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残忍,不是吼骂,不是离婚,而是……

2020-5-17 16:55|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45|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秋葵妈前些时间,四川一位杨女士将丈夫家暴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并指控丈夫常年对她使用家庭暴力,引起了大家的密切关注。杨女士13岁的儿子多次目睹家暴 ... ...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秋葵妈 


前些时间,四川一位杨女士将丈夫家暴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并指控丈夫常年对她使用家庭暴力,引起了大家的密切关注。

杨女士13岁的儿子多次目睹家暴,并出手阻止,却险些被打。

有人质疑:“为什么不离婚?”

杨女士的回答是:“为了孩子和家人而选择隐忍。”

在这个家庭中,父亲认为没有打孩子就是爱孩子,母亲认为维持着婚姻关系就是爱孩子。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相比父母离异和挨打,最可怕的是夫妻关系破裂、爆炸而产生的震荡,需要孩子独自去承受。

在中国的反家暴法中,有一个名词叫做“家暴目睹儿童受害者”,是家暴受害者中长期被忽略的群体。

科学家们在深入了解家庭暴力对儿童造成的伤害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目睹家暴对孩子身心造成的伤害,和直接遭受暴力所受的伤害是相同的。

对于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家长误以为只要孩子没有挨打就是安全的,然而事实却是,孩子正是遭受和挨打相同伤害的“目睹家暴受害群体”。



家庭暴力

会让孩子有暴力倾向并认同暴力

在美国俄勒冈有一个著名的Weaver家族,祖孙三代的男性都是冷血杀人犯。

祖父杀死一对公路上的情侣;父亲则连续杀害女儿的两个闺蜜;儿子持枪杀害好友。

这就是所谓的暴力基因会遗传。

因为祖孙三人的家庭环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从小遭遇或目睹父母实施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就像弥漫在空气中的毒品,不仅会上瘾,还会传染给周围的人。



当孩子遭遇或目睹家庭暴力后,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埋下家庭暴力的种子。

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暴力因子逐渐融入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加上些外因影响,暴力就会显现出来。

正如尼采所说:“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有调查显示,许多家暴关系的施暴者,多半是童年时期遭遇过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而童年遭遇过家暴的孩子,对今后自己家庭的暴力容忍度更高。

可见,童年被暴力所侵染过的孩子,会自然而然地认为暴力能够解决问题,认同并实施暴力。



家庭暴力

会让孩子形成社交障碍

《安家》中房似锦有一次生病休假,同事朱闪闪为了让她安心养病,将所有业务电话改成自己的号码。

这个贴心的举动,落在房似锦眼中,却被怀疑是趁人之危的翘单谋利。



而房似锦思想狭隘,是由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后遗症。

房似锦的童年,是在母亲的嫌弃和打骂中度过的,这让她很难相信任何人。

成年后的她,更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母亲的冰冷使她变得敏感、多疑、难以对别人交付信任。

有些人拼命想逃脱原生家庭能掌控的范围,可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却早已烙印在骨子里。

在一期《演说家》中,女导演黄莉讲述了童年成长经历:

年仅11岁的她,透过门缝看到爸爸对妈妈施暴过程。

后来,妈妈会趁爸爸不在家时,将所有的怒气都发泄在她身上。

她的家庭形成了一个暴力的恶性循环:爸爸打妈妈,妈妈打孩子。

一般人的童年充满了父母的呵护和关爱,而黄莉却在一个暴力恶性循环的家庭中隐忍求生。



年幼的黄莉无法反抗和阻止暴力,这让她充满负罪感,从心底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因自责而形成的讨好型人格,使她在往后的人际交往中并不讨好。

在家暴中成长的黄莉,形成了极其自卑软弱的心理。

这导致她在后来所有的亲密关系中,只会通过一味的隐忍和牺牲,来获取别人的认同,可带来的,却只是别人变本加厉地索取和压榨。

充满暴力的家庭,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导致孩子对人际相处产生了误解。

这类孩子对于今后的爱情和婚姻,都抱有怀疑态度,会比一般的正常人,更加畏惧甚至不敢触碰。



和谐的家庭氛围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儿童心理健康研究所所长说:

“家庭暴力比战争更可怕,因为它发生在一个应该安全的地方。”

家庭本应该是温暖而和平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是舒心且放松的。

也只有在这样松弛的环境中,孩子才能没有压力、无忧无虑地成长。

霍思燕和杜江的儿子嗯哼,就生活在一个非常有爱的家庭中,父母的和谐相处,造就了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妻子的浪漫旅行》里有一期是在泰国录制,恰逢霍思燕过生日。

杜江和嗯哼虽不在身边,却录了一个惊喜视频,在视频中杜江大方表白“我和孩子永远爱你”,嗯哼也说出“你永远是我的小公主”这样暖心的话。



对于爱的表达,他们从不吝啬。

当嗯哼提出“爸爸你爱我吗”这个问题时,杜江给予的回答是:“我超爱你”。

在另一档综艺节目中,嗯哼表示妈妈最常对他说的话也是“我爱你”。

爱,可以滋养出美好的果实。

这一家三口相互之间均衡有度的爱,更是塑造了一个优秀的国民宝宝。

在爱中成长的嗯哼,是一位自信温暖的绅士,也是和任何人都能相处甚欢的交际小达人。



相对来说,一直不被父亲认可的小龙女,就十分悲惨。

从小被强势的母亲严厉管教,动辄打骂,导致离家出走已经屡见不鲜,抽烟、喝酒、滥用药物、出柜的负面新闻,更是层出不穷。

充满暴力的家庭,毁了一个孩子的美好人生。

据了解,她的母亲吴绮莉,也是从小被母亲暴力对待长大的孩子。

法国的卢梭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培育孩子成人的温床。”

在父母关爱中成长的孩子,比一个畸形家庭中成长的孩子,要自信、健康得多。

因为前者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丰盈的心灵,在成长过程中,也能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方向。



别在“垃圾堆”里养大你的孩子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说过:“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思维方式,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真的爱孩子,就先爱彼此,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

一个不和谐的家庭养出的孩子,可能也会成功、优秀、有前途,但一定是不幸福的。

请不要将父母的恩怨,加注在孩子身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者简介:我是耳朵余一,80后宝妈。热爱写作,愿用文字温暖每一个家庭。本文首发秋葵妈妈,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起做有远见的父母!




你若喜欢,为秋葵妈点个“在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