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他身患绝症,却留给孩子一个“爸爸军团”

2020-4-19 18:55|发布者: 月子真难受|查看: 523|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许多妈妈都在吐槽:爸爸就是世界上最没用的母婴用品。所谓父爱如山,就是一动不动,像山一样。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不应该“消失”或成为隐形人。父亲的陪伴与养育,对于孩子的认知形成、安全感的建立,甚至性格 ... ...
许多妈妈都在吐槽:爸爸就是世界上最没用的母婴用品。所谓父爱如山,就是一动不动,像山一样。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不应该“消失”或成为隐形人。

父亲的陪伴与养育,对于孩子的认知形成、安全感的建立,甚至性格、价值观、人际关系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这样一位爸爸,当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可能无法陪伴女儿长大后,他找到6个男性朋友,组成了“爸爸军团”,希望在自己走后,孩子们依然能拥有一位父亲所能给予的礼物。

一起来看看爸爸军团的故事吧。

——芽妈本文获授权转自公众号:二孩妈妈进化论(id:woyaoshengertai),作者昱子

爸爸军团


布鲁斯.费勒,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爸爸。我们叫他布爸吧。

布爸是个作家,毕业于耶鲁大学。他酷爱旅游,走遍了五大洲的六十多个国家。



2008年,布爸患上了癌症——骨肉瘤。

骨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像布爸这样年逾四十的人,怎么还会得上呢?医学无法给出精确的解释,医生只能告诉布爸,他有两个选择,要不送命,要不割掉一条腿。

布爸非常痛苦。

他有一对双胞胎女儿,正好三岁,一个酷爱紫色,一个酷爱粉色,布爸两口子就叫她们紫色公主和粉色公主。



爸爸们天生多是女儿奴,布爸也不例外。

本来,他想好好陪公主们长大,给她们讲自己游历各国的惊险故事,和她们未来的男朋友喝大酒,但这一切却不大可能了……

于是,布爸开始着手安排身后事,他决定:

要找6个男性朋友,替自己履行父亲的责任!

这六个人,被称为“爸爸军团”。




父亲的阴暗面


那么,父亲的责任是什么呢?

在常人看来,父亲最大的职责通常是供养家庭,孩子多是妈妈养的,父亲只要不做“猪队友”就好了!

但布爸的想法却不止于此!

他的太太有工作,自己也有保险金,赡养孩子基本不成问题,他最关心的是父亲能带给孩子的精神品质。

说“精神品质”似乎有些鸡汤,但对于布爸,“父亲的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真实发生的历史。



1983年3月30日,布爸的爷爷开枪自杀了。

那一天,离爷爷78岁的生日还有12天。

爷爷的死,给布爸全家人留下了沉重的疑问

——为什么爷爷会自杀?

为了找到答案,布爸重温了爷爷的一生。

1970年到1982年期间,布爷爷录制了28盒磁带,详细记录了自己的童年、就学、工作的过程,相当于一部自传。

布爷爷是德国移民的后裔,家里穷,他很小就开始打工,洗衣服、卖杂志、搬运送货,他渴望摆脱贫困,做什么都很拼命。后来,布爷爷考入了法学院,他保持了搏命的劲头,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律师。

但成功背后,却有月之阴暗面。

为了爬出人头地,布爷爷几乎没有人情味,他曾将5岁的儿子丢在小旅馆,和同事跑去妓院办案,他不关心家庭:在12年的口述记忆中,他一次都没有提到过自己的母亲,也没提到过他的姐妹,他从不用名字称呼自己的妻子,也从不回忆他们的恋爱与婚礼。

在他的回忆中,提到长子12次,提到其他孩子的次数更少。两个孙子出现过一次,孙女压根没有。

他只有在讲到找一个好秘书多难时,才会提到女人。

爷爷就是传说中的“工作狂”,但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几乎找不到人听他讲话。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他患上了帕金森病,当他不能再工作,当他失去了自我,他就不再理会坐在隔壁的妻子的感受,不再理会并肩打下一片江山的儿子,不再理会即将迎接人生转折点的孙子。他的工作结束了,他再也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了。”

六个爸爸


哈佛大学持续近80年的“格兰特研究”告诉人们:人生的质量,最终取决于人们拥有多少亲密关系,当你与亲人、朋友、邻居建立越多的联系,你越容易得到幸福与快乐。



显然,爷爷是不幸的那一个。

爷爷的悲剧让布爸重新思考了父亲这个角色——他不会再踏上传统的父亲之路——对家人的付出仅限于金钱的供养,他对父亲的角色有着新的定义,也由此为女儿找到六个新爸爸:



老朋友爸爸

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是快乐的童年。

小时候,布爸与发小在家乡的运河旁玩耍。

那条河臭烘烘的,却是孩子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当然,发小成为了“爸爸军团”的第一人。

布爸希望通过老朋友让孩子明白:

永远在内心深处,为你的童年留一个位置。



乐观爸爸

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内心的守护者,父亲是孩子梦想的塑造者。

布爸的写作生涯曾经陷入低谷,他出版了三本书,但仍然不能养活自己。

这时,他遇到了一位新的文学经纪人,他帮助布爸取得了职业的成功,也成为了他的朋友。

布爸相信,这样一个人可以履行父亲应有的职责——告诉孩子们如何做梦。

因为经纪人拥有着坚定的乐观!

布爸问经纪人:“如果孩子的梦想失败了怎么办?”

经纪人回答:“那我就告诉她,咱们一起找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吧!”

乐观主义,是父亲能给孩子最好的祝福之一。



自我爸爸

布爸在耶鲁大学的室友也加入了“爸爸军团”,他的特点是总穿着一双人字拖。

人字拖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穿着,代表着一种自由自在的品质!

为人父母,总希望孩子活出自我,但总又为现实世界的种种要求牵着鼻子走,要成为好学生、好孩子,要听话、要取得好成绩……

但耶鲁室友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好孩子”。他从不在乎穿什么、用什么、有什么社会地位,只要他想出门,他就穿着人字拖。

布爸希望以此告诉女儿:现实世界时常令你迷失,但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做自己。



好奇爸爸

很多人希望女儿成为乖乖女,但布爸不这么想。

他邀请一位记者朋友加入了“爸爸军团”,因为“他从来没有停止发问,这种如饥似渴、永无休止的求知精神,正是我希望他能传递给女儿们的”。

布爸希望女儿们一直带着问题去生活,哪怕成为那个不和谐的音符,哪怕显得叛逆。

好奇爸爸能教给女儿们如何思考、如何提问。

“会提问的人,不会迷路。”



旅行爸爸

爸爸需要拓展孩子的边界,而不是将他们束缚在狭窄的视野中。

布爸邀请在旅行中认识的好友加入了“爸爸军团”,好友经营着一家学生旅行社,他的理念是不做观光客,孩子们要深入街边巷尾,与当地人交流,理解不同的文化。

布爸希望女儿们从旅行爸爸身上学到开放心态的重要:

“他懂得与人建立联系的重要,对一切都保持着开放心态。他可以让女儿们见识到如何参与团体活动,让她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反思爸爸

父亲还要为孩子提供看世界的不同角度,而不是生硬地命令他们:你必须听我的!

“爸爸军团”的最后一位成员是《时代周刊》的国际编辑,他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来自罗马将军爱帕米浓达:

公元70年,一天,爱帕米浓达正在训练士兵们准备战斗,就座的时候,椅子塌了。士兵们吓坏了,因为这是个凶兆。但是爱帕米浓达站起来说:"这告诉我们,该站起来行动了!”

这种极具创意的逆向思维,是布爸希望传递给孩子的:“他能让女儿们明白,哪怕在最痛苦的时候,她们依然能找到快乐!”




爸爸的礼物


就这样,布爸完成了对父亲使命的规划。

他希望在自己走后,孩子们依然能拥有一位父亲所能给予的礼物:

快乐的童年

乐观的精神

好奇的眼睛

自我的坚持

与人链接的能力

无拘无束的创造力



相比之下,咱们的父亲——常常是隐形的家庭成员、束缚孩子的威权、只看重分数的怪兽父母——不该停下来想想,如果有一天、万一有一天,我们若不能陪孩子长大,又希望给孩子留下些什么呢?

金钱?名誉?地位?

还是其他?

中国式的父亲,已经是太多人心头的痛!

如今的父母,不用再传承那样的痛吧!

如果你没有把握不重复父辈的覆辙,那不如看看布爸的任务清单,这份清单无关分数、学业和前程,它在乎的是——孩子的一生。



幸运的是,布爸活了下来。

他的医生创造性地为他施行了一种特殊的手术,很冒险,但却十分成功。

这正像他在庆祝女儿出生时所说的祝酒辞:

“愿你们生命中的第一个词是冒险,最后一个词是爱!”

2010年,布爸将“爸爸军团”的故事集结成书,他写道:

在建立爸爸军团的过程中,我重新意识到为人父母的矛盾之处:尽管我们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你们,但父母最主要的任务,确实要培养儿女们独立生存的能力。总之,父母要勇于淘汰自己。这样,即使我们不在了你们也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茁壮成长。

你们可能见不到爸爸了。可能我在你们的生命里,就像一个黑洞。也许要用很多年,也许要用很多的爱、悲伤、愤怒、恐惧、棒棒糖或怪兽,你们才能填满它。

但姑娘们,拥抱怪兽。

相信我,我将成为你们的臂膀,帮你们勒住怪兽。哪怕你们对我一无所知,也要相信,爸爸爱你们。我喜欢你们清晨爬到我的肚子上,说缩在爸爸的怀里是一天里最舒服的时光;我喜欢你们听到我开玩笑或捉弄你们的时候,嘻嘻偷笑或是哼哼抱怨;我喜欢看你们自编自唱,或是翩翩起舞……

在你们出生几周后,我们曾经办了聚会。那天晚上我说了简单的祝酒辞。结束语是:“希望你们生命中的第一个词是冒险,最后一个词是爱。”

冒险是你们最先学会的词语之一,我可以说前半部分已经实现了,后一半能否实现,取决于你们自己。如果说我从疾病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说出的最后一个词是什么。所以我请求你们,每天都要沐浴在爱中。

如果我能最后留给你们什么宝藏的话,那就是:希望你们姐妹间彼此永远相爱。不管发生了什么,永远都要相互照顾。

爱对方,你会感觉到爸爸和妈妈与你同在。





作者介绍|昱子,一位话筒前的新闻人,一个曾经的高考状元,还是一个顽皮男孩与一个乖乖女儿的“臭妈妈”。我愿和您一起看世界,说人话,聊真事。微信公众号:二孩妈妈进化论(ID:woyaoshengertai),一个温暖、有趣、有用的成长伙伴!



有态度,也有温度

懂孩子,更懂妈妈

绘本养娃记|养娃路上,我来陪你




好看你就点点我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