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家长崩溃,孩子轻生”:网课一个月,多少父母正把孩子变成仇人?

2020-4-4 13:10|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18|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文| 刘娜· 主播| 一凡来源 | 闲时花开(ID: xsha369)人世间最难搞的两种关系,一种是亲密关系,一种是亲子关系。这个疫情肆虐的春日,继民政局工作人员发出“离婚预约爆满”的惊 ... ...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文 | 刘娜 · 主播 | 一凡

来源 | 闲时花开(ID: xsha369)



人世间最难搞的两种关系,一种是亲密关系,一种是亲子关系。 这个疫情肆虐的春日,继民政局工作人员发出“离婚预约爆满”的惊叹后,因为网课摇身变成班主任的众家长,也不断发出“再不开学,不是我亡,就是娃疯”的哀嚎。 这绝对不是玩笑话。 3月3日,石家庄一小区,因为孩子睡懒觉,不想上网课,上课也总是抓耳挠腮,左顾右盼,家长忍不住一大早训斥了娃几句。 谁想到,这个孩子竟然一怒之下跳了楼。 家长惊恐地报了警,跑到楼下抱着受伤的孩子痛哭: 彼此明明相爱,缘何这么相待?



3月6日,上海妈妈刘女士,在家辅导孩子上网课写作业,她让娃认真严肃,娃非自由散漫,她期待娃勤奋努力,娃偏要马虎偷懒。 绝望之际,刘女士跳河轻生。 消防人员迅速赶到河边营救,刘女士哭着说:

“不要救我,我太累了,他(指她自己生的娃)就希望我去死啊……”




山川异域,风月同课。岂曰无门,与子同学。母子成仇,奈何网课,惟盼开学,让我能活。 表面看来,都怪疫情之下,网课作妖,苦命的中年父母和叛逆的神兽魔娃,在一次次冲突中,陷入无法调和的冲突与厮杀。 但,说句得罪人的话: 作为特殊时期的教育方式,网课没有罪。
但每个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或一对问题父母——不管父母承不承认。 而每个问题父母背后,都有一个或一堆教养误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 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 我们明明爱他(泛指男孩和女孩),他为什么却越来越恨我们? 我们期待他越来越好,他为什么非把最坏的样子给我们看? 我们把一切都给了他,但最终为什么成了他的仇人? 作为一个满腹辛酸史的老母亲,我在和娃斗智斗勇的过招中,得到了不少教训和血泪,现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看见亲子关系的这5个真相,就避免余生无数哀伤。


被爱,每个孩子生而应得的礼物 每个小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对周围的磁场和环境,已非常敏感。 所以,每个人从孩童时代起,最需要的两个礼物,就是归属感(也可以说是安全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简而言之,就是被爱和爱的需求。 我之所以把“被爱”放到第一位,是因为一个人只有感到被爱,才能有爱,然后才会去爱。 所以,每个孩子6岁之前,父母的陪伴、照顾、抚摸、亲吻,一遍遍用言语和行动重复给孩子“我爱你”的信念;
言传身教传递的习惯、认知、契约和精神,是孩子一生用之不尽的爱的礼物: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不少家长肯定会反驳:

“抱歉,我做不到。

我要养家,要加班,要经常出差,要外出打工,要为生计忙得连轴转,我实在抽不出空陪孩子。”

理解。
人生实苦,我们都没有分身之术。
但是,从不说假话的我,以自己和100名或更多孩子交流的实际情况来看: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不一定会憎恨父母,但和那些有父母陪伴的人相比,他们的成长会艰难很多。
他们没有在一个安全感充足的环境里,被充分而毫无保留地爱过,所以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值得爱,也不自信别人是否会真的爱自己。 但对爱的渴求,会让他们陷入第二个误区——


捣蛋,孩子向父母发出的求助信号 把3个儿子都送进斯坦福的陈美龄,曾反复强调这么一个教育心得: 不管任何时候,只要她的孩子和她交流自己的想法,她都会马上停下手中的事儿,倾听和回应。 哪怕,她在清扫,在做饭,在工作,在忙天下人看来都特别重要的事儿,但她觉得,这都没有孩子那一刻的发问重要。 如果家长习惯了对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敷衍,那么,很快就看穿这一点的孩子,渐渐就不会再和家长分享自己。 他们会在受伤和忽略中,认定自己是父母的累赘,不配得到父母的重视,关上自己的心门。


总有6岁到9岁的孩子家长求助: 孩子特别调皮捣蛋,好像有多动症。或者,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胆子也越来越小。 其实,前者不过是通过不停制造事端的方式,让家长重视自己,而后者不过是用拒绝沟通的信号,让家长反思之前的漠视。 所以,当你的孩子“不再听话”或“过分听话”,其实都在向你发出求助信号: 看见我,听我说,到我的心里来,我有很多困惑想让你帮我。


叛逆,父母权力失控的替罪羊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 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特别爱控制的父母。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身为一个独立人的愿望强烈,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做好。 而吃过很多亏,也看透很多事儿的家长,从经验出发,很想把自己人生的经验和教训统统告诉孩子,并去证明:

“所有的一切,都非你想的那样。”

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家长就会采用打击、否定、控制的方式,从嫌恶语言到粗暴行动,不停向孩子灌输:

“你还小,你狗屁不懂,你是错的。”

但,一张纸和一只蝴蝶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从不任人摆布。 渴望长大的孩子,并不会因为家长的控制和恐吓,而放弃去实践自己想法的可能。 很大程度上,他们为了反击父母,故意按照父母说的反着来。 叛逆,就这样诞生。


叛逆的表现,是不愿失控的父母,和渴望独立的孩子之间的权力斗争。 叛逆的误区,是父母从自身想当然的经验出发,以屏蔽危险的方式,阻挡了孩子体验人生的可能。 但父母们偏偏忘记了,孩子的成长,不来自父母的说教,恰来自自己的经历、体悟,和由此带来的行动及改变。 所以,缓解叛逆的最好办法,不是当一个大包大揽,什么都替娃做的父母,也不是当一个甩手掌柜,任娃自己瞎扑腾,而是当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远远看着,在孩子需要时,你伸出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告诉孩子: 你不必复制父母的人生,但你值得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一块不一样的麦田。


复仇,坏孩子惩罚父母的阴谋 我还在报社当政法记者时,写过一些案件特稿。这些稿子中,不少和少年犯有关。 记忆犹新的是,采访中,不管是警察、检察官还是法官,在谈到少年犯的问题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病根在家庭。”



 后来,我读了一点心理学,几乎每周都给那些跌进黑洞的孩子回信,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很多孩子在复仇。
感觉不到父母爱,或者从小不被父母爱的他们,为了报复父母的不爱、冷落、控制、抛弃或虚伪;
通过反复做父母最害怕最讨厌的事情,来激怒父母,直至走上险途。 比如,逃课逃学,犯法犯罪,自残自杀,甚至杀人越货。 他们企图通过极端行为,来控诉父母,但最终毁掉的,是自己整个人生。



无能,人世间最惨痛的惩罚 一段关系,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最糟糕的状态从来不是争吵和较量,而是发自内心的冷淡。 一个孩子,如果自幼不被爱,成长中发出的求关注的信号,又被一次次漠视,用叛逆向父母发出呼救时;
又遭到强力镇压,复仇不成又重新沦入控制之中,他最容易走向的一个极端是: 在丧失一切热望后,破罐子破摔,变成一个废物给父母看。



所以,我的心理学老师说:

反抗的孩子,从来都是好孩子。

最让人担忧的,是认定自己一无是处后,对人生绝望,打心眼里厌恶自己,认为自己是个废物,浑浑噩噩,不断沉溺,直至周围所有人都放弃他。 那么,这个人见人烦的巨婴,又是如何沦落至此呢? 我从不赞同所有的问题,都怪原生家庭。 每个人都应该有成长的意愿。
成长不足的人,才总是拿今天的不如意,重提昨天的被伤害。 但我想提醒自己,还有更多父母: 如果,我们的教养一开始就出了错,那么征战的亲子关系,会让我们的孩子,成长变得格外艰难,幸福变得更加遥远。 虽然,这世上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但爱和被爱的需求,会引领我们去学习,去反思,去改变,去突破惯性的厚茧,历经疼痛和蜕变,拥抱新生。 走向新生的路,最早开始于孩子出生时,其次是现在。

  • 尽量给予足够的陪伴

在孩子幼小时,毫无保留地爱他,接纳他,引领他,陪伴他。
允许他是他自己,不必做父母或别人翻版,哪怕普通也没有关系。
不用自己的经历评判他,让他在自己的探索里,拥抱真实的体验。 

  • 听见孩子的呼救

听见他的求助和呼救,给予他温暖而有力的支撑。
诚实地告诉孩子,你在他这个年龄时,有过同样的困惑伤痛,做的未必比他好,但最终还是选择相信自己。
孩子从来不喜欢高高在上,但一直欢迎感同身受。 

  • 放弃封建家长的做派

父母的威信,从来不来自说教和暴戾,而是言传身教的温度和深度。
在重访童年中,放下身段,捧出真心,让孩子成为你的引路人,治愈自己,突围原生家庭,结束不幸的遗传。

  • 尊重一个人

教育的入口,一直是也永远是——尊重。
尊重,是如实地看见他的独特和残缺,是关心他的伤痛和困惑,是真实和他交流想法,是像尊重任何一个大人一样尊重他。
看见你的孩子,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附庸。
让他在被看见里,变得日益勇敢而自爱。
没错,惟有爱,是最后的出路,也是唯一的救赎。 共勉。
喜欢今天的文章,不要忘了点个“在看”,并转发给更多人看。

有书君说
影响中外的教育专家-黄痊愈老师提醒您:
疫情期间,孩子们已渐生差距!
作为家长的你意识到了吗?
明晚8点,直播为你分享:
利用疫情期间的相处,几个简单的引导法
来帮助孩子智商&创造、情商社会生存等能力快速提升扫码下图,报名参加


作者

刘娜,80后老女孩,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首发于:闲时花开(ID:xsha369)。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点击【阅读原文】,最全零基础学英语资源领回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