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家里孩子爱告状咋办?别一刀切,分清类型再说管教

2020-6-27 11:41|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45|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内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只要是家里有孩子的朋友,没有不担心孩子的品性和人缘的。虽然孩子都是小天使, ... ...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内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只要是家里有孩子的朋友,没有不担心孩子的品性和人缘的。虽然孩子都是小天使,但有时候孩子们的一些行为还真就特别容易让同龄人反感,比如说告状就是其中一种。而且面对爱告状的行为,家长也不知道该咋办,有的家长干脆就明令禁止孩子这么做,其实这也是不对的。



朋友家里有一男一女两个宝宝,在外人眼里是儿女双全的幸福一家,但孩子究竟有多难管只有她自己知道,比如说儿子就特别喜欢告姐姐的状。有天朋友正在晾衣服,儿子突然跑过来说要跟自己说一个秘密,然后小声的说姐姐正在用手机搜作业答案。朋友知道以后自然是批评教育了女儿,而女儿自然也知道自己是被弟弟告状了,转身就和弟弟吵了起来,还说,你这样以后都没朋友,告状精!

听见女儿这么说,朋友确实感觉爱告状的孩子很容易遭人讨厌,于是也就告诉儿子不要这么做了,谁知道儿子又说自己偏心,这位朋友实在是不知道该咋办了。



说句老实话,孩子爱告状确实容易把人缘搞得很差,但是不让孩子这么做,孩子又觉得自己是非不分,摊上一个爱告状的孩子到底该怎么办呢?其实这个问题不是没有答案,只是首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喜欢告状。为什么孩子爱告状?背后原因不简单,大人小孩儿都要反思

孩子被差别对待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般来说比较喜欢告状的孩子一般都是家里不太受重视,或者在班里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因为平常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仰望被夸奖的孩子,或者被父母教训要让着另外一个孩子,指责不如另一个孩子,心里存在落差感。而差别都是对比出来的,当他们发现别的孩子犯错了,就会特别积极地去告状,希望看见平时高高在上的孩子也受到批评,要是家长和老师能在批评别人的时候顺便夸奖一下自己就更好了。



孩子的思维水平有限

有时候孩子兴冲冲地过来告状,但背后其实并非什么大事,如果换做是年纪大一点的孩子可能就不会以此来告状,所以孩子告状还和思维认知水平有关。比如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他们只能考虑到自己,还停留在一个比较自私的阶段,难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他们只看见对方做错了,却没想到对方可能也是有苦衷,或者换做自己,可能也会这样做。

家长或老师向孩子传输了错误观念

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也会对此造成影响。比如家长和老师如果总是让孩子担任监督员的身份,考察和监督其他孩子的行为,那么孩子就会在这件事情特别积极,并且喜欢用告状来邀功。又或者家长和老师总喜欢在孩子面前捧一踩一,那么被批评的孩子也会故意去挑对方的错。

不管是在孩子的世界还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告状确实都是一件比较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但难道每一次告状都没有意义吗?其实还真不是,孩子的告状也是也有很多种类型的。



告状都是错?分清告状类型再说话,别冤枉了孩子

分享型告状

有一种最单纯的告状叫做“分析型告状”,即孩子本身不是奔着告状的目的去的,只是简单地想和家长或者老师分享日常,而其中无意识地提到了别的孩子,而其中就很可能有让家长老师生气的内容。又或者孩子只是把另一个孩子的犯错当做一件趣事来讲,并没有期望他得到惩罚的意思。这时候孩子毫无恶意,甚至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自己告状了,这种告状家长大可不必太紧张。

求助型告状

最常见的还是求助型告状,像“你再欺负我,再这样我就告诉家长和老师”这样的话大家都听过吧?有时候孩子告诉家长和老师某一个孩子如何如何讨厌,其实也是自己不堪其扰了,才希望有成年人来帮帮自己。这时候孩子的告状也是没什么恶意的,相反,还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



看戏揭发型告状

告状之所以让人讨厌,就是因为总有人是抱着看戏揭发的心思去告的状,而这样告状也很容易由从前两种告状演变而来。即孩子在分享或者求助后,家长大肆鼓励了孩子为自己通风报信的行为,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这样做会受到奖励,便故意带着挑刺的眼光去监督别人然后告状,为的也是看别人被批评,自己受奖励。

所以告状的类型不一样,家长们的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否则孩子可能会变本加厉地喜欢上挑人毛病,或者对重大事情故意瞒而不报。只能说分辨之后的处理也是一门学问呀。



家里孩子爱告状咋办?别一刀切,分清类型再说管教

分享型告状要轻微回应

当家长在和孩子的日常聊天中得知了其他孩子的错误时,可以进行回应,但是程度一定要轻微,就像平时正常聊天一样,而不能把愤怒表现出来。至于后续的处理,最好也别让孩子知道,在批评教育另一个孩子时也别让他知道自己是被告状了。这也就是要保留孩子的纯真,别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告状。

求助型要鼓励

如果孩子是受到了欺负,或者对方的行为容易产生重大后果,孩子才告状时,家长一定要肯定孩子的行为。因为能把生活中的难事分享给大人本身就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如果家长反过来指责孩子告状,恐怕孩子以后就不再愿意和家长沟通了。



看戏揭发型告状要适度纠正

最后,如果孩子告状就是为了看戏揭发,那么家长就要更要打起精神了,因为这不仅容易让孩子现在的人缘变差,还可能让孩子变成小心眼的性格。家长首先可以感谢孩子告诉自己这些,然后反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自己是对方会不会犯同样的错,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明白被人告状的感觉。孩子自己知道告状会让人讨厌以后,自然不会这样去做了。



相信在此之前,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告状是个很不好的行为吧,现在大家有没有新的认识呢?所以孩子看似错误的行为背后也可能有多个动机,动机不同,处理方式也要不同。比如反过来想,爱告状是不是还是孩子正义感强的表现呢?大家对于孩子告状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感谢你能看到这篇文章,如果你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有用,欢迎点下“在看”并分享哦。谢谢你的每一个鼓励和支持!(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