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588期】“如果你像你爸爸,我会很高兴.”

2020-4-28 19:20|发布者: wechat_SnB3TV0Z|查看: 113|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咨询预约电话:18348018793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不能没有爱。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 ... ...


咨询预约电话:18348018793



一个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

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但不能没有爱。

尊重是最深层次的爱!

孩子的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否认孩子父母亲的其中一方,等于无意识里也否认了孩子的一半。

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细胞结合而来,因此每个孩子的潜意识都希望爸妈是结合的。

然而,夫妻能够一同生活已是一件不容易之事,更何况期待每对夫妻都能白头偕老?

因此夫妻离异时有所闻,重点是当夫妻分开时,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面对?我们是否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呢?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当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吃饱穿暖之后,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爱与归属感,它们像心灵的食物,若是得不到,会令人感到空虚沮丧。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么,孩子是透过什么方式与父母连接的呢?

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为透过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觉“我们是一起的”,这就是归属感的需求。

因此,孩子不会去管所做的内容是什么,有时甚至是触法也不管,因为强烈的心理需求就像饥饿时只要能吃饱,甚至犯险去偷食物。

因此,我们要了解孩子深层的心理需求,也就是他必须与父母双方都有所连接,这样才能满足心中的归属感需求。

如果孩子对其中一方的连接有所缺乏,将会让孩子感到空虚遗憾,而最令孩子难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除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内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样,结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例如,妈妈常说爸爸不好、不认同爸爸,孩子为了能和爸爸连接,会采取强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发生相同的事。

但因为这不被妈妈允许,所以孩子表面上会听妈妈,然而私底下会像爸爸,甚至在潜意识里跟随着爸爸的命运而不自知。当我们否定自己的先生/太太时,我们正在给孩子什么样的信息呢?


  • “你爸爸是懒惰、不负责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样!”

  • “你妈妈死爱钱,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

  • “你妈妈爱唠叨,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样唠叨!”

  • “你妈妈都不顾家,你以后千万不可以像她一样!”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肯定会出现这些行为:懒惰、不负责、死爱钱、爱唠叨、不顾家。为什么?

因为他心里强烈需要和他的父母连接,但有关他爸爸/妈妈的信息却全是负面信息,他当然只能跟这些信息连接,做出相同的行为来满足与爸妈连接的归属感。



有人说,我只放在心里没说出来呀!

不要自欺欺人了,孩子的感觉无比敏锐,就算表面上没说,如果你心中有这些信息,一定会在无意识里显露出来,而你的孩子一定会感受到。

当夫妻因为对方的行为而否定他/她身为父母的身份,孩子就会和被排除的一方做出相同的行为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当你越不尊重对方,孩子就会越像他/她。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既然与父母连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正面的信息来满足孩子连接父母的需求。


  • “孩子你真了不起,你和你爸爸一样真聪明!”

  • “你和你爸爸一样讲义气!”

  • “你和你爸爸一样人缘儿很好!”

  • “你和你爸爸一样很孝顺!”

  • “你跟你妈妈一样很善良!”

  • “你跟你妈妈一样很有爱心!”

  • “你跟你妈妈一样喜欢学习!”

  • “你跟你妈妈一样做事很认真!”


不只是称赞孩子,重点是称赞孩子“像爸爸”“像妈妈”的地方,透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朝好的信息方向与爸妈连接,心中对归属感的渴望也会得到满足。



要尊重另一半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并允许孩子和他/她连接:

  • “如果你像你爸爸,我会很高兴。”

  • “如果你像你妈妈,我会很高兴。”


当孩子连接的渴望被允许了,就不会那么强烈地在暗地里连接那些被否认的缺点。

尤其是离婚的父母若能这样做,孩子必能有好的发展,他们会学到大人有时候会吵架,夫妻有可能会分开,但是他们却能承认彼此的位置,也承认对方的父母身份,这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身教,也是莫大的祝福。

因此请记住,千万不要因为另一半的行为,否定他们是孩子父母的身份,因为事实不会因为隐瞒而改变,否认或隐瞒只会令孩子在无意识里被否认。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理地图,我们在它构建的世界里思考着、觉察着、体验着、生活着,或许我们从未想过自己的心理地图里是否有着“错误路线”,而在原生家庭有这样一个奇妙的现象:

如果我们没有把属于我们自己心理地图的“错误路线”修正,那么它将很容易继续在我们孩子一代的心理地图中延续。

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父母也是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只有懂得你自己,才能够懂得你的孩子。没有人能替代父母的责任,孩子必须在关系里长大,想走捷径就要绕更大的圈。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滋养孩子的一生,构建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也才能拥有一个快乐的幸福家庭。

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NLP萨提亚亲子

感谢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接访咨询师:

李海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家庭教育指导师

南阳市妇联家庭教育暖心公益行动服务团讲师







心理督导:

曾翔宇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硕士

中国心理督导协会委员

河南省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咨询预约电话:18348018793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预约。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