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你越吼,孩子越不听话!聪明的父母都懂得这一点

2020-5-29 21:59|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221|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作者|蛋蛋妈昨天晚上跟表姐聊天的时候,说起了这么一件事。表姐常年在外务工,儿子是跟着表姐的母亲和奶奶长大的,今年5岁。这一天,孩子的外婆带着他去买草莓。买完草莓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名熟人,孩子的外婆停下来 ... ...


作者 | 蛋蛋妈

昨天晚上跟表姐聊天的时候,说起了这么一件事。
表姐常年在外务工,儿子是跟着表姐的母亲和奶奶长大的,今年5岁。
这一天,孩子的外婆带着他去买草莓。买完草莓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名熟人,孩子的外婆停下来跟熟人攀谈了起来,也让小男孩问候长辈。
小男孩却拒绝了外婆的要求:
“我又不认识她,我干嘛要喊她,臭奶奶。”

这下外婆的面子上挂不住了,应付熟人几句回到家之后,不给小男孩吃最喜欢的草莓,让他自己反省反省错在哪了。
小男孩在客厅里放声大哭,闹了起来却不认错。



这下小男孩的太奶奶看不过眼,就开始护短了。老人觉得孩子太小,实在没必要这样,给他吃几个草莓这件事儿就过去了。
但孩子的外婆不同意,就是坚持要给孩子立规矩。
两位长辈就这么吵了起来,一发不可收拾。远在千里外的孩子他妈只能干着急,家里起火了却束手无策。
表姐问,如果这事发生在蛋蛋身上,我该怎么办?
其实,关于孩子教育冲突的问题特别常见:
孩子闹腾,怎么说也不听;
长辈或者丈夫也跟着掺和,教育孩子的意见不一致;
事儿越来越乱……

要怎么处理这一团乱麻呢?其实也并不难。
//
教育孩子的边界感
//
首先,我们来谈谈——当教育理念不同的时候,该听谁的?
落到上面的事件当中,好像争执的长辈双方都有一定的道理:
一方认为,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应该给他立上讲文明的规矩,不然长大了还得了;
另一方却认为,孩子还可以慢慢教,这么上纲上线没有必要,差不多就可以了。

而更多的家庭里,争吵多了之后连家庭成员的关系都会受到影响。
那么怎么解决呢?蛋蛋妈觉得这一点非常重要:

  • 明确家长管理的范畴,在单独的事件上以某个人来主导话语权。

其实,如果这件事情太奶奶不插手,也许孩子反省反省就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事也就过去了。
因为本来就是外婆带孩子、教育孩子懂礼貌的道理,一旦插手了,孩子会迷茫起来,不能分辨谁对谁错。
孩子的认知,是建立在家长处事的结果上的。
著名育儿专家兰海也在某个节目中也说过:“在隔代教育中,一定要确认一个话语权。”



否则,这次听你的,下次听他的,孩子还能分辨得清谁对谁错吗?

  • 另外一点,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不要带着情绪去做。

家长之间越是争吵,孩子也会被带入到家长的情绪当中。
家长吵,孩子哭,家庭陷入了情绪化的漩涡,又怎么能解决问题呢?
今年4月份,浙江宁波就有这么一对夫妻。两人在机场吵架后,父亲和母亲各自离开,机场只剩下孤零零的2岁儿子被留在了原地。



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朵是录音机。”
难以想象孩子在目睹了父母吵架、经历自己被遗弃的过程,会对小孩子的心理产生多大的伤害!
吵架和冷暴力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阴影。
在育儿出现分歧时,即使当时有了情绪,事后在孩子面前也一定要心平气和地给出一个答案。
这才是对孩子的正确教导。
//
立规矩的边界感
//
再来说说,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我们必须明确几个点:
为什么要给孩子立这个规矩?它合理吗?孩子能够理解吗?孩子的情绪可以接受吗?
我们要清晰地知道设立规矩的目的,而非把它作为个人的情绪发泄出口。
比方说前文的“不跟长辈打招呼,就不能吃草莓”,就是一种不清晰的规矩,孩子是不能理解的,自然会崩溃大哭。
相应的,还有“不弹钢琴就不能玩iPad”“不做作业就不能看电视”种种,它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规则,而是存在隐形的交易。
相应的,孩子的心中也会形成这样的错误认知:
没有什么相应的规则,只要讨好家长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
孩子不会发自内心去遵守设定好的规则,他们的行为更多地会去趋向自己的利益。
这就违背了我们给孩子立规矩的初衷。



张居正有句话说: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设立规则其实不难,难的是孩子对规则的认可和遵循。
我们家长要做的,则是跟他们一起用小小的手掌,筑立起一道约束行为的围墙。
//
执行规则要温柔且坚定
//
制定好了规则,家长在执行的时候必须坚持去执行。
比方说,跟孩子约定好睡前不能吃糖,孩子反悔想吃、长辈偷偷给着吃,这些行为都不要纵容。
尤其是孩子如果从中尝到了甜头,后面更加会拿这个对付你。
《妈妈是超人》中马雅舒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前脚刚说要给孩子立规矩,后脚孩子一哭又是老样子妥协。



孩子总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家长破坏规则,又怎么能指望孩子去自行遵守呢?
答应了9点必须睡觉,就不能再接着读下一个故事;答应了每天只吃1个冰淇淋,就不能再吃第2个。

根据立下的规则去执行,无论孩子哭闹或者外力的干涉,都不要因此而动摇。
但并不是说我们就得对孩子冷漠以对,孩子的情绪也要照顾到。
规则要坚持,态度要柔和。
等孩子平静下来,试着这样跟ta沟通:
“跟妈妈约定好的事情,怎么可以毁约呢?”“把眼泪擦擦干,我们只能明天再读故事/吃冰淇淋啦~”

以这样柔和的方式替代冷暴力,让孩子具有充分的安全感,又能明白你的坚持。
把握好这个边界,才能更好的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

- END -

*本文为妈妈手册(ID:jqfans)原创,400万宝妈关注的母婴公众号。作者:蛋蛋妈,育儿经验丰富的宝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