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逼孩子“懂事”,是一种很“残忍”的教育!

2020-6-20 12:43|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233|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崔玉涛的育学园常见的疾病问题这里都有答案,点上方蓝字关注。嘿,集美们!我是糖妈~这几天,我真的被一个视频暖到了。一个小男孩,因无意中看到妈妈剖腹产留下的伤疤,竟然心疼到哭了。身边的宝妈们都疾呼:老天爷 ... ...


崔玉涛的育学园

常见的疾病问题这里都有答案,点上方蓝字关注。



嘿,集美们!我是糖妈~

这几天,我真的被一个视频暖到了。



一个小男孩,因无意中看到妈妈剖腹产留下的伤疤,竟然心疼到哭了。

身边的宝妈们都疾呼:老天爷,请赐我一个这么懂事儿的暖心娃吧~

为什么别人家的娃都是来报恩的,而自己家的却是来讨债的。



不得不说,共情能力强,体贴懂事的孩子确实很暖。

但这些孩子相对来说情绪也比较敏感,往往也更需要大人们更温柔、小心地去回应。

01



孩子太懂事,家长要留意

有一种懂事,是孩子天生性格使然,他们就好似一个个体贴入微的“小护士”,性格温和、善良、喜欢帮助别人,如果你拥有一个天然懂事的孩子,那可真的是捡到了一块“宝”啦~

还有一种懂事,是“刻意懂事”,或者说是太懂事,甚至是超越了自己年龄的懂事。

这些太懂事的孩子是有一些共性的,家长要格外留意。

很少主动提要求,不喜欢说“不”

这些孩子很少主动提要求,例如看到喜欢的玩具、漂亮的衣服、美食,很少会哭闹着去要,而是会先观察大人们的“眼色”。

也很少说不,主观意识和表达欲望极弱,完全听从大人们的指令,很少提出反驳的意见,也不怎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过分谦让,特别老实

人多的时候,或者在幼儿园等集体生活中,如果孩子一直都很谦让,特别老实,从来不主动去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家长就要特别注意了。

他们看起来似乎懂事又大度,实际上这却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长久以往就会出现认知偏差,觉得自己不值得。



“顺应”他人意见,更享受赞扬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几个叛逆期。例如,2、3岁的时候逐步有了自我意识;7、8岁的时候进入学校生活;15、16岁进入青春期,这几个阶段的孩子出现叛逆、顶嘴的现象很正常。

但如果孩子在这些阶段总表现地很乖,不管做什么都会刻意顺应大人的心意、甚至有点“巴结”父母,而且特别享受赞扬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留意一下了。

因为在他们心里,别人的意见、赞扬会让自己觉得有安全感,却忽视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02



太懂事的孩子让人心疼

曾看过一期《少年说》,女孩杨栩楠,就是这种太懂事的孩子。

住校期间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从不主动给他们打电话,自己会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会把自己的小任性和小情绪全部都藏起来......



(视频来源于:湖南卫视《少年说》)

她边说话边倔强抹眼泪的样子,太让人心疼。

她在写给弟弟的信里说道:你不必那么懂事,只需要单纯快乐就好。



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能成为亲戚朋友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并在日常生活中教育他们要懂事。

但我们有时候太过于“享受”懂事的孩子带来的“便利”和省心,却忘了其实他们也还是个孩子。

太懂事,也可能是一把“枷锁”。

太懂事的孩子,没那么快乐

太懂事的孩子,他们对别人的需求格外敏感,会认为只有用自己的付出满足他人的需求后,才能换得别人的爱,换得自己在他人心中的一个重要的位置。[1]

有人在知乎上提问:懂事的孩子快乐吗?

我看到的答案是这样的:



他们努力去抑制和克制自己内心的极度渴望,却很少拥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

太懂事的孩子,不懂拒绝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侦查别人的需求并能够给予及时的回应,他们害怕别人对自己失望,也不敢直面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长大后会变成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太懂事的孩子,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6、7岁以前的儿童会出现一种“自我中心化”的心理特点,他们甚至会把身边所有不好的事情都与自己联系起来,把错误归结为自己。

所以他们会越来越懂事,藏起自己的快乐和天真,去讨好别人,慢慢地失去自我。



(图片来源于:韩剧《请回答1988》)

逼孩子懂事,更是一种很残忍的教育。

懂事不应是对孩子天性的压抑,更不是让孩子的退让,满足成年人的面子。

家长要及时体察孩子情绪,帮助孩子打破这种性格上的枷锁。

03



如何打破这把“枷锁”?

有数据表明,孩子85%~95%的性格在3~6岁的阶段形成,这个阶段孩子的性格处于起步阶段,可塑性非常强,所以心理学上也把这个阶段称为“潮湿的水泥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好像潮湿的、还未凝固的水泥,父母的引导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显得十分关键。[2]

所以,面对太懂事的孩子,正确引导,才能破除这种性格给他们带来的枷锁和束缚。爸爸妈妈们一定要记住三个“解锁密码”哦~

密码1:倾听,是开始

再小的孩子,也需要被听见、被看见、被尊重。

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欲言又止的情况时,父母要做到第一件事情就是,停下正在做的事情,放低姿态,蹲下身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引导他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教大家一个很实用的技巧:80/20黄金法则。

就是把80%说话的时间留给孩子,把20%的时间拿来提一些能够启发孩子继续说下去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孩子的听众。

此外,肢体语言比说教更重要。

孩子哭闹的时候,先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一个轻柔的亲吻,这样能更好地安抚孩子的情绪,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更有助于孩子情绪的表达。



密码2:共情,才能理解

有时候孩子哭闹,大人会被他们的表现逗笑,甚至还会继续引逗他们,这些都是十分不可取的行为。

我们需要用孩子的视角去理解、看待这个世界,大人们要学会共情,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绪。

例如,有的孩子心爱的玩具被抢,一方面会很失落,另一方面又怕抢回来被大人说“自私”,所以就会压抑自己的情绪,表现得紧张又难过。

其实这种感觉一点也不亚于你的名牌包包被偷、爱车被划时的感觉。

我们可以这样说:“宝宝的玩具被小朋友抢了,妈妈也有点难过,要不这样吧,等过5分钟,我们一起去跟小朋友商量一下要回来好不好?”

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能言语中伤孩子。



密码3:鼓励和表扬,才能进步

心理学家经过实验发现,孩子总是在无意中按照父母的评价强调自己的行为,以期得到父母的表扬和认可。[3]

鼓励和表扬,是一门艺术,也会激励孩子进步。

我们要多用肯定句去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没有“营养”的生硬地表扬孩子个人,更不能随意地去揭露孩子的“伤疤”。

别再用“你真棒,你真乖”的表扬句了,下面这些实用句式,速速学起来~



孩子啊,你其实也可以不那么懂事和听话;你应该在你现在的年纪,放肆快乐,敢于索取,学会拒绝。

你不必讨好任何人,你更不是任何人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你很可爱,自有你的万丈光芒,请你单纯、天真、快乐地好好感受每一天......
参考文献:[1] 启文.儿童性格心理学[M].中译出版社,2019:90.[2][3] 启文.儿童沟通心理学[M].中译出版社,2019:8.
授权声明: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合作邮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

再看看这些也许对你有帮助的文章:



可能致性早熟、发育落后!不注意这件事,对孩子影响太大了!



冰箱≠保险箱!用错易滋生这种“致病菌”!可能伤害孕妇、孩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