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养废”一个孩子,这2个字就够了

2020-3-23 16:06|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27|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教育的主体,从来都是孩子,并且只有孩子。 ——秋葵妈大数据显示,在各类知识付费平台,女性用户的数量占到60-70%。女性对成长的诉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有孩子的女性。做家庭教育 ... ...






教育的主体,从来都是孩子,并且只有孩子。

                                                   ——秋葵妈

大数据显示,在各类知识付费平台,女性用户的数量占到60-70%。
女性对成长的诉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有孩子的女性。
做家庭教育的朋友也告诉我,学员大部分都是妈妈。
甚至有人调侃,“自从生了娃,觉得清华欠我一个博士学位”。
确实是这样,聊起各种育儿问题,妈妈们快赶上了半个专家。
不可否认,这届妈妈,普遍优秀。
但是同时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这届妈妈,普遍焦虑。
为什么妈妈们这么优秀、努力,却还是很焦虑呢?


焦虑,来自于步伐不一

前段时间,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
杭州的一对夫妻,因为辅导孩子作业吵了起来,妻子一怒之下赌气出走。
原来是因为新闻中的妈妈,让儿子看英语,儿子觉得妈妈让看的部分没学过的,老师没有教不知道意思,就不想看,转而去看电视。
儿子的行为惹怒了妈妈,妈妈生气得想打他,而这一幕恰好被爸爸看见。
两人因为育儿观念不同,发生争吵,妻子觉得十分委屈,便赌气离家出走。
虽然打孩子不对,但还是很心疼这位妈妈。
老公不配合,孩子不听话,妈妈一个人在育儿道路上卯足了劲,但却没有什么成效。
这不仅发生在新闻中,更是无数个家庭的真实写照。



着急的妈妈。
着急的妈妈们,急着赶路,忽略了孩子和老公的现状,以至于教育成了她一个人的独角戏。
而教育是一个主体,独角戏唱得再好,也于事无补。
不配合的爸爸。
妈妈们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平时人影都不见的爸爸们,在教育孩子时,突然冒出来。
这厢学得热火朝天,那厢爸爸悠悠来一句:“急啥,慢慢来呗。”
再配合的孩子,也敌不过爸爸的“解放式”鼓励。
最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夫妻双方击鼓传花。而拆台的爸爸,则是育儿路上最大的阻力。
茫然的孩子。
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孩子。
但是由于父母步伐不一致,孩子便开始茫然。
妈妈说快点走,爸爸说不着急,慢慢地,孩子不知道该听谁的,更别谈教育的意义。
长期如此循环,终于惹毛了本就焦虑的老母亲。
心理学中说,焦虑,来自内心的压迫感。
妈妈们整日在教育孩子上呕心沥血,却还要承受老公的挑衅。
能不压迫吗?能不焦虑吗?
但教育的主体,从来都是孩子,并且只有孩子。
最好的教育,应该是遵循孩子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夫妻“混合双打”,而不是妈妈一个人使蛮力,拽着全家向前走。

育儿“焦虑”,容易养废一个孩子
此种情况下,焦虑的教育,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影响了家庭关系。
夫妻关系紧张不说,更是会转嫁到孩子身上,而焦虑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育儿焦虑,让孩子不自信
一旦家长开始焦虑,便会觉得孩子不如别人,于是就想为他规划一条道路。
为孩子规划的过程中,逐渐想去控制孩子,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
活在控制下的孩子,慢慢没了主见。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没有自己的观点,也不敢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久而久之,还容易养成不自信的性格。



2.育儿焦虑,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过于着急,过于关注孩子,会让孩子习惯了依赖。
就像一只小木偶一样,有人提线,就动一动,没有人提线,便不会动弹。
这类孩子,在家中会过于依赖妈妈,在学校中会过于依赖老师。
习惯性依赖,让他丧失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一旦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就会茫然得不知所措。
这也更加印证了,为什么我们拼命往前跑,孩子却还在原地逗留的原因。
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生怕孩子落在后面,于是拼命跑。
我们焦虑、彷徨、着急。
殊不知自己焦虑的同时,也深深地在孩子心中,埋下了一颗腐烂的种子。
教育是一场团体赛,不是一个人到了终点就算赢。相互搀扶,一起到达,才是真正的胜利。
所以,焦虑的时候,不妨减一减速,看一看孩子,好吗?



家庭教育,不是妈妈一个人的独角戏

管理学中,有个词叫做木桶定律。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其实,家庭教育也是这个道理。
教育质量好不好,不在于妈妈成长得多快,而在于孩子和父母之间能不能协同发展。
有时候,试着减缓一下自己的速度,可能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1.慢下来,听一听孩子的心声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吐槽:
“真是受够了我妈了,只是一次普通测验没考好,她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好像我已经病入膏肓前途昏暗。
就像小时候期末考试,她一定要神经兮兮的,其实现在想想,哪有必要。”
这段吐槽,其实是很多孩子的心声。更因为妈妈的喋喋不休,让很多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
不是说关心孩子不好,只是关心则乱,过犹不及。



慢下来,听一听孩子,试着和孩子去谈一谈。如果孩子不愿意谈,也可以采用写信的方式。
多尝试几次,时间久了,一定会听到孩子内心的感受。
2.慢下来,问一问老公可不可以
《妈妈情绪平和,孩子幸福一生》中提到:学会与先生配合,你不应该一个人在战斗。
确实是这样,就算是法力无边的神,还有死对头呢,更何况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女人?
所以,该放手时就放手。放手之后会发现,原来老公带娃也可以。
凭啥只是他做老好人?同进共退才是硬道理。



3.慢下来,缓一缓自己的情绪
在育儿路上焦虑的女人们,内心波涛汹涌、火急火燎。在数个深夜,辗转反侧甚至彻夜不眠。
但是,现状依旧是一成不变。于是再次陷入焦虑,恶性循环。
别忘了,紧绷的弦,会断。长此下去,结果一定是坏的。
先不说孩子不配合,就算孩子配合,这是我们想要的吗?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孩子也只是生命中最美的过客。
慢下来,缓一缓自己的坏情绪。整装待发,重新上路。
教育是一个三驾马车,最快最稳的方式一定是并驾齐驱。
单线受力,是最累却走得最慢的方法。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与其一时跑得快,不如好好思考如何才能跑得更久。
一个家庭最失败的教育,就是只有妈妈一个人着急。
养废一个孩子,“焦虑”两个字就够了。
所以,当孩子和老公跟不上我们的成长速度时,适当减减速。
毕竟最好的教育,是引导孩子成长,而非替他成长。
作者简介:罗小白,写走心的文字,做走心的人,希望与你不期而遇。本文首发秋葵妈妈,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一起做有远见的父母。
-End-
你好,这里是夜听,我是刘筱。
我在后台收到了很多听友留言,很多父母说自己在育儿方面有许多困惑。因此,为了帮助大家,我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育儿公众号-秋葵妈妈。任何一个有思考的、爱孩子的爸妈,都不应该错过。

长按下方二维码,一起做最好的父母~~



你点的每个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