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爸爸把娃丢到火车站,还发个碗让他讨饭:教育孩子,比焦虑更可...

2019-12-31 23:40|发布者: 宝妈Cindy|查看: 103|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文 |苏青荷来源丨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 ◆ ◆ ◆浏览微博时看到这样一个新闻:男孩因为少写作业,凌晨被父亲送火车站要饭,临走前还给孩子留了一个碗。民警联系男孩家长,孩子母亲说,因为孩子经常不写作业, ... ...




文 | 苏青荷
来源丨成长树(ID:chengzhangshu9)
   ◆ ◆ ◆

浏览微博时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男孩因为少写作业,凌晨被父亲送火车站要饭,临走前还给孩子留了一个碗。



民警联系男孩家长,孩子母亲说,因为孩子经常不写作业,多次接到老师的投诉,孩子父亲便气急攻心,出此下策。

冬日的凌晨,让孩子一人跪在火车站,让人忍不住想问,这是亲生的吗?

结果人家亲爹妈理由也很充足,孩子经常不完成作业,为了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送到火车站。

说是让孩子认识错误,这个逻辑其实是很站不住脚的,不写作业,正确的改正路径是努力完成作业,经常不完成,是应该朝着尽量每次都完成的方向改正。

而送去火车站,无疑带有发泄情绪的因素在里面,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实在无力面对,只能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让孩子“长记性”。

某种意义上,这是承认自己育儿的失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采用极端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比焦虑更可怕,也养不出正常和优秀的孩子。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父母一不小心,就会把这种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但是孩子作为一个还在成长学习的人,有些压力是非常不合适的。

一位爸爸上网求助,孩子生病,老婆还对孩子要求苛刻:



孩子妈妈平时对孩子上学特别上心,结果当孩子生病,身体状态不好时,孩子妈妈仍一刻不放松。

因为发烧6天,输了四天液,孩子因为药物作用,身体虚弱、嗜睡,“走路都要扶着”。

结果孩子妈妈不依不饶,作业做得不好,立刻撕掉重做。

最后导致孩子实在支撑不住,饭都没吃就睡了。



图片来源:电影《我们的世界》

因为生病,孩子学习有所退步,考试考不好,妈妈的天“都要塌下来了”。

求助的爸爸一边担心孩子,一边担心孩子妈妈。

隔着屏幕都感觉到妈妈深深的压力。

望女成凤这谁都能理解,但是孩子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因为某个阶段的退步就决定未来一生。

人在身体虚弱的情况下,大脑已经无法正常学习,这个时候应该让孩子休息好,早日恢复身体健康,而不是拖着病躯,要求他和正常时候一样,有着出色表现。

这种不念及客观情况,一味要求孩子的做法,实际上是家长自己过于焦虑,而且无形中将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最近有一张父亲辅导作业捆绑双手的照片传遍了家长圈。

一位爸爸,反手捆住自己的手,旁边是伏案写作业的孩子。



据图中捆绑自己的爸爸说,他这样反手捆绑自己大半年了,目的是为了控制自己在辅导孩子时避免冲动,对孩子动手。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位爸爸也明白,因为辅导孩子作业而对孩子动手,实在不对,可是控制不住自己,就只能使用这种辅助手段了。

为人父母,实际上是一种修行,它考验的不仅是做家长的耐性,也是对孩子控制时避免权力的滥用。

我生养了你,我一切都是对的。

我是家长,家长是不会害你的。

你必须照着我说得做,不然你将来是要吃亏的。



家长想让孩子出人头地的初衷都没有问题,问题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方式是否可行,是否过于关注孩子的行为,从不反思自己是怎么做的,那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结,就越系越死了。

极端的教育方式,孩子无法领会父母教育的意义,从而无法真正改正自己行为上的问题。



父母都向往与孩子有着良好的亲子关系,畅通无阻的沟通,避免极端,可以试着在平时做到以下几点:

1.多给孩子具体的帮助,少对孩子指责

邻居韩姐是一位小学老师,她的孩子学习自觉,成绩优异,我们都以为她是老师所以教导有方,有一次聊天,我说了这个想法,并表达了羡慕。

谁知韩姐笑着说,这跟她老师的职业没有关系,不过是她明白小孩子的学习特点罢了。

她说,她家孩子刚开始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也是磨磨蹭蹭的,她也要经常催:快起床呀,快点刷牙!快点吃早饭,不然要迟到了!



不过催归催,不进行人身攻击,就事论事,因为孩子磨蹭拖拉是和孩子大脑发育有关系的,他们大脑的执行能力,远没有成熟,不能拿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

仅仅靠催是不够的,韩姐打印了一张时间表,经常跟孩子讨论,几点到几点,该做什么,等到孩子上三年级的时候,孩子的执行力就好多了,孩子起床、刷牙、洗脸吃饭,基本半个小时可以完成。

包括作业,孩子刚开始完全不知道作业是干嘛的,甚至老师留的作业是什么都不知道。

韩姐就给孩子专门买一个本子和一个筐,本子用来记老师当天留了什么作业,筐用来存放当天完成的作业。

这样,孩子不仅知道该做什么作业了,时间长了,还养成了作业写好就放筐里的习惯。

我听了之后暗暗佩服,韩姐的教育方式,原来并不是多么神秘的职业秘籍,而是如此简单易行的方法,就帮助孩子确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发育特点。

孩子由于年龄小,无论是生理发育还是认知发展都还不完善,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能力范围内可理解的方式教给孩子具体的操作办法。

2.不要传递孩子焦虑的情绪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不知不觉把内心焦虑传递给孩子。

整体唠叨,整天讲道理,让孩子也感到焦虑和紧张,这样只会造成孩子内心不自信,有时候甚至是产生愤怒。

更糟糕的是,孩子在这样的情绪下无法专注学习。

一学习,想起父母焦虑的脸,一看书,想起父母焦灼的语气。

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第一要务是生存,在安全、轻松的状态下,才可以心无旁骛的专注于脑力活动。

父母把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不但不能督促孩子好好学习,还给孩子造成了学习的阻碍,同时,也伤害了应有的亲子关系。



图片来源:电视剧《春夜》

就好比我们的朋友关系,关系好,朋友说什么都愿意相信愿意去做,关系不好,朋友说破嘴皮子可能也无法说服你做什么。

一样的道理,少一些焦虑,多一些鼓励和支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下,才有助于孩子取得真正的进步。
 3.让孩子感受你的信任和宽容

有时候家长讲道理甚至责备,往往激起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无所适从。

因为孩子的大脑孩子发育中,执行能力不完善,你单单靠讲道理,就指望孩子自觉的做到,这是不现实的。

相反,有时候家长和老师的信任和宽容,反而能激起孩子的责任感、自主感,让孩子产生由内而外的内驱力,去主动完成各项任务。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曾说:“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神圣而威严。”

父母的言行,必须是正常的、合乎逻辑的,这样会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发挥潜能,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去努力。



真正优秀的父母,会用平和耐心的教育去浇灌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END—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成长树,最受爸妈欢迎的育儿类公众号,这里有一群懂教育、懂孩子、懂心理的宝爸宝妈,你所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微信号:chengzhangshu9。


— 往期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直接看文章   👇






公众号又改版啦!为了避免不小心错过彼此,建议大家把“育儿心理”设置为☆标(置顶)关注(安卓用户可设置为置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