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进入梅雨季,气温不高,却是很闷热难受。此时,很适合来微微吐槽一下我们家的“坏”爸爸。预感到未来会经常吐槽,索性就编个号吧!
曼宁姐姐现在5岁5个月,姐姐的教育成长史就是与爸爸的周末斗争史。在与爸爸的斗争中,我和姐姐一条战线,一路打怪升级。爸爸就是那个怪!我们就举弹钢琴的例子吧!

我们家的爸爸碎碎念
姐姐正在玩着积木,爸爸会语重心长地说到,我们去把钢琴弹了吧!
姐姐正在吃水果,爸爸会语重心长地说到,我们去把钢琴弹了吧!
姐姐正在自娱自乐的画画,爸爸会语重心长地说到,我们去把钢琴弹了吧!
...
我们的爸爸,想提醒姐姐练琴,却没能自然的将姐姐周末的活动衔接起来。练琴重要吗?重要到让所有其他活动游戏都为练琴让步吗?重要到丢弃专心,只为一曲五遍的练习吗?
练琴固然重要,它是熟练掌握一项乐器的必经之路。但熟练掌握一门乐器,是孩子兴趣爱好之一。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去探索建立其他的兴趣爱好而不仅仅拥有父母设定的兴趣爱好。当姐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玩游戏,甚至不要求大人陪她一起游戏,我认为姐姐是可以静下心来的独立思考的孩子,此时我们可以在一旁观察,及时给予肯定与帮助,而不是打断姐姐的活动去开展另外一项活动。如果这样做了,是你试图让她为你活,这不道德。
我们家的爸爸总想安排我们
爸爸总能让各个时间都变成催促练琴的绝佳时机,最终,曼宁坐在钢琴旁,这时候爸爸肯定又要找妈妈了,手型应该怎么放,这个怎么弹,我不知道她弹得对不对……妈妈,你赶紧过来看看,曼宁已经坐在钢琴旁了,不要浪费这次机会!
我一直认为,对孩子的陪伴需要有完整性。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需要父母的集体参与。就像我们读书时候,一个学期只能有一位数学老师。此时并非人多力量大。我一直陪同姐姐上钢琴课,练琴,我了解课程的内容与姐姐的掌握程度。所以,我才是陪伴姐姐练琴最合适的那个人啊!爸爸并不需要参与日常练琴。
姐姐每天幼儿园放学回到家,5点开始练琴,45分钟左右结束。我们有自己的习惯,我们不想在周六下午或者周日上午被随意拉过来练琴。我们不愿意改变,也不想被安排。被安排让我感觉到不被信任。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矛盾分歧,便不能很好的形成教育合力。意见分歧带来的不良后果将直接影响在对姐姐的教育上。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分工明确,再去信任对方,再去学会放手。
然而,我们的爸爸也有一点点好。
我们家冷静的爸爸
我是一个焦虑的妈妈,爸爸的淡定一直在给我灭火。
对小孩的教育从你正真拥有她的那一刻便开始了。当一个鲜活的生命来我身边,欣喜过后,我告诉自己,一定会对你负责。当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不能再说曾经的风凉话,“我家的小孩就是要让他从小玩到大,搞那么累干嘛,我们不都是放养大的吗?” 此时的我会变得小心翼翼,时代不同了,小孩子们都太聪明了,不能让她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我带上姐姐超前试听各个兴趣班,每次都焦虑的恨不得立马报名,此时,爸爸总能淡定的看待一切,静下心和我慢慢分析我们是不是需要报这些兴趣班,需要提前这么多来报这个兴趣班吗?姐姐自己真的喜欢这个兴趣班吗?
姐姐4岁开始正式上英语兴趣班,她很活跃的与老师互动着。我也想起了2岁半带她上的英语兴趣班试听课,她是那样的胆怯。一年半的等待是冷静的爸爸帮我们做的正确决定。

我会将我的感受都说给爸爸听,好的坏的。爸爸会为自己解释,爸爸也会肯定我的想法。当然,爸爸也会指出我的不足之处,我会辩解,也会虚心接受爸爸的批评并改正。爸爸妈妈和姐姐妹妹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