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父母说往东,孩子偏往西?破解“白熊效应”,不妨“顺着”孩子

2020-7-17 13:04|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86|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都是免费订阅,请您放心关注。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 ... ...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都是免费订阅,请您放心关注。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姐姐家的孩子现在已经上幼儿园了,但让姐姐十分头疼的就是孩子华华有时候不怎么听话,你越是不想让他干什么,他就越想要做什么。比如,刚烧的开水很烫,已经告诉他不要碰,但他最后还是碰了一下,手上烫了一个泡。小区楼下的花坛最近正在翻修,上面写着不要随意踩踏。姐姐也会不时地提醒孩子要注意一下,走路的时候绕道而行。但是前两天放学回来,华华还是一脚踩到了花坛里面,不仅破坏了里面的路,而且脚上都是水泥,弄得满地都是。当然,看到这种情况,姐姐也是很苦恼,一开始教育孩子的时候,他就会跟你唱反调,如果硬是不让他做的话,就开始哭闹或者摔东西。其实华华这样的举动是有迹可循的,可以用心理学上所说的“白熊效应”来解释。




一、孩子的逆反心理与“白熊效应”有关

孩子在生活中总是喜欢跟家长们对着干,父母说往东,孩子偏往西。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生活习惯来遵守,并且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但是有时候事情却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孩子们喜欢和家长唱反调,而这种逆反心理就是和“白熊效应”有关的。

“白熊效应”是一个心理学家做的一个实验,有三组人分别看关于白熊的电影,看完之后对他们说不同的话。第一组说“你们要记得那个白熊”,第二组说:你们可能会喜欢上那头白熊,第三组说:你们千万别去想那头白熊。一年之后,这个心理学家去询问这个实验结果,问谁能记得住之前的那个白熊,结果居然是第三组。本来想要忘记的事情,但是最后却记住了它。



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小孩子,在家长的教导下更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而我们经常所说的青春期的孩子就容易出现“叛逆”的性格。家长们不希望孩子在未成年之前早恋或者抽烟,一定要好好学习,但是很多孩子却没有做到好好学习,反而和早恋、抽烟等一些不好的习惯全都沾染上了。当然,这种情况是不好的,因为很多家长们总是喜欢否定孩子,不让孩子做这做那。那么,顺着孩子就是好吗?




二、父母也不能一味地顺着孩子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以为不让他一些事情,就是对他不好,或者没有好好地爱孩子。所以有些家长就开始顺着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去生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孩子内心的逆反心理,并且能让孩子感觉到很开心,培养他们自主选择和责任意识。比如孩子很喜欢跳舞,就遵循她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好。


但作为家长不能什么事情都要顺着孩子,因为有时候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决定是不好的,他们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很多事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利弊好坏,所以家长一定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比如不要背后说嘲笑别人,不要沉迷于游戏等事情,都是不能顺从孩子的。当然,对于“顺着孩子“这件事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在尊重孩子选择的时候,我们也是需要把握住一个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三、父母怎样才是正确地“顺着孩子”

  • 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一些叛逆的情况,很多时候是孩子的意见被大人给剥夺了,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权利,这一点家长要意识到。当你剥夺了孩子选择权利的时候,他就会出现逆反心理。每次爸爸给孩子拿来的水果,孩子总说不想吃,这也让家长们很苦恼。但是后来,爸爸将家里的苹果,香蕉和葡萄都拿过来让孩子挑选的时候,他很快就做出了选择,并且吃得津津有味。其实这就是刚开始爸爸直接拿水果给他吃,没没有询问孩子的意见。而后来,征求孩子意见之后,他觉得爸爸很尊重自己的选择,吃的自然是很开心的了。
  • 学会有效地交流和沟通
任何时候,有效地沟通都是了解双方内心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对于孩子们也一样。只有用对方法,有效地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总是不喜欢吃饭,家长们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很头疼的。每次都会说“不要吃零食”,但是孩子最后还是喜欢吃零食。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换一种方式,跟孩子普及一下吃饭的好处和零食的坏处,并且举例身边孩子的事情,说明吃饭能够防止生病,还可以长高,成为大人等。这样孩子肯定机会乖乖吃饭的了。
  • 给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空间
一些事情,只要没有违背一定的原则和道德问题,都是可以顺着孩子,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孩子比较喜欢画画,那就可以让他在不影响学习成绩的情况下培养这项爱好。这样才能让他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其实,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在与孩子交流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味用简单粗暴的否定信息教导孩子,孩子很容易在“白熊效应”下表现出相反的行为。父母要采用直接而正面的教育形式,让孩子接受更多正确的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爱我请给我”在看“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