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王福强:爸爸妈妈,您能给孩子留下哪些“好”?

2020-5-2 17:08|发布者: 跳跳兔|查看: 122|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1有一对中年夫妇向我求助,说女儿刚刚考上外省的一所大学,这本来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可是半年过去,苦恼就来了。原本非常乖巧、努力的女儿,似乎很快变了一个人,不仅不听话了,而且越来越喜欢花钱,给她的生活费已 ... ...


1

有一对中年夫妇向我求助,说女儿刚刚考上外省的一所大学,这本来是很值得高兴的事,可是半年过去,苦恼就来了。

原本非常乖巧、努力的女儿,似乎很快变了一个人,不仅不听话了,而且越来越喜欢花钱,给她的生活费已经很高了,仍然不满足,买手机、电脑、漂亮的衣服、书包、化妆品等,什么都想胜过其他同学,但是成绩却直线下降,第一学期期末差点挂科。

父母找不出原因,于是和我探讨。

我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发现,其实这个女孩的问题,恰恰来源于她的父母。

她的父母学历高,工作体面,虚荣心极强。家里并不算特别富裕,但是在外人面前,夫妇两个总是装出家里很有钱的样子,还嘱咐女儿,人活着一定要有面子。耳濡目染,女儿的虚荣心被唤起,于是要父母不断满足自己物质方面的需求。

“我买贵重的东西,是给他们挣面子啊。我想做一个有面子的人,风风光光,难道这也错了吗?”

面对女儿的责问,这对夫妇无言以对。



2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是××家的孩子吧,跟你爸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孩子,跟你妈年轻的时候一个样”。

这些话没错,但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的仅仅是外貌上的特征吗?显然不是。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那作为父母都要问问自己,我能让孩子留下自己多少的“好”呢?

有一次我到一个小饭馆吃饭,邻桌是一家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

小男孩活泼好动,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在座位间走来走去。

爸爸对他说:你看,你这样走来走去的,阿姨端菜过来的时候会不会很危险?你应该怎么办?爷爷奶奶也搭茬:来,坐到这来,在这样的场合,是不能影响别人的,说话也要小一点声音。

后来孩子吃完了,看到旁边的我一边翻着书一边吃饭,可能觉得好玩,就跑到我桌子对面,抱着椅子背定定地看着我。

我抬头,微笑着面对他。这时候爸爸又说话了:是不是该跟叔叔打个招呼?孩子眼睛很明亮,大大方方地说:叔叔好。

爸爸又说:不好意思,打扰您了,这个孩子特别喜欢读书,可能是看您在读书,他就好奇了。我说:没关系。就招呼孩子过来,让他看书的封面,问他认识不认识字。

那个孩子就依偎在我身边,非常认真地读出他认识的字。临走的时候,爸爸妈妈一起告诉孩子:跟叔叔再见了,谢谢叔叔。孩子便声音洪亮地说:谢谢叔叔,叔叔再见。

看着一家人的身影离开,我感慨很多。

这样一个家庭,带给了孩子太多的“好”:文明,礼貌,大气,与人相处的规则意识,考虑他人,热情,读书的习惯,等等。

这些价值观,必将融入孩子的骨血里,成为他获取光彩人生的重要基础。



3

更让我感慨的是,这一家人看起来普普通通,应该就是农民家庭或者打工族。没有高学历,没有富庶的生活。

但是,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一种优秀的人格魅力,构成巨大的教育力量,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称之为“教育气质”。

成功的父母,未必拥有高学历。高学历者与成功的家长之间并不构成必然关系。

有许多家长,大字不识几个,却教育出了非常优秀的孩子;而有的博士生、硕士生,依旧无法成功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父母是否具备教育气质,具备教育能力。

谁都不会天生就是做父母的材料。很多初为家长的人,都认为做父母是个简单的事情,认为当好父母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

的确,在以往有不少没学过家庭教育知识的父母培养出了有成就的孩子,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父母都能靠自己悟出教育孩子的真谛。

学习一些科学的知识与方法,自觉地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去感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可是,许多父母在错误认识的指挥下,把眼睛只是盯在孩子身上,给孩子买学习参考书,为孩子“开小灶”,陪孩子写作业、练特长……

只凭自己的想当然,或者美好的愿望办事,结果在家庭教育中处处“碰钉子”,等到出了问题,发生了矛盾,再回过头来像找医生看病那样,到处去寻良方妙药。不知道这时问题往往已经比较难解决了。

没有教育气质的家长,留给孩子的“好”往往少得可怜。



4

有一天早晨,我在学校门口,看到二年级一个小女孩走进来,原本活泼可爱的她,那天脸上却一点笑容没有,非常反常。

于是,我就弯下腰问她:怎么不高兴了?不问还好,这一问,孩子一下子就扑在我身上,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校长大大,我妈妈不让我看课外书了。

我说为什么啊?孩子说:妈妈说要期中考试了,看课外书会耽搁成绩。

我说,那妈妈是不是担心你复习不好,所以才暂时不让你看的?孩子依旧哭诉:不是,我告诉妈妈了,我一定好好写作业,每天复习好功课再读课外书,可妈妈还是不同意。

孩子那可怜楚楚的样子让我难以忘记,我在想,类似的故事情节是不是在很多家庭都发生过?

作为父母,该孩子留下的“好”,一定包含着一样重要的东西:对待成绩的态度。

孩子的成绩简直是父母的命根子。要说也无可厚非,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能够有个理想的文化成绩呢?

但,这并不表示,家长就得在孩子的成绩面前失去理性的思考和认识,于是做出不该做的一些事情。

考得好时,父母和孩子手舞足蹈,孩子做什么都无所谓;考得差时,父母悲伤难过,甚至斥责打骂,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孩子想做什么都百般阻挠。

像这个小女孩的妈妈一样,看似为了追求成绩,但失去的又是什么呢?

严格说,成绩固然重要,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包括诚实、善良、有礼貌、做事有责任感、能够承担压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等。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这样的品德,即使满腹经纶,长大后也不会为别人带来幸福。

成绩好固然令人欣喜,但真要是成绩不理想时,也不要让孩子勉为其难。这样的心胸和态度,能够影响到孩子在面临生活的种种态势时,都能乐观自信地去面对。

这一点,远比成绩的意义大得多。



5

在我心目中,具有教育气质的家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其特征:平和守信,尽责自律,向内修炼。

平和的家长头脑理性,内心安宁,充满自信,其言行如玉,于温润质朴中熠熠生辉。

守信的家长言行一致,不失信于人,这是做人的根基,也是对生命最好的影响。平和守信的家长目光如水,表里如一,拥有一种自然和谐的光辉。

尽责的家长对自身职责不回避、不推诿,敢于担当,心怀坦荡,给人安全感。

自律的家长能够自我约束,有能力与毅力达成内心追求。尽责自律的生命有稳定的基座与自我协调与精进的状态,它相信生命的前方是美好。

平和守信、尽责自律的家长才能孕育温润宁静、有自我要求、向上生长的生命,才能散发出和煦、体贴、细腻、和善的生命光芒,这一切都指向家长的向内修炼。

这,或许才是你留给孩子真正的“好”。

欢迎扫描二维码

加入崇敏家庭关系学校

教育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十年以后,当我有勇气重读自己的文字,我希望自己仍是一个诚实的作者。或许我不能道破所有的真相,但我用心记下的每一个文字都不曾虚妄与违心。我希望自己真正领悟到:人是什么;教育如何为人“赋能”;未来,人如何获得自由。我希望通过我的创造帮助人们去选择,无论教育风云如何变化,我会作为这个时代的记录者与参与者而存在。                                                                                                                    ——王福强

你的转发,或点击右下角“在看”,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