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爸爸,我讨厌你!”这样养孩子,儿女将来都要吃大亏!

2020-8-13 06:17|发布者: 情有独钟|查看: 117|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文| 豆妈来源 |豆芽妈妈(ID:mumdouya)01最近,秦昊爆料汪小菲“重男轻女”的细节,引起了网友热议。在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中,秦昊一人分饰四角把汪小菲“女儿奴”形象模仿得绘声绘色。女儿放学回家,汪小菲第 ... ...




文 | 豆妈

来源 | 豆芽妈妈(ID:mumdouya)

 01

最近,秦昊爆料汪小菲“重男轻女”的细节,引起了网友热议。

在综艺节目《婆婆和妈妈》中,秦昊一人分饰四角把汪小菲“女儿奴”形象模仿得绘声绘色。



女儿放学回家,汪小菲第一时间亲亲抱抱,还不停地问:

“宝贝儿~想爸爸了吗?”



而对于比女儿还要小几岁的儿子,态度却非常凶。

儿子只是在旁叫了一声略显台湾口音的“把拔”,他就立刻严厉训斥:

“叫什么把拔!给我好好说话!爸!那叫爸!”



儿子委屈得要哭了,大S气急,直接骂汪小菲:

“你怎么了?你干嘛?你疯了吗?”

秦昊生动演绎汪小菲一家的画面,戳到了无数网友的笑点。



但也有些人对汪小菲区别对待儿女的做法,提出了质疑:


时代在进步,现代社会应该逐步弱化消除这种性别区别对待的陈旧观念。



事实上,的确有不少父母有着和秦昊、汪小菲一样的想法:

女儿要宠,儿子要严厉!

但是,这样因性别而区别对待的教育方式,真的好吗?

 02

“女儿是亲生,儿子是意外”

抖音上,每一个宠女儿凶儿子的视频,总是会吸引很多人点击点赞。

女儿在脸上乱涂乱画,爸爸笑着配合;

儿子一不小心用画笔碰了爸爸的脸,爸爸马上生气地说:

“跟你说了要在本子上画画!”

女儿用脚踩爸爸头甚至打爸爸,爸爸都一脸宠爱;

而儿子稍微想靠近,爸爸立刻瞪眼,厉声说了一句“滚”,并且一把推开。

家有儿女,这样的区别对待可真应了那一句话:
“女儿是亲生,儿子是意外!”

很多网友看着哈哈大笑,但是豆妈却忍不住心疼被粗暴对待的儿子。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

虽然,我们都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没有爸爸是真的讨厌儿子。

但在儿子的眼里,爸爸的行为就是赤裸裸的偏心:

“只爱姐姐/妹妹,不爱我!”

有一句话说,爱是相互的。

其实,“讨厌”也是相互的。

为什么很多父母都觉得女儿贴心,儿子叛逆?

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了女儿很多温柔细腻的照顾,女儿慢慢学会了如何去爱和关心父母;

而一直受到父母冷落的儿子,只学会了忽视和拒绝,没有真正感受到爱,又怎能期望他自如流畅地表达爱?

 03

爱和规则,不分性别

汪小菲曾在综艺节目《幸福三重奏》中,描述过这样的场景:

如果女儿摔倒了,他会特别伤心难过。



但是儿子摔倒了他不仅不心疼,甚至会因为他哭而发火。



面对挫折,不想让儿子哭,想要培养儿子坚强,那女儿呢?

女儿在以后的人生中,不要学会坚强吗?

宠爱女儿没有错,但是这种宠爱里同样也应该有规则,否则就是溺爱不自知,爱得越深害得越深。

前段时间,央视报道“女大学生毕业十年不工作,理直气壮在家啃老”的新闻,让人震惊。

不仅十年来一直靠父母生活,不思进取,还常常和父母争吵,情绪激动时更是拍桌子辱骂父母。

“生我就得养我!”

当父母想尽办法劝她出去工作时,她却总用这一句话来搪塞。

丝毫没有羞愧心的她,还说自己“啃老”是一种社会现象。

惯子如杀子!

原来这对为女儿操碎心的父母,十年来不停为女儿工作奔走,但是换来的却是女儿各种不想上班的借口。

溺爱女儿等同于折断了她的翅膀,让她无法自力更生,只能做一个事事依赖父母的“巨婴”。

一旦父母不在,一直生活在温室里的女儿如何面对外面世界的惊涛骇浪?

从另一方面说,严格要求儿子,磨炼儿子也没有错。

但如果只居高临下地灌输规则,不仅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严重者还会影响心理健康。

之前,演员杨烁因对儿子极其严苛,令人窒息的教育方式,频频被网友骂上微博热搜。

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他认为孩子没和他走同一方向不对,就命令孩子重新走一遍。

全程不顾7岁儿子的高原反应,一路上怒吼孩子,甚至连衣服没有挽上去,他都要怒目圆睁,对孩子大发脾气。





连同行的“严父代表”陈小春都看不下去,直言杨烁对孩子太凶,劝他收敛一点。



而杨烁却说,“儿子,我觉得就应该严厉一些……”



屏幕前的网友们更被杨烁这种粗暴育儿方式气炸了,有不少人甚至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我爸从小到大也是对我打击式教育,现在的我其实内心超级敏感自卑,从小就觉得连我的父母都不爱我,世上没人爱我了……”



一味严厉只会让孩子觉得不被爱,缺爱,甚至产生仇恨父母的心理。

杨烁就曾在访谈节目中,坦言儿子比较恨自己。





《正面管教》一书中说到:“要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我们需要先赢得孩子的心。”

最好的教育是有松有驰,不宠溺也不严苛。

用尊重和理解去赢得孩子的信任,父母的教育才会有回应。

不管男孩女孩,爱和规则都是父母送给孩子行走于世间的人生礼物。

眼里有执着的光,心中装满爱,孩子才能真正变得强大,一步步走向更好的未来。

 04

好的教育,不贴“标签”

“你是女孩,要懂事听话!”

“你是男孩,要勇敢,不能娇气!”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知不觉地给孩子贴上了“标签”。

女儿,为什么一定要“听话”?

父母允许女儿有不同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培养女儿独立有主见的人格。

儿子,可不可以适当柔弱,撒娇甚至跑到父母怀里大哭?

当然可以!

希望男孩坚强,我们就应先让他学会表达情绪,这样他才能成为一个会控制好情绪,内心强大的人。

好的教育,不贴“标签”,不以性别局限孩子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父母的平等对待。

不管是重男轻女,还是重女轻男,本质上其实都是父母对孩子性别的一种偏见。

有一句话说得好,爱他所示,而非我所愿!

我们的孩子,只是单纯的孩子,而不是被我们定义的“乖”女儿或者“强”儿子。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天性去发展性格,去选择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来源:豆妈,专栏作家,妈妈界的一股科学清流。本文来自公众号:豆芽妈妈(mumdouya),行走的孩子营,专注科普育儿经。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之联系。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