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小福爸爸教育咨询师学习分享】作业梳理03

2020-4-9 05:12|发布者: HelloMiao|查看: 197|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一,为什么说儿童是一颗种子? 现在正是春天,一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广大农民开始播种的季节。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的十二节气,就是我们的祖先根据农作物的关键期所总结出来的一套时间规律。 十 ... ...


一,为什么说儿童是一颗种子?

        现在正是春天,一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同时也是广大农民开始播种的季节。大家都知道我们传统的十二节气,就是我们的祖先根据农作物的关键期所总结出来的一套时间规律。

        十二节气本质上来说并不是我们的老祖宗的创造发明,而是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了植物原有的神奇规律。每一株植物都会“老老实实”地遵照着这个自身的规律开花结果循环往复。所有的植物不需要有人去教会它们应该怎样生长,因为他们还是一颗种子的时候,就好像已经携带了一张“生命地图”。每一颗种子都携带了两样东西来到这个世上。第一个,是支持他们生根发芽的有限能量,而第二个就是引导它们成长的“生命地图”,从被播种那一刻起,开始沿着这张地图自然生长。

        植物亦是如此,而与它们相比更为高级的动物更是具备了这种能力。正如所有植物的种子那样,动物的宝宝在还是一颗胚胎的时候,尽管还没有发育出四肢和眼睛等高级功能,但他体内一定存在着两样东西那就是支持他在母亲体内持续生长的有限能量,以及指引他按计划生长的生命地图。因此作为最高级动物的人类当然也无法逃脱这个自然规律。



二,种子的天然特质是什么?

       种子和人类具有相同的两大特性,那就是“确定性”和“变化性”。

      “确定性”指的就是种子所携带的生命地图,他们只会在适当的时候生根发芽,适当的时候开花结果。一颗苹果树的种子不可能长成一棵梨树,一颗适应江南气候的水稻种子也无法在高海拔的山崖峭壁上长出稻谷。所以为了种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不应该去违背种子内在的生命地图。我们的儿童也是一样,如果我让一个处在关键期的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背圆周率的公式,或者让他们去适应刘翔或者孙杨那样强度的运动训练,那么我们只是在违背他的生命,破坏这个孩子的成长。

      另一方面种子也是具备变化性的。同一颗苹果树上的种子有的可以成长的非常健康,长出的苹果又大又甜,而有的可能干枯矮小,长出的苹果又小又涩。这是因为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种子所面对的环境所吸收的营养对他造成的影响。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儿童所面临的家庭、社会、文化,都会对他的成长造成影响。而在这个当中从生命的最初阶段,与他们朝夕相处你也不离的父母,就是对孩子成长起到关键帮助的关键人物。



三, 在你观察中养育孩子容易在哪些方面出现误区?

    主要在4个方面出现误区,固化思维和传统观念的误区;错误的起跑线;管教孩子的两极化误区;盲从从众缺乏同理心。



1, 父母的固化思维,传统观念误区

      传统观念误区,就是父母对一些传统观念的盲从和坚持。比如不让孩子吃手,传统的布尿片比一次性尿布要好,男孩子要坚强摔倒了不许哭,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这些传统的固化思维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而家长遵从着这些固化思维去教育孩子得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就会变得更加焦虑。

2, 错误的起跑线观念误区

      迫于社会压力,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会看到有孩子一岁多就开始寻找家教的家长,有,有还没上小学课外学习就已经安排了一大堆的家长。我认为面对这个问题,可以用到我们最近学习过的一个案例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那就是著名的“双胞胎爬楼实验”。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孩子在还没有达到学习所需要的那个认知阶段之前,所做的训练其实是徒然的。所以有些爸爸妈妈在孩子的启蒙教育上花再多的钱,可能也只是打个水漂,并不比后期发力的邻居家的孩子优秀多少。

        不过我认为孩子的发展是有“起跑线的”,孩子的成长规律,0~6岁的各个关键期,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起跑线。所以家长们拥有正确的儿童观,在孩子的每一个关键期之中如何引导孩子的成长,就是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3, “直升机父母”和“放羊父母”教育方式误区

      这是养育孩子过程中的两个极端误区。“直升机式的父母”会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就像大理老师在第1课里给我们看的那个表演哭闹的孩子那样,可能在他的家庭里就会有一个直升机师的父母。这样的孩子在日常的工作中可能会不断的被盘旋在头上的父母打断,从而得不到专注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他们会非常依赖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他们觉得需要的时候表现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来骗取家长更多的关注。

      而“放羊式的父母”就像是大理老师在第1课视频里给我们看的那个精神飘逸的儿童那样。因为这样的父母极少的关注孩子,孩子因为得不到来自爸爸妈妈的沟通和反馈,所以认知平衡无法被打破和升级,让自己的小灵魂继续游荡在身体之外。

4, 缺乏同理心误区,权威服从权威

     不懂得孩子的心思,只愿意听取群众和权威的观点。忽略孩子的感受,最终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

四,成人跟儿童的冲突出现在什么地方?

     成人跟儿童的冲突,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父母由于不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常常认为孩子总是和自己对着干。比如低年龄孩子的口手脚敏感期,年龄稍大的孩子父母口中的各种懒惰、害羞、粗心、叛逆)。而且孩子的这些举动会让爸爸妈妈觉得自己是在被冒犯。所以会反过来通过各种强制的手段甚至是打骂孩子来压制孩子各种行为。

     2, 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反馈:

相信大家也遇到过一些家长来咨询育儿方法的时候,其实都是希望通过一招半式就解决掉孩子身上的重大问题。比如说让一个沉迷手机和电视的孩子通过一个方法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喜欢大喊大叫摔东西的孩子,通过一个方法就你会乖巧。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爸爸妈妈一方面会觉得科学育儿的方法没用,然后继续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冲突。



解决办法:

      首先爸爸妈妈要有一个正确的儿童观,最起码要明白孩子生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这样的话当孩子开始执拗或者固执的时候,就不会觉得孩子是在存心和我们作对了。切记不要将自己变成一个巨婴和孩子对着干。

     父母要懂得向孩子妥协。在第五课的内容里,导师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固执性。我也这么认为。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充满自信,成为有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领导能力的人。那么我们需要现在就让他成为这样的人,在安全的边际之内,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权,像对待一个成年人那样互相尊重的对待他。也是解决和孩子冲突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欢迎关注樊登 猫头鹰小读者之家

一起成为热爱学习的爸爸妈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