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孩子,在长成一个眼里有光的大人之前,请抓住每一个可以闪闪发...

2020-1-7 10:11|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80|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斑点装,条纹服,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弯如螺旋,圆若弹珠,千奇百怪。这些神秘的形状,是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伪装衣,更是迎战甲,是晚礼服,也是工作装。——《当自然有了形状》大自然转圈圆又圆,肥皂泡、太阳、地 ... ...







斑点装,条纹服,各种各样的几何图案。弯如螺旋,圆若弹珠,千奇百怪。这些神秘的形状,是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伪装衣,更是迎战甲,是晚礼服,也是工作装。

——《当自然有了形状》

大自然转圈圆又圆,肥皂泡、太阳、地球、动物的细胞,都是球形,球形真是个完美的形状。
——Candy L3学员
The shape of nature is triangle, the triangle is stable.
——Tnaya ART班学员
Listen!The birds are singing!
——Anna Prek学员
Thanks to the blue sky,because the blue sky makes people happy.
——Alice L1学员










如果没有人类的好奇心,难以想象我们的世界会多么暗淡无光,每一个怀抱理想、头脑智慧的人,总能与新世界相遇。
如果说世界是一个森林,那么UICA就是森林里的一处村庄,这里住着一群向往幸福和美的未来公民,他们集合起来的力量甚至将影响世界的走向。
在这个人人都能“说”的时代,每一个孩子都要勇敢表达,希望孩子们以他们喜欢并擅长的方式,在青春里不断发光
世界好像是一颗水晶,智慧头脑、创新自信、宽广视野、寻美向善都很重要,没有一个切面的光能替代整颗水晶的光芒,就像再也不能单凭考试成绩给孩子贴标签。

未来的一代人,一定会是多维的世界人。



1月4日,#当自然有了形状#期末学术成果展在UICA英科国际学院创始校区拉开帷幕。175名学生组成27个小组,经过两个周的实地考察、计划筹备和协作行动,以自己在成长路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努力尝试改善周围世界。
在展览中,他们骄傲的站在老师、家长和同伴面前,自信地用英语介绍他们的项目和成果,让人们看到了了一个个未来学习者的成长与蜕变。
绿植栽培出的微观花园、还原细胞解剖全过程的科学展板、回收纸做成的垃圾处理机器人等130余件令人意想不到的创意设计遍布学校的图书馆、超能教室、休闲区等各个角落。











每个UICA的学习者在每个学期末,需要利用至少12个小时的时间,和学习同伴结成小组,完成一个社区项目,以整合他们在项目中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探索自己在社区中的权利和责任,进而促使他们进一步提升各项核心素养和元认知。
这些设计课题不仅要基于学生的个人兴趣,融合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工程等多学科领域,还需要连接真实场景中的某一特定主题,聚焦于服务社区的行动实践。
孩子关注的课题包括了“水资源再利用”、“生命循环”、“保护海洋栖息地”、“即将消失的森林”、“濒危物种”等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所有的探究都围绕着“吸引(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迁移(Elaborate)、评估(Evaluate)”几个步骤,通过新媒体、印刷品、手工原型、PPT、戏剧等向周围人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通过这个过程,每个参与者的学习技能、协作能力、表达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被有意识地叠融相加,去帮助到每一名学生在行动中,为社区的改善做出努力。

每进一小步,都别忘记出发时的“目标”

L2的Abby同学在探究之前对成果展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老师,我们真的是要去植物馆上课嘛?”Abby惊奇的睁大眼睛并特意加重“上课”两个字的语气。
“对呀,课堂可以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绝不单单在教室里。”Helen老师告诉小Abby。
“看到了!看到了!一个个小气泡。”低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尝试用显微镜去观动植物细胞。
“Those are cells.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ells?”
一问一答中,同学们发现显微镜下小小的细胞原来可以通过颜色,形状,大小等区分这么多不同,大自然是如此神奇而了不起。





为了完成学术成果展的课题,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半个学期的时间确认项目研究重点,前往贝林自然博物馆、世博园植物馆进行实地调研,自发搜集和整理资料,抓住一切空闲时间制作原型并不断试错迭代,才有了最后时刻的完美演绎。

表现性任务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知识进行表演,它的目标是解决和评估目标学习成果,每一个任务的背后都隐藏着“教与学的用心”,而不是简单地要求提供“很酷”的产品,有趣的技术或有趣的场景。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通过设计一系列丰富的任务,促进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之前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

将有意义的学习视为整体学习

首次参与成果展的Prek级的Angel和她的搭档们显得格外兴奋又紧张,在准备期间,他们涨红了小脸儿,不停地念叨着要介绍的内容:”Welcome to UICA, My name is Angel, This is the ‘Light Waves of Plants’, plants need different light waves to grow, plants can see, smell, touch, and has G-Sensor,  they can not hear, but they can sense different waves.”





在学校以外的更广阔的世界中,大多数的问题并不会像“孤岛”似的整齐地呈现出来。在真实学习中,光是有温度的,干净的水是甜滋滋的,植物是湿漉漉的,生命不再是平面上的图谱和符号……
学生们在应对这种表现性任务的挑战中,会自然而然的把之前看似独立存在的学科融合起来,从而有机会将有意义的学习视为整体学习,而不是把它们看作孤立的科目和部分中发生的事情。
研究越“真实”,涉及多个主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整合两个或多个主题的过程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Critical Thinking、Creativity能力。









在UICA,老师们则会经常用到GRASPS工具创建任务设计框架,帮助学生们检核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包括了现实目标、对学生有意义的作用、一群真实的观众、涉及到现实世界的应用、学生制作的产品和表演、用于判断成功的评价标准。
学生们在开展探究之前,会反复追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要克服的障碍有哪些?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受众是哪些人?终局需要符合哪些标准?等一连串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会帮助参与者不断校准目标,从整体上看问题,获得阶段性正确,提前看到终局的样子。

作为数字原住民,高格调玩耍是他们的特性

在休闲区的各类展品中,最受欢迎的是一件UICA学员的新萌宠,它是看起来像一只企鹅,伸着短翅膀,瞪着圆眼珠,能通过操作者手中的遥控器自由行走,还能感应有人靠近,勤快的张开大嘴巴,它的名字叫“Walking Box”,它的制造者之一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盛立轩Jerry。
“这个生活垃圾处置机器人是在UICA编程课上运用Link-Boy和Mixly软件完成的。人们只需把要扔掉的垃圾靠近它,箱盖就会自动感应而打开,如果你懒得走,动动手指就可以把它遥控到身边。”Jerry自信地介绍。





"This trash can is controlled by a UNO board, 2 steering engines, and a ultrasonic sensor. As your hand approach it and within 45cm from it, the cover will open itself."小组成员Jack补充道。
Jerry平日里就喜欢钻研和探索,他发现,现实生活里人们扔垃圾时,往往因为懒得跨一步,导致垃圾被扔到地面上,破坏环境。如果能够减少人们行走的费力度,让垃圾桶可以代替人自主活动就好了。在观察了家里的扫地机后,第一代“Walking Box”就诞生了。
他给小组的作品加装了移动驱动力和人体红外传感器,垃圾桶已不再是不讨人喜欢的临时存储箱,它更像一件玩具,一个可以交互、陪伴的机器人。





真实的表演任务为学生提供了很多机会,使他们参与有目的和富于成效的技术使用,查找信息、处理信息、与他人互动和交流。数字工具的结合改变了平凡的任务,吸引到更多的学习者。
老师们挑选了不同的探究载体,结合各类手段,采取不同的探究方式,让孩子们去自由发挥。而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理解和转移,而不仅仅是回忆或作出表述。在这种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全力提供支持,在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进行鼓励和启迪。

像写作一样,真实的设计本质上是迭代的

由于真实的任务通常不会产生单个正确的答案,因此需要根据与所评估目标相一致的适当标准来判断学生的产品和表现。
跟“Walking Box”一样,“智慧小辣”的使命也是处理身边随时产生的废弃物和垃圾,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智慧小辣”的真身是一个使用Arduino编程设计的便捷垃圾桶。





Dora带领小组成员对街道上的垃圾桶的外观、构造以及垃圾分类的要素进行了前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之后使用了UNO芯片板、语音模块等开源硬件,为垃圾桶构建智慧的“大脑”,未来它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垃圾分类。
项目从想法产生到雏形初现,再到原型生成使用历经了整整两周。





“在中国,有237个城市已启动垃圾分类,绝大多数的人都意识到了此举意义重大,但是,投放与装运监管有一些难题待解,人们要重新认识并熟练分拣开不同类别的垃圾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有一款机器能帮我们快速适应,那该多好啊。”
Dora、Eric、Jack三人生在进行项目准备时,把目光聚焦在了垃圾分类上。他们经过了一次次的实验,先后为“智慧小辣”加装了超声波感应器、LED灯、舵机等元件,经过这一次又一次的改进之后,顺利地完成了改造垃圾桶的挑战。



学生在表现性评价引导下的学习过程即为完成表现性评价的过程, UICA的老师们设置了有助于帮助学生反思表现、提高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能力、为学生提供关于如何改进学习的反馈等的一系列评分规则,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学习。
参与评价的人既有教师、个人,也有同伴、家长;被评估的对象,既有团队也有个人。



孩子们在探究活动中积极探索、勤学好问并进行交流,能理解、同情和尊重他人的需要和感受,有效而愉快地与同伴合作,学会了正确表达自己,学会谦让,学会理解,学会克服恐惧,学会感恩,他们热诚、投入、尊重与宽容,这正是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





以学生为圆心,以爱为半径,画一个圆,而学校和家都在圆周上。家长和老师无疑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
1月的第二个周末,UICA“当自然有了形状”学术成果展将持续进行,我们会继续邀请家长朋友和学员同伴们,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前来倾听孩子们对自然世界的个性理解,共同见证学生们的成果和收获,通过这种与项目真实相关的社会参与,让学生加深表达的深层意义和社会化认知,帮助他们提升知识迁移能力、全球问题意识以及学习中的反思能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2019-2020学期末一对一家长会及升阶评测将同步开展,期待与您在UICA英科国际学院相见。

  -END-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