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现在生孩子还那么危险吗?大庆产妇悲剧令人痛心

2019-12-9 23:45|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351|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1生孩子,对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十月怀胎的辛苦疲惫、十几个小时产程的疼痛、分娩过程中的撕裂与刀口……甚至有的时候,是生死边缘的搏命。▲图片来自纪录片《生门》经历这一切时候,很多人可能都听过类似的话:▲ ... ...

1

生孩子,对一个女人意味着什么?

十月怀胎的辛苦疲惫、十几个小时产程的疼痛、分娩过程中的撕裂与刀口……

甚至有的时候,是生死边缘的搏命。



▲图片来自纪录片《生门》

经历这一切时候,很多人可能都听过类似的话:

▲都是这么过来的,扛过去就好了。

▲谁生孩子不是鬼门关前走一遭,我们年轻时医院都没进,孩子不是照样生?

▲是女人都要遭这罪。

它们可能来自身边的亲戚朋友,甚至自己的婆婆、妈妈,自己的丈夫。

这些话背后隐含着社会对“生育”的看法——生育过程中的风险和痛苦,都是女人理应承担的。

这些话平常听起来也并没觉得多么刺耳,但当它真正实践时,其实有点可怖。

这几天,一则“大庆产妇因延误治疗死亡”的新闻引起了讨论和关注。



11 月 10 日,官方发布了初步调查: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事件的具体经过和责任归属,目前还在调查中。但不管最后是什么结论,产妇的不幸离世已经是无法挽回的事实。

几乎每隔一阵子,都会有一个新闻提示我们,时至今日,生娃仍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


2
看到这个新闻后,有位妈妈在后台留言说,她想和我们分享两个她在产房里看到的、两个产妇的真实经历。



“我曾经因为妊娠糖尿病,被大夫提前收治入院催产。又因为对催产药没有反应,所以在产房里足足呆了七天。就是这七天,让我从一个意气风发坚定要顺产的准妈妈,变成了撒泼打滚求大夫剖宫产的怂包。因为产房里的故事真的把我吓怕了。我进产房那天,就看见产科一位主治医生,在门口跟家属交涉,气氛凝重。家属里面说话的应该是产妇的妈跟婆婆,她们反复说‘我们还是想顺产进了产房,跟同屋的待产妈妈聊了才知道:这家产妇怀的是双胞胎,医生认为产妇条件不好,建议剖腹产。但是家属就觉得顺产对孩子好,无论如何不肯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坚持要顺产。据说那个产妇就在我们隔壁房间,隐隐还能听见她阵痛的喊声。

当时我只顾着自己对催产药没反应,有点失落。到了五点半,就被护士送回病房了。第二天早上,我又被护士接到产房继续催产。谁知在门口遇上了惊魂一幕,一群医生护士簇拥着病床从产房里出来,提着输液、血袋,一路狂奔……那个场面,真的比电视剧里有过之而无不及。床上躺着的,就是昨天要顺产双胞胎的产妇。我对面床的产妇跟我说,她大出血了。孩子也不太好,尤其是后面那个,有窒息。咱们这医院又没有新生儿科,只能转院,救护车刚来把孩子抱走。

护士也在旁边叹气:‘年龄大,又是双胞胎,条件又不好。真不知道非要顺产,图个什么。有什么比母子平安重要?我当时听得心发慌,只是觉得护士说得对,有什么比母子平安重要呢?为什么不听医生的劝告呢?产房里几个产妇不约而同的叹气。有人说了一句:进了产房,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后来听护士说,那天抢救,在外院调了好多血,产妇身上的血几乎是换了一遍。最后算是保住了命。”


3

时至今日,女人生孩子仍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偏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把风险解读成必然,把疼痛演绎成伟大!

就像那个“必须”顺产的双胞胎妈妈。医生告诉家属产妇有危险,家属的回答是:“我们理解,我们也是过来人。但我们还是希望自然生,对大人、对孩子都好!”
可是,万一产妇没有救回来呢?万一那天没有调到血呢?万一孩子留下了后遗症呢?



“我们产房里还有一个 90 年的产妇,宫口开到 3 指已经疼得打滚。可当她哭着要求打无痛的时候,家属却说:麻烦您告诉她再坚持坚持。后来等在门外的老公告诉我,那家人在门口又打电话又搜百度又问医生,有说怕对孩子不好的,有说怕产程拉长的,有说打完有后遗症的……最后还是婆婆跟妈妈商议了,说不打最保险。当时听见护士的转达,90 年的姑娘就哭了。她让护士扶着她,拉着吊水的支架,死命挪到门口。哭着喊:妈,我要打无痛!但得到的回答永远都是:当妈都这样,扛过去就好了。我看到她走回来的时候气得发抖。过了一会儿,她在病床上喊:“护士,给我打无痛,我自己签字!护士愣了一下,说一般都是家属签字。看到产妇痛的受不了,纠结了一下又马上表示去打个电话请示一下。过了十几分钟,护士拿来了两份同意书。姑娘打了无痛睡着了,当天晚上顺利生了个小男孩。

现实中,生育的痛和风险被很多人当做一张母亲的“入场券”,甚至被美化成一种荣耀。

但本质上,对生育疼痛的推崇、对生育危险的轻视,背后都是没从“鬼门关”冲过来的人无法说出口的呼救。

因为医疗技术的发展,2018 年全国孕产妇最新死亡数据已经降到了 18.3/10 万。

这是科学进步带来的生的希望,但也许每消除一份侥幸,让那 18.3 少一点、再少一点,才是对一位母亲最大的敬意。



生育的风险,不能轻视点在看,让更多女性知道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