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甲方都叫他们「爸爸」,这群人从来不加班,不接受催稿,一张图收 3 万 6

2020-5-5 00:49|发布者: HelloMiao|查看: 576|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甲方都是爸爸,但有能力的乙方能让甲方排着队叫爸爸。这就是 Mir. 。一般情况下,在设计这一行里,甲方说怎么做就要怎么做。加大,加粗,配色不好,不大气,排版不好看,都得改,憋着气也得改。但是 Mir. 有点任性, ... ...


甲方都是爸爸,但有能力的乙方能让甲方排着队叫爸爸。

这就是 Mir. 。



一般情况下,在设计这一行里,甲方说怎么做就要怎么做。加大,加粗,配色不好,不大气,排版不好看,都得改,憋着气也得改。

但是 Mir. 有点任性,一张图 3.6 万,5 张起订。不接急单,不接受讨价还价,不接受甲方指指点点,不改二稿,不接受催稿。



这种要求,简直就是比甲方还霸道的霸王条款,但是却引来了无数建筑师、设计师排队拿号预约,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女性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著名日本建筑师隈研吾都排过他们的队。



为什么需要排队?因为他们同样不吃名人插队那一套,多大的咖也要拿号后面等着。

凭什么这么横?这就要慢慢说起了。

北欧神仙工作室
大约是 20 年前,两个人成立了工作室 Mir.,他们分别叫 Trond Greve Andersen 和 Mats Andersen,就是这俩:



工作室发展 20 年,始终秉持小而美的精神,到现在员工也没有超过 20 人,基本就是一年招一个人的节奏。哪个公司一年才招一个人?以前想都不敢想。

工作室秉承着创造艺术作品的目的作图,每一个细节都像医生动手术一样精细,看看他们的着装,你大概就知道他们有多严谨了。



Mir. 的主要工作是给建筑做效果图,也就是建筑落成之前把建筑图纸做成实景效果图,这种图片虽然看起来像是 Ps,但是涉及到建筑结构、光影甚至是心理学,非常难搞。

凭什么这么贵?那是因为所有的工作流程,都要做到最精细和有惊喜。



在开始之前,Mir. 会先根据客户提出的需求进行团队讨论。但在他们面前的甲方却是最「卑微」的。

你所能提的需求和所要准备的材料,比如该建筑要建在哪,那么你得提供超详细的周边模型图,同时还必须提供到航拍图给到 Mir. 。



经过一轮的脑暴之后,他们开始做渲染图,通常来说他们是不允许出现不能一次定稿的方案。其实说白了,是不允许甲方修改他们的方案,他们也不会为了甲方而加班。

来,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对,上面那张就是效果图,下面这张也是,文中所有的图片都是 —— 效果图,非实拍。



Mir. 的行动准则是「Portraits of unbuilt architecture」,也就是给未落成的建筑描绘肖像,优秀如此,几乎没有失准。

于是很多的大牌设计建造商都找到他们合作,排队拿号乖乖等着,由 Mir. 来挑选合作的客户。

一张图卖 3.6w 的效果图
能做甲方的爸爸,一定是有超乎常人的艺能,一张图卖 3.6w 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比如扎哈事务所的项目,台湾淡江大桥的效果图招标,这是一家叫 Visual Arch 公司做的:



这是 Mir. 做的:





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Mir. 拿到了钱。

他们的成功源自于他们对于建筑效果图往往能找到一个独特的角度,跟普通的设计事务所做的「月历图片」的效果不一样,能体现建筑物的美感和功能。



「未被建成的建筑肖像」=Mir.


Mir. 设计过的建筑作品无数,什么类型的都有。看上去很多样,但每一件都赋有他们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就叫做 Mir. 。

整个 Mir. 团队的员工学过建筑学的屈指可数,就连创始人本身也不是学建筑学出身的。



为什么拒绝改稿,拒绝听取甲方的意见。Mir. 的创始人在创立 Mir. 时就已经定下一个规矩:「拒绝教条式的思考」。

现在大多数建筑设计师都面临着一样的困恼,甲方的条条框框往往是会局限设计师的大展身手,一些好的设计概念会在层层修改和听取意见的时候,变得不再出彩。



Mir. 认为,好的设计就是在灵感触及的当下迅速画下,它不一定完美,但它绝对是设计师理想中的模样。

关注建筑、关注设计本身,是 Mir. 最想要达到的。对周边环境的细细观察,丰富的自然环境,这样的效果图,才能让客户快速地进入到熟悉的环境,建筑物效果图也能够精准地匹配到所在地。



设计方案一稿过,不代表着 Mir. 就不愿意接受失败。但他们更想要的是,这样的设计效果图,能够给到客户惊喜,他们从来都不会也不愿意为了妥协符合客户想要的设计,去 Ctrl C+V 别人的设计图。



Mir. 十分重视建筑画面的概念性,用超高的制图方式,去还原建筑本身所以表达的感受,他们的设计作品也被成为「未被建成的建筑肖像」。

不做浮夸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效果图,只用心的打磨建筑艺术作品,这就是 Mir. 。




你还想翻牌子 美哭!中国首个模型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看遍世界点击查看
叫板故宫!这 5 家博物馆周边简直有「毒」点击查看
爆改 7㎡ 残旧民居变豪宅,这个 80 后建筑师男神不止靠脸点击查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