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快来对照!青春期孩子的几种负面情绪

2020-1-14 18:04|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50|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孩子进入青春期,独立性便大大增强,他们更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他们开始营建自己的“小天地”,不愿意依赖父母,甚至出现心理闭锁,不愿意与家长沟通,这无疑会让很多父母焦虑。此时,如果你想打 ... ...


孩子进入青春期,独立性便大大增强,他们更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他们开始营建自己的“小天地”,不愿意依赖父母,甚至出现心理闭锁,不愿意与家长沟通,这无疑会让很多父母焦虑。

此时,如果你想打开孩子封闭的心,就必须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心体会青春期的风云变化,理解他们,当孩子真正接纳你后,他们便愿意对你敞开心扉了!
今天我们来讲一讲青春期的孩子最普遍的几种负面情绪。


“心理断乳期”,孩子厌烦你的关切

一向认为自己的孩子省心的刘女士最近有些困惑,她来到儿子所在中学的心理咨询室,对老师说:

我儿子今年刚上初中,从小他就是个听话的孩子,学习也很自觉,学习成绩也不错,所以很顺利的考上了市重点中学。

只是我不明白,怎么一到中学就变了很多,以前我给他零用钱都舍不得花,现在每月生活费总是不够花。

后来我才发现,他喜欢买那些时尚的东西,还打扮的像个小混混似的,为此我常教育他,可他常常与我顶嘴,总是强调时代不同了。他经常顶嘴后几天不理我,有时候还去同学家一住好几天。

我应该怎么办?

生活中,刘女士这种情况不是个案,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尤其是当孩子到了十几岁,有些便不再听父母的话,他们好像突然一下子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于是,很多家长不解:我那个乖巧的孩子怎么了?我该怎么办?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有一定原因的。
心理医生认为,12~16岁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随着所学知识的增长、阅历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始变得丰富起来,极易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社会、对人生有着与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处处管自己,于是经常与父母顶嘴、抬杠。据统计,爱顶嘴的孩子约占70%,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那么,什么是“心理断乳期”呢?
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生理断乳期,在一岁左右,第二个就是“心理断乳期”。

父母们都知道,每个孩子在婴儿期断乳都是痛苦的。面对饥饿,他们疯狂的哭叫,张开待哺的小嘴执拗地寻觅母亲的乳头,而狠心的母亲却一勺勺给孩子喂进他所陌生的食物,孩子一次次倔强地吐出,最后终于进食了。这就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次重大转折——生理断乳。

接下来,大约12岁开始,孩子们开始逐渐脱离对父母的依赖,直到18岁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少年逐渐摆脱父母、走向成人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心理学家成为“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对青少年心理的震撼是巨大的。如果一个人不能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就有可能走入误区,甚至误入歧途。因此这一时期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特殊关注,并且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做好孩子的心理导师。



在此阶段,青少年容易产生以下几种负面情绪,需要学生和家长们注意:

负面情绪一:由失败或对失败的预期产生的痛苦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由于学习任务加重,难度加大,以及青春期性困惑、社会交往的复杂性等,这些问题难以应付,过于闭锁的心理使他们难以向人求助,失败接踵而来。
人在学习或生活上的失误或失败,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都会感到十分痛苦。同样的失败,并非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痛苦体验,对客观标准的把握有时被人的主观评估所制约,所导致的后果是不同的。
当个人与所设定的目标间的差距,可能被个人高估或低估,受这种估量的影响可能产生正性或负性的情绪反应;青春期的青少年很容易遇到自己认为不公正的待遇,在内心产生痛苦体验。
悲伤是痛苦的发展和延伸,有些学者认为,痛苦和悲伤是同一种情绪的两种表现形式。早期婴儿由诸如饥饿、疼痛等生理变化所引起的哭闹,一般称为痛苦,而不称为悲伤。当一岁的婴儿因母亲离去而哭泣时流出眼泪,这时人们把它称为悲伤。大人说:“瞧,这孩子哭得多么伤心!”
痛苦在大孩子和成人中经常被掩盖,而悲伤经常在哭泣中表现出来,因此,悲伤比痛苦显示更鲜明的情绪色调。悲伤的哭泣使人感到失去力量、失去支持、失去希望,从而处于无助和孤独之中。深重而突发的悲痛甚至可导致猝死,过度悲痛的持续存在十分有害。
极度的失去力量和支持的情绪体验,长久地处于无助和孤独状态的情况,可能导致身体功能和神经功能被削弱和失调,致使人罹患精神性疾病。无论是孩子或成人都能忍受一般的痛苦,强烈的痛苦忍耐不住时会痛哭失声,从而得到部分释放或转化为悲伤或悲痛。



负面情绪二:愤怒

愤怒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其原发形式常与搏斗和攻击行为相联系。愤怒的原型意义在于激发人以最大的魄力和力量去打击和防止来犯者,随着社会文化的形成的演变,愤怒的原发形式常被掩盖。
一般来说,无论对儿童或成人,强烈愿望的限制或阻止都能导致愤怒的发生。对比较轻微的限制及其所引发的轻微的愤怒可能压抑相当长时间,但是只要限制或阻碍持续存在,愤怒几乎终究会发生。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发脾气轻者摔东西,重者奋起还击,这是他们愤怒的表现,在我们接待上网成瘾的咨询指导工作中,不少父亲在强制干涉儿子上网时遭到儿子的痛殴便是出于此原因。

生理学的调查表明,在青春期刚起步时,个体有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增强,但性腺的机能尚未成熟,两者尚不协调。其结果表现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青春期青少年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
在正常情况下,外界的刺激强度与神经系统的反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性,两者应是相互协调的。但在青春期青少年阶段,这种依存关系受到了影响,致使青春期青少年对于较弱的刺激,也给予很强烈的反应,常因区区小事而暴跳如雷。不良的人际关系是常常是愤怒的来源。受到侮辱或欺骗、挫折或干扰、被强迫去做自己不愿做的事,都能诱发发怒。



负面情绪三:焦虑

所谓焦虑,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也可看作“未解决的恐惧”或“对恐惧的恐惧”。经常感受焦虑的人可能养成一种焦虑物质,严重的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功能障碍。
青春期焦虑是一种较常见的情绪现象,主要有考试焦虑、社交焦虑等。进入青春期后,思想复杂,学习难度加大。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实在承受不了,每次考试来临时都感到万分紧张,考前往往彻夜难眠,平时成绩都很好,越是重要的考试成绩越差,患上了典型的应试焦虑症。



往期
精彩

高考生最易中招的16个学习问题,解决答案在这里!


未来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中等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落后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考试心理”~


在看点这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