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我们来接爸爸妈妈回家!”国家公祭日,武汉殡仪馆前排长龙领骨灰盒,上亿人泪奔

2020-4-4 17:36|发布者: 大大泡泡糖|查看: 131|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作者:教育编辑部来源:公众号教育(ID:edu618)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个冬天,似乎格外漫长。2020年4月4号,农历庚子年清明节,也注定了更加沉重。为表达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 ...


作者:教育编辑部

来源:公众号教育(ID:edu618)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个冬天,似乎格外漫长。

2020年4月4号,农历庚子年清明节,也注定了更加沉重。

为表达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发布公告,决定2020年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谢谢为我们,永远停留在这个寒冬的英雄们。

谢谢你们,为我们负重前行。



逝者安息,向逝去的同胞告别。

一路走好。



前几天,武汉解封,一张照片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



市民们在殡仪馆前排着队,等待领取疫情期间去世亲人的骨灰盒。

有一家人来领一个人骨灰的;也有一个人来领一家人骨灰的。

队伍里面,有一个一脸懵懂的8岁小孩,在社区人员的带领下领取父母的骨灰。

孩子的父母,因为新冠双双被感染住院,孩子托给了社区的王阿姨。

解封这天,王阿姨带孩子出门了,目的地却是汉口殡仪馆。

“阿姨这是哪里?我们来这里干什么?”

王阿姨忍住眼泪:“这里是殡仪馆,我们来接爸爸妈妈回家。”

孩子雀跃着,“太好了,爸爸妈妈可以回家了!他们好了吗?”

王阿姨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解释,她不忍说出口……

孩子啊,从今以后,你再也没有爸爸妈妈了,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了。



网络上有这样一段视频让人泪目:年仅35岁的苏州民警位洪明自疫情发生后,始终冲在前线,2月20日因突发性心脏病抢救无效死亡。





幼小的孩子抱着爸爸的遗像,边哭边说着“爸爸,我们回家了”,周围的人哭成一片。

有时候,人的生离死别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一个缓冲,就这样袒露在了孩子面前。

 

现实残酷到,他们甚至不知道死亡是什么,还天真的以为,爸爸妈妈只是得了感冒,只是在一个清晨,吃完早餐出门工作,晚上就会回家。



截止到4月4日,国内累计死亡达到3335例。

这中间,有多少人是父母,又有多少孩子变成孤儿。





那些人,本该和我们一样,热气腾腾的生活,却猝不及防地永远留在了这个春天。



武汉姑娘倩倩,在大年初一早上得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

 

她的父亲在另一所医院治疗,哥哥也确诊了,但医院没办法马上收治,只能临时在酒店隔离。

犹豫再三之后她拨通哥哥的电话,“哥哥你要冷静,绝对不能冲动。我们没有妈妈了”。

 

因为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兄妹俩不被允许靠近遗体,只能一直跪在太平间的门口,不停地磕着头。

 

就连殡仪馆的灵车过来后,兄妹俩也不能跟母亲好好告别。

 

唯一能做的,只是对着车子远去的方向,长跪不起。



有人说,这一幕多么似曾相识。

 

孩子乘车远行时,母亲一次次以目光紧紧追随,直到列车消失在视野中。

 

只不过这一次,换成了孩子向母亲永远的告别。

 

倩倩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以前不觉得妈妈在有什么,但当我再也得不到了,感觉就像在黑暗的寒夜里,突然被撤去裹身的棉被,暴露在无尽的暴风雪里。”

 

就像演员高亚麟在综艺节目中说:“父母,是隔离在我们死神之间的一道墙”。



2013年外公因为癌症去世,还在外地上大学的我,没有来得及见到外公最后一面。

那晚,妈妈给我打电话,她哭着说:“我没有爸爸了……”

那一刻,妈妈无助的像个孩子一样。

为什么说人的成熟从父母离开的那一刻开始?

当你一觉醒来,发现人生的战场上,那些如大厦般挡在最前排的父母和长辈一个个倒下,你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因为你已经站在了最前排。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些经常被挂在嘴边的道理,总有一天会让你哭着明白。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她送儿子安华去美国,在机场的看着儿子一步步地往里走,她一直在等待,等待孩子回头看自己一眼,但安华始终没有回头。

所以后来,她慢慢懂得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你和他的缘分,不过意味着不断目送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们又何尝不是安华呢?

父母用一生的时间等待我们回头,我们却只知道在自己的世界里一往无前。

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曾犯过这个大错。

他日夜钻研学术,很少回家,直到有一天噩耗传来,得知母亲突然去世。季羡林悲从中来,在《永久的悔》中写道:

“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

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我们总以为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发生在别人身上,但人世无常,老天要把谁带走,从来不会提前打招呼。

以至于我们忘了时间残酷,忘了人生短暂,也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贾玲有一次在节目中回忆起自己的母亲,

19岁那年,爸妈开着拖拉机去拉稻草,稻草有两米多高,妈妈坐在上面,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从上面掉了下来,结果当场去世。

贾玲说她妈特别想要一个冰箱,结果自己也没有买回去,想要一件皮大衣,贾玲给买了,但是买小了,拿回去换...

可还没有换回来,妈妈就去世了,到死也没有穿上。

这些事情终究成了贾玲心里的死结,她说,我总是想,即便我以后嫁得好,即便我以后很有钱,我再怎样怎样,我都很难开心起来了。

因为我妈不知道了。



电影《步履不停》里面说,人生路上,为何总是慢上一拍。用来形容父母和我们的关系最恰当不过。

 

追不上,又等不及。

 

时间悄然流逝,曾经为你撑起整个世界的人,在你没有任何察觉的时候,被岁月打上了印记。





亦舒的小说《朝花夕拾》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生活在2035年的女主人公和母亲关系不佳,她总是嫌母亲太过守旧啰嗦。

偶然的一次车祸让她穿越到多年以前,那时母亲尚是一个不足5岁的幼儿。可奇怪的是:她嫌弃自己年老的母亲,对于幼年的母亲却无比体贴。

现实生活不也是这样?

我们总在责备、抱怨逐渐年迈的父母,但若我们能拿出对待孩子一半的耐心与温柔来回报父母,他们一定会很开心。



由于疫情的影响,所有人的生活被迫按下了暂停键,我们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漫长假期里也终于能够静下心来陪伴父母了。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有人带着父母一起拍起了抖音,视频里的他们竟活泼可爱的像个孩子;

也有人和父母一起动手做学做各种美食,体验下厨的乐趣;有人陪着父母在田间散步,聊一聊生活和工作……

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开完视频会议回过头,桌上那杯温热的牛奶,就好像十年前的高中时光,我学习到深夜时,父母会端来一杯热腾腾的牛奶。

陪伴有时就这么简单,不用等到你买得起大大的房子,买得起名贵的珠宝;不用等到你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时间不会停留,愿你变好,也愿你记得父母会老。陪伴他们,孝敬他们,是经不起等待的。

没有什么来日方长,多得是骤然离场。

看到最后忽然明白,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作者:大雪,文娱行业从业者,热爱文字与生活的中二少女。来源:教育致力于为1~12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教育(ID:edu618),教育致力于为1~12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文章不错,点个在看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