机制,悲剧很有可能再次发生。

这次事件也为我们敲醒了警钟,让我们看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使我们置身其间的环境更安全,改进应该是全方位的——精神病患者的看护制度要改进,小区安保响应机制要改进。

只有这样,可怜的男孩才不会白白失去生命。

解决问题,永远比宣泄情绪要重要。行动环节出了问题,我们不应该执著于用键盘去矫治。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要坚强活着,并努力去让世界变得更好,否则悲剧只会一再重演。

正如《阿房宫赋》说的那样: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点“在看”,让已经发生的不幸,成为杜绝悲剧的开始。

愿小罗的家人平安。



唐一,职场老司机,专注于个人成长和职场心得,多篇文章全网阅读量过千万,立志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现居广州,知乎@唐一,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阿何有话说(ID:aheshiwo)。




▲识别图片二维码,跟筱懿一起读24部女性传记

↓↓↓点击「阅读原文」,立马抢先学习24部女性传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