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爸爸去哪儿了?该“回家”了.《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读书笔记(六)

2020-7-11 13:09|发布者: 哭鼻子宝宝|查看: 169|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目录(标黑为本文内容章节)第一部分 高情商教养基石(已分享,详见专辑)1 情绪管理训练——培养高情商孩子的关键2 评估你的教养方式——4种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第二部分 情绪管理训练3 情绪管理训练的5个关键步骤 ... ...
目录(标黑为本文内容章节)
第一部分  高情商教养基石(已分享,详见专辑)1  情绪管理训练——培养高情商孩子的关键2  评估你的教养方式——4种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
◢第二部分  情绪管理训练
3  情绪管理训练的5个关键步骤——问题解决的开始4  情绪管理训练的策略——让情绪表达更有效5 让孩子免受家庭冲突的伤害——家庭成员的情绪管理训练◢6  父亲参与力——高情商父亲养育法则7 与孩子的成长合二为一——高情商培养的5个关键期


读这一节的时候我特别带着一个问题:育儿常识告诉我们,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不可缺位,但父亲也是普通人(还常常不靠谱),和母亲起到的作用有什么本质区别?有什么实验研究结论能证明父亲的确不可或缺、不可替代?

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父亲形象大多都是沉默、严厉、少夸奖、不易接近、爱在心口难开,而一开口就是掷地有声的。但从整个社会上看,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父亲的角色在慢慢转变,2013年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可是捧红了好几位超级奶爸!男人渐渐从养家糊口、一家之主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多地愿意去承担育儿责任。那么,父亲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呢?

父亲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重要?
父亲是男性,男性的力量相对女性大,所以说父亲跟孩子的互动很多是跟体能有关的,比如说举高高,骑肩膀,转圈圈等,而妈妈则选择相对保守的游戏。在户外活动的时候父亲也会带着孩子玩得更刺激更尽兴,他这样做能激发孩子情绪的潜能。当孩子与同伴们相处的时候,他和爸爸的这种情况情绪和相处模式可以得到迁移,孩子会知道如何在和同伴的游戏中快乐玩耍。

这点让我联想到,男性相对而言的确没有女性细腻、周到,所以爸爸照顾孩子自然没有母亲那么无微不至,孩子反而有更多机会大汗淋漓地玩,身上弄脏了也没关系,孩子更少地被唠叨(导致孩子游戏被中断),也让孩子更少地在意一些细节问题(符合孩子的天性)。
爸爸在婴儿时期就参与育儿的,大概率在后面的日子里会持续地跟孩子保持紧密的联系。作者以一些调查研究为论据说明父亲参与对孩子有好处,比如:“5个月大的男婴与爸爸有很多的接触,就会在陌生人面前显得更加自在”。但从情理上来讲,一个从婴儿时期就参与养育孩子的父亲是合格的,会让妈妈倍感安慰,能促进夫妻感情、家庭和谐,自然会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因此不管父亲的角色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个角色都不应缺席。
作为父亲应该怎么做?改变“严父”的形象,避免指责、羞辱、贬低、强势。
一项研究证明,经常和爸爸一起玩体能游戏的孩子们在同伴中更受欢迎,但要注意,只有当父亲喜欢与孩子玩体能游戏,但又不爱指挥,不强迫孩子去做什么时,他们的孩子才真正受到欢迎。如果爸爸是那种喜欢体能游戏但又爱发号施令的父亲,这些孩子的受欢迎程度更低。因此,爸爸更应该去学习本书的情绪管理训练法,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最起码达到能够理解“不能以男子汉大丈夫”来要挟孩子不哭的程度。


非常喜欢书中鹰架式(脚手架)的概念,它倡导父母把孩子每一个小小的成就,视为孩子自身能力不断提高的证据。在本书第四节的内容中(你的“权力基础”是什么?如何做到“忽略养育任务”?《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读书笔记(四))作者提到情绪管理型家长对孩子的称赞非常诚恳、具体,从而能正面引导孩子的行为,就是鹰架式教养的其中一个内涵。武志红曾经在他的心理课中提到:满心的喜欢是对孩子最好的馈赠。我们对孩子是欣赏的,是满心期待的,才能激发出孩子最大的潜能。

如何提升父亲参与度?
让丈夫自主选择照顾孩子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放权。

①要避免在他固定尿布、摇奶瓶或包裹婴儿等正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批评、唠叨、指手画脚,告诉他这样不行,那样不对,这将大大打击爸爸的积极性。

②提前做好分工,避免让爸爸做一些他实在不擅长的育儿工作,导致矛盾产生。

③在日常多给爸爸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

从实际出发,我认为第一点应该是最实用的,因为这是作为女性及母亲难以真正达到的境界。作者告诉我们,作为妈妈应该懂得,各种不同的照顾方式都能让婴儿从中受益,这当然也包括更男性化的方式。男性化的照顾方式充满乐趣,有更多的体能锻炼,更少的行为限制。

这让我想起,爸爸给孩子洗澡我几乎没有干预过什么,后来偶然发现,他给孩子洗头的时候是直接用花洒冲掉泡泡的,而我仍然用洗头帽。要知道虽然洗头帽冲洗起来方便,可每次给孩子系上去的时候我心里都是略过一丝烦躁的,显然爸爸的方式比我的简单粗暴多了。所以我特别感慨,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局限性,爸爸带娃也会有惊喜和收获。

爸爸的参与度究竟多大才算合格呢?
对此,作者说很难给出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当然不止于偶尔陪孩子玩玩篮球、去趟游乐园或逛逛动物园。父亲需要投入更多——参与孩子生活的最佳方法,就是心理学家罗纳尔多· 利凡特口中的“家庭生活”,每天的吃饭、洗澡、穿衣和照看。“正是通过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女人的工作,才让父亲真正地融入孩子的生活,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利凡特这样写道。

最后,我们不妨看看书中描述的三种父亲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各位爸爸你们希望成为那种?(当然,母亲同样可以参考,父亲和母亲都应该去和孩子建立良好互动模式)













恭喜你读完全书的6/7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