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高考成绩公布:“你以为名校在挑孩子,错!其实是在挑父母.”

2020-8-7 19:32|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44|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每年高考放榜之后,对于高考状元家庭出生的研究便会层出不穷。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就曾直言不讳地说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 ... ...


每年高考放榜之后,对于高考状元家庭出生的研究便会层出不穷。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就曾直言不讳地说到:

“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我父母是外交官,从小就给我营造一种很好的家庭氛围,包括对我学习习惯、性格上的培养,都是潜移默化的。 ”

一个高考状元的成功,不仅仅归结于孩子的努力、老师的付出,其实更多的是父母日复一日在学习习惯、性格上的深远影响!

换个角度,一个孩子,调皮捣蛋、打架生事甚至是走上歧路,别人不会说老师没教好,只会说“这个孩子没家教”。

因为有其父必有其子。



我们都以为,名校录取是在挑孩子,其实是在挑父母。

因为父母前半生的样子里,往往藏着孩子后半生的结局!

研究表明:孩子在18岁之前,家庭教育的影响比例超过60%,而学校的教育只占30%,剩下的那不到10%,来自社会教育。

不可否认,一个人的家庭对他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从最开始的受教育水平,到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育,说到底还是拼爹妈的!



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

有位学者曾组织过一场活动,他邀请了几十位在教育孩子上受困的父母,请他们认真思考自己和其父母性格的优、缺点,并客观地在纸条上一一列举出来。

当人们冷静下来,认真地去思考这个问题时,他们发现,自己的脾气和性格,与其父母的相似度简直惊人。

回过头再看看自己的孩子,面对的仿佛就是童年时期糟糕的自己。

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

也许你不愿意承认,可事实上,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深入骨血,你的孩子无法摆脱你的影响,他们的行为里永远藏着你的影子。



有这样一则笑话:

有个孩子在学校,总是因为一丁点矛盾就和同学打架,被叫了家长。

孩子他爸一到学校,二话不说抡起巴掌就开打,边打还边说:

“你个兔崽子,到底跟谁学的,遇到事儿就不能不动手吗?”

笑罢,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参加家长会,有位老师说的话令我至今印象深刻。

他说:“你孩子在学校的样子,就是你的样子,我看到孩子就知道你们的家庭。”

你蛮横,孩子就会无赖;
你拖延,孩子就会懒散;

你贪婪,孩子就会不知足;

你暴戾,孩子就会冷漠;

你霸道,孩子就不会尊重他人。



几句话,醍醐灌顶。

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什么样的父母。

比言传身教更有用的,是以身作则,这是教育里最简单实用的道理!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则是家庭的倒影

最近,有位朋友十分苦恼地向我抱怨,自己的儿子真的太不让人省心了,一点都不争气。

“功课上马马虎虎,特长班的学习三心二意的,马上就要期末考试,却只想着玩手机打游戏,我们夫妻俩每天累死累活的,真是枉费心血啊……”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听家长们吐槽了。

阿和老师总是会在后台收到一些留言,大家为了孩子的事焦头烂额:

“不指望他考第一第二,好歹得80分吧,每天守着他写作业,他倒好,还没开始写就先哭上了……”

“送我女儿去上学,眼看要迟到了,她还在穿鞋子。我就催她,能不能快一点,然后她还是磨磨蹭蹭,我气得直接冲过去把她整个人提起来……”

似乎大部分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有些许的不满意,他们懒散、磨蹭、无理取闹、不勤奋、不好学......

我想起曾刷爆网络的一张图片:



地铁上,一位母亲痴迷地玩着手机,旁边的女儿伸长了脖子看着。

而邻座的母亲在陶醉的看着书,孩子也沉迷在书里不受外界干扰。

你看,家长“以身作则”读书,孩子也会读书。家长“以身作则”玩手机,孩子也会痴迷于此。



我国大型教育记录片《镜子》里有这样一段话: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更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是问题家庭;

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是问题父母。

若你的家庭氛围是看电视和玩手机,那孩子迷恋游戏,不学无术,一点也不奇怪。

若你周末宅在家里,不读书,不运动,什么也不做,孩子日后成为好吃懒做的人,也不奇怪。

若你自己对生活得过且过,早就失去了学习新事物的热忱,却把孩子的生活用钢琴绘画游泳奥数填得满满的,那你的孩子,大抵也是很难学有所成。

孩子是我们的镜子,也是家庭的倒影,他最可能的成长方式就是“复制”现在的你。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人们常说,父母前半生的样子里,往往藏着孩子后半生的结局,现实也在一遍遍印证这个道理!

被夸“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董卿,今日的才华和气质,得益于她几十年读书的好习惯,而这个必须归功于父亲的耐心引导。



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父亲,自己就酷爱读书,也顺其自然地从小让董卿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每年寒暑假,父亲都会给董卿开列一个书单,父女俩一起相对而坐,侃侃而谈。

这才有了今天的董卿。

而她现在也把读书的习惯,当作家训一样,送给了自己的儿子。



她在节目里说起自己的育儿论:

“回忆是时间的礼物,而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先做什么样的父母。”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郎朗的故事,父亲像上了弦的发条,十几年不停逼出了一个钢琴大师。

这桥段听起来和每一个督促孩子练琴的中国式家长一样,但没多少人知道,“狼爸”自己也是个勤学苦练的人。

他中学毕业后,先后在工厂、杂技团和部队文工团工作,拜师苦练二胡演奏。

把儿子栽培成钢琴巨星后,他在音乐会上,和儿子合奏演出。

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受得到,他有个了不起的儿子,但他自己本身就很了不起。



道理太过简单直白了——

如果我们自己不是好学上进的父母,却要求孩子废寝忘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时候,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你什么样,你孩子就什么样;你的眼界,决定着他迈出的脚步;你的行为,就是勾勒他人生的画笔。

千万句谆谆教诲,不如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



你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谎言?”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是:

“这句话不是谎言,只是用错了对象。”

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你就是孩子的起跑线啊。

研究表明:孩子在18岁之前,家庭教育的影响比例超过60%,而学校的教育只占30%,剩下的那不到10%,来自社会教育。

优秀的家长,多是终身学习者,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常出入高素质社交圈,以身作则,带头完成希望孩子可以做到的事情。

当你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习惯,但你沉溺书本而不是手机,但你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当你善良温柔对生活充满热爱……

你的孩子也会遵循这些轨迹,成为那个无比优秀的孩子!



东野圭吾在《时生》里写道: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我们都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都只能尽量打好它。

是的,我们无法选择拥有什么样的父母,但却可以选择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易事,这场漫长的修行里,你唯一需要坚持和事情就是做好自己,以身作则。

家长和孩子必读!《换个角度看华一》读者可关注新父母在线微信公众号发送“华师一”购买。(未完待续)


★新父母在线:帮您解决孩子上网成瘾;隔代教育关系调适;组合、单亲家庭教育策略;父母拆台教育观念不一致;孩子成长规划;大宝二宝亲子关系沟通;孩子叛逆、厌学、说谎、做作业拖拉、早恋等;孩子运动、阅读、理财、劳动等良好习惯培养;各科学习方法指导;0到6岁孩子养育问题。关注公众号,一对一咨询解决亲子教育难题。★新父母在线课堂将每周开展【公益直播课】,详情请关注公众号。
- End -

粉丝福利

●胡爸教子法 |《点石成金》第19集:怎样培养有教养的孩子?

●胡爸教子法 |《点石成金》第20集:如何平衡隔代教育的伤?

●胡爸教子法 |《点石成金》第21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胡爸教子法 |《点石成金》第22集:不要贸然报基础学科!

●胡爸教子法 |《点石成金》第23集:校园霸凌就在身边!

●胡爸教子法 |《点石成金》第24集:出生顺序严重影响孩子发展。

●胡爸教子法 |《点石成金》第25集:孩子的观念是通过谈话塑造的!

●胡爸教子法 |《点石成金》第26集:孩子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

●同在一个班,孩子差别为何那么大?改变孩子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改变孩子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7节习惯培养课

●学霸爆雷!三节课道出其中奥秘,“网瘾”变学瘾,简单易行,家长必看!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