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爸爸的爱在哪里?

2020-4-11 11:07|发布者: redtao|查看: 157|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世上真的只有妈妈好吗?一个小故事 前两天看到网上一段很有意思的视频。一网友分享被女儿的作文气到暴躁的视频。女儿写题为《爸爸妈妈的爱》的作文,饱含深情地歌颂妈妈的爱,却一句都没提到爸爸。年轻的爸爸十分嫉 ... ...
    世上真的只有妈妈好吗?

一个小故事

     前两天看到网上一段很有意思的视频。

一网友分享被女儿的作文气到暴躁的视频。女儿写题为《爸爸妈妈的爱》的作文,饱含深情地歌颂妈妈的爱,却一句都没提到爸爸。年轻的爸爸十分嫉妒,义愤填膺地为自己“申辩”。



爸爸的申辩也很有意思,几乎都是:“你衣服哪来的?衣服谁买的?”

孩子诚实回答:“妈妈买的。”

爸爸不放弃:“你旅游怎么去的,你长隆、新西兰怎么去的?你走过去的呀?”

孩子:“啊。”

爸爸继续说:“你自己买的机票过去的呀?”

仍不死心,继续追问:“迷你世界,充钱的皮肤充的钱哪里的?哪来的?”“你每天吃的牛奶你吃的什么别的乱七八糟的一堆,哪来的?”

孩子理直气壮:“妈妈买的。”

爸爸脸都气变形了:“妈妈一个人买的,啊,妈妈一个人养这个家?这个家所有的钱都是妈妈挣的?”

最后干脆说:“房子哪来的?我气死了!”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没有发现,爸爸的所有辩解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钱”。“我给你钱了”,“我给你买东西了,你怎么还说我不爱你。”于是,他小到衣服、牛奶、游戏皮肤,大到机票、房子,林林种种列举了一大堆,以此来证明自己有多爱孩子。遗憾的是,孩子就是“实事求是”地回答:“妈妈买的”以至于到后来爸爸直接被气变形了。

我当时在思考一个问题:除了钱,爸爸还有能证明自己爱孩子的方式吗?



一番申辩之后,爸爸一改义愤填膺的气愤模样,蹲在地上叹息:“一点良心都没有。”然后仍不死心:“你必须给我强行写出来,爸爸的爱在哪里!”

“强行写出来”,听来既好笑又悲哀,我倒是很佩服这个爸爸的“求生欲”,他坚信自己是爱孩子的,并且坚持要孩子承认自己的爱。换作其他爸爸,可能会深受打击,尔后干脆放弃挣扎,寄情于工作。他不放弃,他要努力打造、重塑自己爱孩子的形象。难能可贵。

视频下方无数的点赞、评论,相信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爸爸的爱似乎总是那么难以体会,究竟是何原因呢?



爸爸小心沦为“赚钱工具”

当下为“全职妈妈”平反的越来越多,“丧偶式育儿”、“诈尸式育儿”也能在最快的速度引起广泛的共鸣。爸爸成了一个腹背受气的角色,不努力挣钱会被说是没本事,只专注挣钱会被说是“没有家庭责任感”,爸爸们也是一肚子委屈。然而,社会的评价标准不会因为一个爸爸好好的照顾家庭,养育孩子而评价他为“成功”,而更会从事业成功度,挣钱多少来评判,因此,努力挣钱,似乎才是每个爸爸最终极的使命。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根据多年从事临终病人护理工作的布罗妮·瓦伊,惊奇地发现,病人在临终时有相同或相似的一些憾事。经过认真研究,她撰写了一本书。人在临终时最遗憾的五件事,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

1、一辈子过着别人期望自己过的那种生活,而非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临终者最常见的憾事。生命快走到尽头时,发现自己很多梦想都没有实现。很多人的梦想只实现了一半,主要原因是自己选择了错误的生活方式。

2、一辈子工作努力过头。布罗妮表示,几乎所有的男性临终者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由于工作太卖力,他们错过了孩子的成长期,也很少陪伴爱人,几乎没有享受到天伦之乐。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社会期待操控而不自知,为了达到社会期望中的“完美”,而放弃自己真正追求的快乐和幸福。钱当然是可以表达爱的,就像视频中的爸爸理直气壮地陈述孩子全部的衣食住行都是自己挣的钱一般。然而,除了钱呢?还有其他的部分吗?温情的家庭互动,不也是爸爸作为人所渴望的部分吗?

作为爸爸,你有“软实力”吗?

男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便肩负着“光宗耀祖”、“事业有成”的重任,我们并不期待男人能够善解人意,体贴入微,有如此表现的人,反而会被贴上“娘娘腔”、“不男人”的标签。只是,面对天真浪漫的孩子,只有“硬实力”显然是要吃亏的。



我的一个来访者回忆说,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被检查出来心脏有问题要做手术,她打电话给爸爸,爸爸什么安慰的话都没说,她很失望。没想到,爸爸连夜坐了飞机到医院,放下一沓钱,在医院的走廊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又坐飞机飞回去了。很久之后,她都对这件事无法释怀,她知道爸爸是关心她的,然而,如此冷冰冰的方式,又让她无法真正的享受爸爸的爱。

“父爱如山”千百年来成为被歌颂的对象,似乎作为爸爸就是要被供起来,要跟孩子保持距离,要严肃不苟言笑。要是爸爸跟孩子嬉笑打闹起来,反倒会让人不适应起来。殊不知,这样的“爸爸们”,让多少孩子在不停地纠结“爸爸到底爱不爱我?”,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地去寻找爸爸爱自己的证据,艰难而困惑。而又有多少女孩子,因为不确认爸爸的爱,在之后的亲密关系总是自卑,不相信自己能够完全全全地得到异性的爱,纠结异常。



“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陪陪我”,不只是歌词而已,它包含了很多热切的期盼和渴望。

爸爸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爸爸的力量感,以及接触外部世界的眼界和视野,能够带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的成长,除了衣食住行的照顾,除了体贴入微,也需要家长有在处理关键问题时的冷静和果敢。而这部分能力,爸爸从比例而言,无论从先天还是后天,都是胜过妈妈的。就像爸爸会跟孩子玩高高抛起又接住的游戏,而妈妈一般不具备这样的体力优势。力量感,也是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爸爸是培养孩子社会规则的重要角色。每个孩子的最终归属都是社会,而不是小小的家庭环境。学习社会规则,拥有规则意识,是孩子能适应社会的首要条件。



对于女孩而言,爸爸是她对异性印象的首要来源,而对于男孩,爸爸是他们男性性别认同的榜样。爸爸是女孩亲密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异性安不安全,自己是不是值得异性喜欢,自己和异性相处的方式是如何的?都在与爸爸的互动中形成初步印象,并且持续地影响她后续的亲密关系。



爸爸的爱,在哪里?但愿有一天,这个问题再不会难回答。



预约心理咨询   扫一扫加微信





更多心理学知识,扫一扫购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