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彼此成长的一个机会

2020-4-16 20:06|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86|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身心灵你有143个好友已关注为什么在家长眼中,孩子的问题总是无穷无尽的?孩子不爱说话,家长便希望他外向;孩子外向了,家长又觉得他太调皮了;孩子很乖,但是不爱学习;爱学习,可是没朋友;朋友多,却不懂得筛选 ... ...



身心灵你有143个好友已关注




为什么在家长眼中,孩子的问题总是无穷无尽的?

孩子不爱说话,家长便希望他外向;孩子外向了,家长又觉得他太调皮了;孩子很乖,但是不爱学习;爱学习,可是没朋友;朋友多,却不懂得筛选……

总之,家长的担心和焦虑无穷无尽,谁也不用羡慕谁。

樊登在新书《陪孩子终身成长》中,写给所有为孩子操心的父母:

你的焦虑和担心并不会让孩子突然变得更好,因为焦虑和担心只是本能,能够帮助孩子活下去,但难以让他适应现代社会。

在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给孩子的是知识、耐心和爱。

简单体系的知识还不够,不能把孩子当作一辆汽车去组装。家长要具备复杂体系的知识,知道孩子更像是一片森林,而不是一辆汽车。

在新书中,樊登提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三根支柱,分别是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

当家长逐渐起这三根支柱,就能让孩子长成有生命力的森林。

让我们一起走进《陪孩子终身成长》,让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成为彼此成长的机会。


01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养育孩子是一件应该充满好奇心的事情,大人要用对待生命体的态度来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用对待机械体的方法来解决单个问题。

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

有人曾经问过我:“既然教育孩子是复杂系统,那我就对孩子放养,不管他,让他随机生长可不可以?”

当然不可以。

放养绝对不是简单的承担父母责任的方法,那样父母就无法帮孩子建立起复杂体系所需要具备的精神内核了。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在动物世界里,老马养小马,要教会小马走路、吃草、跑步。老鹰养小鹰就更复杂了,要教会它飞翔,即使那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人是非常依赖母体的动物。人和其他动物比起来,最大的差别就是:人刚出生时没有生存能力。

有的动物生下来就会走,就能自己去找吃的,人不可以,人要成长到两三岁,才有可能说清楚话,会表达、会求助。

父母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那么,父母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简单体系是靠不断地增加规则,不断地研究一个模块和一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复杂体系则是给生命注入最重要的原始动力。


02
人生最重要的三根支柱

所有的复杂体系,都要尽量去找最早的那三行代码,找到最原始、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成长为一个人,所需要具备的那几个规则到底是什么?

我参考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和很多儿童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总结出我个人认为的最重要的三根支柱:

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


03
什么样的爱才是无条件的爱?

只要提到无条件的爱,很多父母会觉得,他们给孩子的,当然是无条件的爱。

可是,我们真的爱孩子没有条件吗?

比如:

孩子的成绩差,你还爱他吗?

孩子闯了祸,把别的孩子打流血了,你还爱他吗?

孩子如果误入歧途,你还给他机会吗?

很多家长一定会说:“是,我还爱他。”



父母的内心觉得自己爱孩子,无条件地爱他,就算孩子犯了再大的错,家都是孩子最后的港湾。

但我们反思一下,我们平常跟孩子表达出来的,是无条件的爱吗?

很多父母对孩子有无条件的爱,却没有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达。

父母说的往往都是威胁性的话,比如:

“你要再这样,我就不爱你了”

“你要再这样,我就不管你了”

有一天,我听见一个朋友的孩子,才四五岁,跟他爸爸吵架:“从现在开始,你不是我爸爸了。”大家一听这话,都觉得小孩子好可笑,大人都在笑。

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一定是身边有人对他说过类似的话,比如“从现在开始,你不是我儿子了”。 所以,孩子才把这句话当作一个惩罚的方法,拿来对付自己的爸爸。

孩子很认真,是真的在生气,但父母没有觉知,只觉得好笑、好玩,觉得孩子还会学自己说话。



这种话所表达出来的爱就是有条件的,比如“如果你不听话,我可以抛弃你”。


04
什么样才是价值感?

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和妈妈起冲突,有的妈妈会作势把孩子抛弃在大街上,甚至有的妈妈还会自己藏起来,让孩子找不到她。

这是非常残忍的。孩子在大街上茫然无措,长达几分钟的时间看不到妈妈,很有可能会给他造成一种心理学上的伤害,叫作“资格感缺失”。就是感觉自己没有幸福的资格,甚至没有活下去的资格。

资格感缺失严重的人甚至会自杀。

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清清楚楚地确信自己是被爱着的,自己是具备爱的能量的。


05
陪孩子终身成长

资格感缺失的一种表现,就是一个人没有了学习的能力,没有了改变的能力,陪孩子终身成长更无从谈起。

习惯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个人面临两条路要选择的时候,很少会去理性地选择,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感觉走。

那么,跟着感觉走,就一定会按照熟悉的路线走。

当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深刻地体验过幸福、轻松,没有感受过被宠爱时,他就容易走上那条艰难的路,因为这条路才是他熟悉的,他习惯了受伤害。



令我们无比心痛的是,太多孩子习惯了被边缘化,习惯了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他们从小到大都被父母指责、不公平地对待、埋怨,比如说:

“你将来长大了,看你怎么办,没有人能帮到你,你肯定没出息。”

当父母说“你肯定怎样”的时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诅咒。

这种诅咒完全表达不了爱,父母所表达出来的就是“我对你感到很失望,你不会给我带来任何好的感觉”。

孩子得不到爱的能量和祝福,到最后,他只会选择过痛苦或者平庸的生 活。



推荐阅读



转载请注明本文编辑整理:身心灵(shenxinlingdao)

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和图片来于网络和网友推荐,如未署名,系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欢迎原作者联系我们。谢谢!



身心灵微信号: shenxinlingdao 
身心灵微信第一平台!★★★★★

灵性文章,心灵成长,心理学,佛学,国学。

婚姻伴侣,亲子教育,道医养生。

粉丝人数40万,感恩关注!

共享生命之美,一探灵性究竟。

以爱疗愈,每一个生命都将觉醒。

主编:宣鉴 yifangxiaoshi (长按可复制)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身心灵微信平台:



谢谢你,看到了最后!

 请点亮“在看”,不要让这份光明熄灭!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