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孩子是自信还是自卑,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2020-5-29 14:04|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56|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孩子自信或自卑,都是后天养成的。你若愿意用心去呵护引导,孩子的世界就会铺满阳光。——鹿妈◆◆◆作者 | 简洁来源 | 超级育儿师(ID: supernanny-ipcn)“你看上一轮好多小朋友都拿到奖品了,你也去试试看。”“ ... ...






孩子自信或自卑,都是后天养成的。

你若愿意用心去呵护引导,孩子的世界就会铺满阳光。


——鹿妈



◆ ◆ ◆
作者 | 简洁来源 | 超级育儿师(ID: supernanny-ipcn)


“你看上一轮好多小朋友都拿到奖品了,你也去试试看。”

“不,我不敢......”孩子使劲摇头,揪着妈妈的衣服死活不松手。
“你这孩子,去试试怕什么?我把你抱上去,你试试看嘛!”

这位妈妈皱着眉头,扳开孩子揪着衣服的手,抱起孩子就准备放台上去。

这个举动吓到了孩子,他扭着身子哇哇大哭起来,妈妈手足无措地把将要送出去的孩子转向抱进了怀里开始哄,止不住地叹息。

怀里的孩子哭得稀里哗啦,台上的孩子拿着奖品眉开眼笑,孩子的自卑或是自信在脸上清晰可见。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且充满自信,可却常常事与愿违。

泰曼·约翰逊说过:

“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我们常把欣赏的目光转向自信的孩子,却把叹息留给了那个自卑的孩子,而这三种家庭,最能养出自信的孩子。





赞赏孩子的家庭
自信是孩子起航的船帆,父母的赞赏是撑起船帆的桅杆。

《极限挑战》里,节目组问了嘉宾们一个问题:“18岁时,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孙红雷毫不犹豫地向前迈步,他说道:“我父母对我的赞赏,所以我从小就很自信,我如今就成了颜王,我要谢谢我的爸爸妈妈。”



黄渤曾在节目里调侃过孙红雷的长相:“柳叶眉,绿豆眼,蒜头鼻子,蛤蟆嘴。”

这长相称不上帅,但孙红雷自信地展现自己,让万千观众记住了他叫颜王,这就是自信的光辉。

父母常赞赏,是孩子自信的养分。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但并不是每个父母都常赞赏自己的孩子,相反,我们总是关注孩子的缺点。

从心理学上来看,人们总对负面的事情有更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负面偏好”。

我们经常提醒孩子的不足,渴望孩子改正缺点,成为更好的孩子,却忘了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告诉孩子“你真棒”。

这正应了心理学的“吸引力法则”,即你想什么,关注什么,担心什么,什么就会来临。

如果说孩子是树苗,那父母的眼睛就是阳光,光照在哪里,哪里就会成长。

当父母看到的是孩子的缺点,那么缺点就成长了;相反,父母看到了孩子的优点,相应的优点也会茁壮成长。

常夸夸孩子身上的优点,优点被放大的孩子会更自信。



正视孩子个性的家庭
父母对待孩子的个性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正视,你培养,他的个性会成长,他的自信会闪亮;

一种是无视,你忽视,他的个性会消逝,他的自信被埋葬。

中国乒乓球金牌教练刘国梁曾在《鲁豫有约》里谈起自己的两个女儿:

“打高尔夫球的时候,大女儿到处跑比赛,还自发要求打;小女儿让她打,不打,逼她打还是不打,我觉得不喜欢绝对不能勉强,没有天赋绝对不能培养。”



大女儿喜欢高尔夫并且很有天赋,那就放手培养,孩子回报的是世界冠军奖杯。

她在镜头前手握荣光并喊话父亲:“我有一个梦想,总有一天我要超越爸爸,今天我想告诉他,我才7岁就得了世界冠军。”

那股拼劲和自信透过屏幕直达人心。



而小女儿不喜欢高尔夫,刘国梁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很喜欢说话和表演,对于孩子的天性,他表示这是很了不起的能力。



于是他支持孩子参加《小小演说家》,小小年纪的刘宇彤在舞台上面对摄像机和观众们毫不怯场,面对主持人们的提问侃侃而谈,手握乒乓球淡定自如,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彩。



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

孩子的个性与生俱来,这就是蒙特梭利所提出的精神胚胎,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

就像《伤仲永》里面的仲永在岁月地侵蚀下却变成了一个平庸的孩子,只有培养才会成长,这颗弱小的种子在父母地培养下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抖索着自信的躯干来迎接人生的风风雨雨。

父母留意孩子的个性,正视它并培养它,孩子会自信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引导孩子不断挑战的家庭
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是自信的开端。

豆瓣高分电影《摔跤吧!爸爸》里面的父亲对两个女儿的最终目标是在奥运会赢得金牌为国争光,为了这个目标他制定了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们分段去挑战。

从打败亲戚家的男孩子,到打败赛场上的男孩子,再到进军奥运,每一个挑战都是一个阶梯。

能看得到希望,通过努力就能够得着,每一条通往目标的道路都是一次成长,带来地是继续挑战的自信与勇气。

维吉尔说过:

“他们之所以做得到,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能够做到。”



有人曾在网上提问:“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成功是一种什么体验?”

网友们纷纷回答:“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花了半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攻克一道数学题时的喜悦和满足。



马克·伯耐特说过:

“成功是会让人上瘾的,成功之后还想有更多的成功。”

利用这种成功上瘾的心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变成挑战。

每一个终极目标又可以分成一个个通过努力就能做到得小目标,孩子在父母地引导下,有了开始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会相信自己不断向上。

教育孩子可以从点滴开始,从小事挑战,自信是开端,决心是力量。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信有着自己独特的分量,它是孩子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是构建桥梁的基石,是护卫孩子的城墙。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父母给予的养料变成了纸上的颜料,孩子的自信或自卑,常常在父母的一念之间。
一个人的自信有多闪亮,源于父母对他的闪光点给予多少赞赏;

一个人的自信有多伟岸,源于父母对他的个性给予了多少培养;
一个人的自信有多辽广,源于父母给他的生活设置了怎样的挑战屏障。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幸福,自信能让孩子扬起人生船帆,应对波浪不息的海面时从容不迫,掌控着操作盘运筹帷幄。

风浪过后,碧水蓝天平和依然。



*作者:简洁,来源:超级育儿师(ID:supernanny-ipcn)。

亲爱的,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



育儿先育己,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女儿派

每晚八点陪你一起成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