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父母的嘴,决定孩子的路

2020-1-7 16:39|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17|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加运营官微信:fushume(报名亲子文写作)后台回复“午安”送你免费写作课回复“写作”,报名亲子文写作营精读妈说:最贵的教育资源是父母的三观。父母三观正,孩子以后的路才能走得直,以后的人生才能有福气。作者 ... ...



加运营官微信:fushume(报名亲子文写作)

后台回复“午安”送你免费写作课

回复“写作”,报名亲子文写作营


精读妈说:最贵的教育资源是父母的三观。父母三观正,孩子以后的路才能走得直,以后的人生才能有福气。



作者:92岁的姑娘(爸妈精读主笔)

前几天,我跟我老母亲又吵了一架。

平时都是她做好晚饭等我,最近我下班早,偶尔炒下菜。

第1次她说,盐有点重;第2次,又炒一个同样的菜,我把盐放少了,她说没有上一次好吃。

平时我是很少做饭的,以懒出名。

所以我对我妈说:

“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养出一个懒姑娘不?就是因为你,在我每一次做事的时候,从来不会表扬我,就是不停的挑刺。”

我妈一如既往地反驳起来,什么“明明是你做得不好,还不让说啊?”“说你就是让你下次做得更好”“自己懒还怪别人,我就是在教你做事”“从小到大还是笨”……

我们俩就从这件事上翻旧账。越说越生气,最后不欢而散。

我知道,想改变她的教育观念很难,也为时已晚。之所以一提到就特别激动,是她这张嘴,给我这一生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一个在批评、打击、辱骂中长大的孩子,懦弱、自卑……伴随了我的这一生。

老母亲已经80岁了,依然对她这种“打击式教育”执迷不悟。而她其实也在自食其果,因为养了一个不能干的女儿,她到现在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好在我在女儿身上吸取了教训。女儿独立、自信,能干,在外面读书工作,都很顺利,根本不用我操一点心。

俗话说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父母的嘴对孩子这辈子的风水也影响极大,决定了孩子一生的路。





父母的嘴

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一生的游戏规则》中说:“语言的力量影响巨大,绝非仅仅是说话的问题,人们太忽视语言的力量了。”

父母过度的唠叨,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

唠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是父母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的期望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长此以往,父母的不自信就传递给孩子,他们会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不自信。

当孩子的负面情绪积累过多,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发展。

爱批评的父母造就自卑的孩子。

《少年说》里有一期节目,播了一个女孩吐槽自己的妈妈。孩子有一个闺蜜是个超级学霸,虽然两人在生活里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然而女孩的母亲却经常拿她与人家对比:

“你看你的成绩这么差,学霸能跟你做朋友,你怎么还不知道努力?“

小女孩说我知道别人很努力,但是我自己也很努力,为什么你就看不见呢?

每次成绩发下来,你就说:”哇,别人熟悉好厉害,英语好厉害,什么都比我厉害,为什么您总是要这样打击我?“





孩子在台上声泪俱下地哭诉,她的妈妈却在下面这样回答她:“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我简直看到了我和我妈当年的样子。那种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要求的失败感,会让我们这辈子都活在焦虑和自卑中。

看到女孩妈妈那强势的样子,我都替她难过。

哪怕就是一些已经用成功证明父母的教育完全没问题的人,谈到自己小时候的遗憾,还是会忍不住说到和父母关系这上面。

姜文,作为一个成功的演员和导演,在做客某节目时,被问到人生有没有失败的地方,就说是自己与母亲的关系,让他成为一个自卑的人。

不管是他考取中戏,把通知书兴冲冲给母亲看,母亲冷淡的反应;还是挣钱后给母亲买房,母亲不去住,姜文一辈子没有得到母亲的认可。



这也成为他一个永远无法弥补的感情空洞。无论他婚姻多么幸福,事业多么成功。

父母言语的打击,造成各种悲剧人格的人其实真不少。

有个网友说:从小被妈妈打击,从外表,包括五官、声音、身高……到学习。即使考第一也会受到打击,各种嘲讽、侮辱性的语言一直伴随我……自卑的我,一直不被认可的我,得了双相情感精神障碍,一直靠吃药生活。

还有人说:我这辈子怕事的弱点是亲妈给的,童年的阴影伴随了我三十年!

心理学上有句话说:那些捋不顺和父母关系的人,其实很难过好这一生。





为什么父母的语言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儿童教育家蒋佩蓉曾经这样归纳孩子各阶段的特点:

0—1岁:孩子完全依赖母亲,在孩子眼里,他(她)和母亲是共生的,不分彼此。

2—3岁:孩子已经开始寻求成人的认可,避免批评。成人的评议会导致孩子感受到羞耻或内疚。

3—6岁:孩子学会主动行动、探索、幻想,但是还不会正确评价自己,往往在意、依赖成人的评价,行为主要不是源于内在的动机,而是被外在的反馈控制。

7—12岁:孩子焦虑地想知道自己是否真正能够在某个方面成就卓越,开始根据与别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定位。

 从各个阶段都可以看到一个共性特点:孩子在意父母的评价,所以,切不可尖酸刻薄,胡乱打压。

美国教育家布鲁尔 卡特说过:“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比对孩子身体的关心更为重要。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健康心理怎么培养呢?

1、平等对话,用爱发声

《非暴力沟通》里说: 语言是窗户,否则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在我说与听的时候,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其实,“爱”这门学问,一点儿也不高深。说白了,就是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一个和自己平等的谈话对象。

对孩子表示出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就像蹲下来和孩子目光平视的交流一样。父母爱孩子,就要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并且尊重这种感受。

很多父母以为的爱,其实都一厢情愿,就比如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有一种“冷“是”你妈觉得你冷“。

2、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用心去感受。

在一本书里看见这么一个例子:

有一位妈妈,回家看见自己十岁的女儿,坐在沙发上,情绪低落,眼里含着泪。于是妈妈在女儿旁边坐下,搂着她小声说:“看来是心情不好哦。”然后再也没说话。

就这样,安静地陪着女儿坐了十分钟。女儿叹了口气,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我现在好多了。”

一个小时以后,女儿在自己的房间里唱起了歌。妈妈知道,她的情绪已经过去了。

那种喜欢刨根问底的父母,非但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关闭了心门。



3、利用好一切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不只是会说教。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并不是只有教训孩子时才是教育,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是。”

很多家风优良,人才辈出的家庭都有写家书的传统。比如我们熟知的《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

让你写信估计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用小纸条代替说话。

有什么想告诉孩子的,就在孩子的桌上或者枕头边悄悄放一张小纸条。

热爱读书和写作的林徽因,喜欢给孩子们买书,有一段时间,女儿梁再冰沉迷于读书,视力下降得厉害。

林徽因没有直接制止她,而是画了幅“戴着眼镜的袋鼠”的漫画给她作为提醒,并在旁边用小字写道:“喜欢读书的你必须记着同这漫画隔个相当的距离,否则……最低限度,我一定不会有一个女婿的。”

适当给孩子开个玩笑,效果比板着脸教训不知道强多少倍。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思,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这就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

4、也是最重要的——做一个三观正的父母。

曾听过一句话:

“世上父母分两种,一种成为孩子一生崇敬的榜样,一种让孩子明白永远不要活得像父母那样。”

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折射出父母为人处世的样子。父母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

虽然近年社会都在焦虑于教育资源固化的问题,但最有可能培养出精英一代的仍然是知性有爱、三观端正、父母上进的家庭。

层出不穷出的一些留学生弑母、博士生毒杀同窗案,就告诉我们给孩子报昂贵的辅导班,读最好的名校,这些都只能让孩子获得具体的知识,却教不会他做人的道理。



父母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三观感染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人成才。

所以最贵的教育资源是父母的三观。父母三观正,孩子以后的路才能走得直,以后的人生才能有福气。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且无法彻底消弭的。

世界著名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我们常常在无意中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对他们的终身畸形负责。

有些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有些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也许我们已经不幸成为了后者,但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孩子是前一种幸运儿。









▼想看更多优质文章,欢迎翻阅往期佳作
千万别惹中年妈妈,她们都是“隐形学霸”!哈哈哈哈哈
“儿子,婚后你千万别太孝顺!”这位妈妈的信看哭朋友圈
刘欢谈女儿:到现在都后悔对她进行快乐教育,应该推她一把

作者简介:92岁的姑娘 ,爸妈精读主笔, 老文青一枚,中学教师,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jr

注:文章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爸妈精读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

你若喜欢,为精读妈点个在看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