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加拿大精英妈妈的反思:疫情下,孩子“虚度光阴”,却找到了“最好的自己”

2020-5-10 16:27|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15|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看点 疫情的原因,给孩子们忙碌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有了一段难得的空闲时间。本文作者八年级的女儿也因此过上了随心所欲的日子:做她最喜欢的手工,还兴致勃勃地开起了网店。就是这段“虚度光阴”的日子,让她决定 ... ...



 看点    疫情的原因,给孩子们忙碌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有了一段难得的空闲时间。本文作者八年级的女儿也因此过上了随心所欲的日子:做她最喜欢的手工,还兴致勃勃地开起了网店。就是这段“虚度光阴”的日子,让她决定放弃所有的课外兴趣班,因为做手工和开网店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和作为加拿大精英妈妈的教育规划背道而驰,也让这位妈妈重新思考教育的一个最本质的问题:父母应当如何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自己”?


文丨方也    编丨Jane

当疫情在加拿大强行按下了暂停键,当常规的忙碌日程被打破,我那八年级的女儿终于可享受难得的闲暇,过上随心所欲的日子。

但是,她带给我的焦虑大于惊喜,因为她竟然兴致勃勃地开起了网店,出售她自己加工的衣服。更让我失望的是,她决定放弃多年的课外才艺训练,以后专心做她最喜欢的手工,因为她今后的理想就是开网店出售自己制作的东西。



父母都是博士,在加拿大私立名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从小就进行大量的思维脑力开发,经典名著的滋养,还有精心挑选的课外活动熏陶。女儿既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学霸,也没有追求高大上的兴趣爱好。医生教授科学家工程师不是她的梦想,她发现的“最好的自己”竟然是做手工和开网店。

这与我的预期完全背道而驰,也让我多年的心血即将付之东流。疫情撕开了一个令我尴尬的真相:原来我这么多年对女儿的教育规划并不成功。

不过,让我意外和不解的是,女儿学校却表现出极大的欣赏和支持,老师说学校为有我女儿这样优秀的学生感到惊喜和自豪。

女儿网店的生意正以一种日益红火、势不可挡的趋势在发展,而我也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的一个最本质的问题:父母应当如何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自己”?





女儿在疫情的暂停时光中发现了自己

疫情让昔日忙碌的日程嘎然而止,除了每星期10小时的网课,女儿突然有了大把空闲时间。

幸好各种校外特色网络课程纷纷出现,我给女儿报了写作、数学和编程课,还给她列了一个经典名著阅读清单,同时还制定了中文学习计划。

 “No,you can’t force me!”(你不能强迫我)女儿知道我的安排后,激动得脸涨通红大叫起来。接着发生了如下对话:


我:平时太忙没时间,现在正好乘这个机会把写作和数学深入提高一下,为下半年的竞赛做好准备。

女儿:我对数学和写作没有兴趣,人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也是做不好的。

我:这么长的空闲时间,你准备干什么?

女儿:我想干啥就干啥。

我:你已经八年级了,马上就进入紧张的高中学习了,哪有时间让你想干啥就干啥,你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女儿:我们校长说了,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学习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努力去发现自己,去尝试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我们要从错误中学习成长。




校长在八年级开学典礼上确实说过:八年级是孩子学会探索自己、探索世界的重要时期,父母不要过多控制和安排他们的业余时间,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不要担心他们犯错,更不要担心学习成绩,因为初中成绩与大学录取无关。

在北美这么多年,我和很多华人家长一样,和学校教育理念的冲突会时有发生,每当此时,我倾向于入乡随俗,尊重学校意见,以免孩子陷入困惑。

于是,女儿开始了自我探索的日子。

有一天,快递送来几个纸箱,一打开全是衣服。女儿说她的网上服装店开张了,这是她采购的半成品,她准备加工制作后再出售。宽松运动装是疫情期间青少年的最爱,女儿通过添加近年流行的印染元素,使得她小店的衣服很受欢迎。



整整两个月,除了学校网课和老师布置的作业,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小店经营上了。拍各种宣传视频和照片放到网店,加工制作衣服,跟客户沟通过,到各大网站订购材料。生意越来越好,有一天还拿了很大的订单,让我这个法学博士老妈帮她修改和签订合同。

女儿告诉我,她现在才发现她真正的passion(热情和激情)在于制作手工和销售她的产品,以后不再参加课外兴趣班了,要专心发展她自己的手工制作事业。

她还说学校老师知道了后,觉得她实在太棒了,非常支持她,鼓励她一定要坚持下去,有什么问题和困难还可以随时找学校老师帮助。

女儿说得兴高采烈,我的焦虑却日渐加深。

我不知道学校这么做,有没有考虑过我女儿日后的升学问题;而女儿显然不知道,在八年级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放弃了从事那么多年的课外活动对她意味着什么。

课外活动对北美孩子的升学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按照北美名校的录取标准,学生不仅要全面发展还要有独特个性,优异的学习成绩只是一个门槛,还要有才艺、领导力和社区服务等丰富的课外活动。而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必须还要在某一个或几个领域有突出表现,比如获得一些国际、国内大奖。

和国内孩子拼成绩不同,北美孩子的名校竞争更多的是在课外活动上。当然不同族裔拼的领域有所不同的,亚裔注重学术方面,而体育则是白人的优势领域。看看下面两张图表就可以知道北美父母有多重视课外活动。



从左图来看,北美青少年的课余时间也是非常繁忙的,要从事体育、音乐、舞蹈、社区服务、义工、童子军、课外补习等等。其中最多的是体育活动,大概有73%的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再从右图来看体育上的花费,根据TD Ameritrade对美国30至60岁父母进行的调查显示,63%家庭每月在孩子体育训练上支付100到499美元之间,8%的家庭甚至多达2,000美元以上。

调查还发现,体育训练费用让大部分家庭不得不压缩其它日常开支,北美的父母俨然砸锅卖铁也得让孩子搞体育。

如何通过课外活动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而成为特长?这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讲究的是战略战术,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心血。

父母们都知道不能把自己的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一个普遍流行的办法就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广泛尝试各种活动;初中开始收紧目标,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潜力选择重点发展项目;高中全力以赴出成绩。

女儿从小学过网球、田径、足球、篮球、滑雪、滑冰、戏剧、钢琴、小提琴、芭蕾舞、国际象棋等等。7年级时候,选择了几个优势项目重点培养。

女儿在数学上展现出一定的潜力,几次在加拿大全国数学大赛取得非常好的的成绩,本来计划让她往更高的目标发展。女儿放弃优势课外活动项目,不仅让多年的辛苦和努力白费,也让她失去了日后大学申请的竞争优势。

让我十分困惑的是,为什么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就能让她彻底否定多年精心培育的课外爱好?如果我的课外活动规划是个错误的话,那么,帮助孩子发现兴趣和热情的正确方法又是什么呢?





在“虚度光阴”中寻找最好的自己

当我寻求专家意见的时候,我得到的答案是:激情是孩子自我发现的礼物,而不是来自家长的控制和安排;给孩子更多的闲暇时光,孩子才会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热情所在。

专家们总结了北美课外活动的竞争模式的特点:


  • 一是以名校录取标准为为指导;

  • 二是以专业化训练为手段;

  • 三是父母过度控制和孩子过度忙碌的日程;

  • 四是是费用昂贵。


他们认为这种模式有两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父母们认为只有依靠大量的有固定规则、明确目标或者示范的结构化活动,才能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们无所事事就是在浪费时间。

专家们指出,结构化活动对于促进孩子的认知、学术发展以及各种技能培养很重要,但是,过多的课外活动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会剥夺孩子的幸福感,不利于培养一个独立自信的人。



必须有一个课外活动和闲暇时光的平衡,因为孩子需要在“虚度光阴”中发现自己。只有在充分的休息和放松中,孩子们才有机会认识自己,去发掘他们的内心世界,思考现在和未来,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对世界萌生出一种好奇心和焕发出创造力。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Polly Young-Eisendrath指出,孩子11或12岁之前,正是开始发展自我意识的时候,父母让孩子尝试大量的课外活动有可能影响孩子对自我认识的发展。

Johns Hopkins的Katie Davis教授认为,孩子们可以从事一些没有明确规则和指导的非结构化活动;孩子们也可以什么都不干,无拘无束地沉思和做白日梦,这些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

脑科学也证实了闲暇时光促进孩子思考和创新能力。

当大脑处于静止状态而不是忙于处理信息时,就会启动“默认模式”网络,将生活中所经历的多种体验融合在一起;还可以连接以前未有的思想和想法,从而可以设计出以前从未考虑过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第二个误区是, 父母们往往在升学目标的驱使下,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走向“激情”的特定领域,进行专业性和高强度的训练,孩子也许会有出色表现而如愿走进名校,父母们也以为成功地找到了孩子的兴趣爱好。

但这其实是父母们混淆了专业和激情的概念。因为激情往往是难以捉摸的,处在困惑的探索中的孩子可能会迷失方向。

如果此时取得了成绩或者受到了夸奖,再加上父母不停地问他们是否喜欢时,出于压力或者是想讨好父母,他们会被迫承认这是自己的热情和爱好。

真正的激情是一种梦想,一种全力以赴的热情,并不一定是某项专业性上的成功。父母有意引导和设计的激情不是真正发自内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且还会让孩子错过认识自己真正兴趣的机会。

我也曾经希望借助专业性的课外兴趣班来发掘女儿的天赋兴趣,我对女儿空闲时间喜欢做的事情是忽略的,甚至看不上、不赞成的。而女儿却利用疫情这难得的闲暇时光,以及之前紧锣密鼓的课外活动的缝隙中,倔强地生长出了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女儿从小确实喜欢做手工,她还在一家服装学校学习过,会使用缝纫机和简单的服装剪裁制作。

五年级的时候,橡皮泥(slime)在小朋友中非常流行,她开了家网店出售她自己制作的橡皮泥。由于我觉得她没有艺术天赋,对她的这一切爱好没当回事,也压根没有考虑过帮助她深入发展。

而且7年级以后,随着橡皮泥热度减退,她的小店因生意清淡渐渐地也就不做了。本以为她的爱好就此为止了,没想到疫情给了她一个卷土重来的契机。



我一直自认为还算民主,各种课外活动都会征求她的意见。我还一度以为数学是她的兴趣,因为她已经在数学竞赛学校学习两年了。女儿现在才告诉我,她其实并没有很喜欢数学,只是因为她觉得学起来不费劲,每次获奖都会让我和老师都很高兴,她觉得她可以学下去。

不过,让我仍然心有不甘的是,女儿的爱好能给她带来好的人生吗?能让她成为“最好的自己”吗?她难道不应该给自己更多的机会探索新的爱好吗?我觉得她应该有更好的人生选择。

也有朋友认为藤校会喜欢我女儿那种特别的孩子,可是,经营网店是要实实在在砸下去很多时间的,不仅挤掉了课外兴趣班的时间,很有可能还会影响学习成绩 。而且她的网店是否能顺利经营到考大学也是个问号,她小学五年级开设的小店就因为不景气而关闭。





孩子的“最好的自己”需要父母来看见

纽约时报的《Do You Really ‘See’ Your Child?》一文指出,父母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往往看不到孩子的“最好的自己”,因为父母想看到孩子成为父母希望的那个人,而不是孩子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我希望看到的女儿应该是“学业优秀,课外活动出色,是未来名校的候选人”,我确实看不到女儿的兴趣爱好有什么价值。

但是,女儿学校看到了,他们看到了她的领导力(leadership),看到了她的勇气、自信和毅力。



北美教育中的领导力概念与国内理解有所不同,不是指具体的职位和权力,而是指一个人的品质能力和素质对他人展现的正面和积极影响的能力。

学校老师对我说,学校为有我女儿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这几年,女儿在加拿大全国数学大赛中为学校拿过不少奖,但从没见学校老师如此夸过她,可见领导力的培养在北美私立学校中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女儿在五年级开网店的时候,学校就非常支持她,学校社交媒体上每月推出的领导力专栏中,曾经介绍了女儿的网店和女儿组织的活动,并让她在全校师生面前做了一次演讲,还让她去给低年级的同学现场演示橡皮泥制作。学校还将女儿的网店经营作为案例在加拿大教育界的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分享。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Susan Newman博士认为,追求兴趣爱好的目的不是获得名校的通行证,或者是将来的职业成功;而是找到独特的人生幸福之源。而且兴趣爱好并不一定一生不变,随着孩子的成长,可能会发生变化。



我曾撰文批评亚裔父母的功利和狭隘,指责亚裔父母将优秀的学业成绩--名校--好工作定义为成功,其实我自己也陷入这样的误区而不自知。

如果抛开名校录取标准,从个人成长来看,女儿的兴趣爱好确实带给她宝贵的人生经验。网店经营的经历培养了她独立思考能力和很强的行动力,磨练了她面对困难挑战的信心和毅力,带给她社交、市场营销、团队合作的初步体验,让她有了超越年龄的成熟。

开设橡皮泥网店没能获得我的同意,她通过自己琢磨和向朋友请教,学会了如何注册和设立账户,如何设计网页和宣传自己的产品,还在网上研究各种橡皮泥的制作配方。

她的客户以北美的中小学生为主,常常会发生让人哭笑不得事情,有的会动不动要求退货,比如偷用爸妈的信用卡被发现,也有买了后悔不喜欢的;有的动不动就给你差评,比如自己写错地址收不到货,或者埋怨你赠送的棒棒糖少了几根等等。

女儿从最初的委屈想哭和不知所措已经历练到现在的应付自如。橡皮泥网店的经历也让她有了一点点商业经验,让她在这次疫情中飞快地抓住了商机,顺利地开起了服装网店。

发自内心的兴趣爱好激发出来的能量是惊人的,6年级暑假,当时只有12岁的女儿决定要组织和发起一个橡皮泥展销会。她瞒着我,假扮大人致电给各个社区中心、会议中心和星级酒店寻找会展场所,等到实地查看、谈价格、签合同的时候,她才向我坦白并恳求我带她去。

至今记得酒店经理吃惊的表情,觉得这个小女孩太有勇气了,实在太不容易了,在租金价格上给予极大的优惠。虽然中间经历了种种的困难和危机,很欣慰女儿终于挺住了压力,最后在10月份成功举办。



这些人生收获和名校录取没有关系,但对她的未来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无论她将来是否能考上名校,无论她将来是否真的以经营网店为生,都给了她面对人生风雨的勇气、智慧和能力。

孩子的教育过程不应该是打造名校申请表的过程,而是要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让孩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最好的自己”,让孩子走上属于自己的成功幸福之路。

父母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我也是刚刚开始努力。



参考资料:

1.Bruce Feiler,Oct.2013,“Overscheduled Children: How Big a Problem?”,New York Times

2. Caroline Hogeveen,Aug. 1, 2018,“How Free Time Affects Your Child's Brain, According To Experts”,Romper

3. Susan Newman,Susan Newman,“How to Support and Nurture Your Child's Passions”,Psychology Today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 3500+篇优质文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