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爸爸,你什么时候死?”

2020-8-19 16:04|发布者: 寶貝地帶|查看: 112|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作者 |看见心理漫画团队💬第17期/咨询师/栏目(番外篇)最后的话《摩登家庭》里有一集,4岁的Joe问Jay“爸爸,我会死吗”,Jay却满不在意地回答:“不会。过去人们大概只能活到二十几岁,现在依靠科技的力量,有机会 ... ...


作者 | 看见心理漫画团队

💬第17期/咨询师/栏目(番外篇)











































最后的话 《摩登家庭》里有一集,4岁的Joe问Jay“爸爸,我会死吗”,Jay却满不在意地回答: “不会。过去人们大概只能活到二十几岁,现在依靠科技的力量,有机会能活到200岁、300岁,甚至更长。” 过了几天,孩子撑着雨伞模仿降落伞的样子,准备从楼梯上跳下去,妈妈Gloria阻止他,他却说:“爸爸说我会永生的。” 爸爸解释说自己不想破坏孩子的童真,妈妈很严肃地说“你这样是会死的”,听完这话后Joe一下子就蔫了,说自己想回床上睡觉。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又一次跟Joe聊了这件事。 Jay说:“我们都会在某天死去不假,但像你年纪这么小的人,会活很久很久。” “但重点是,知道我们会在某天死去是件好事,因为这能提醒我们更珍惜活着时的每分每秒。” “你会难过是很正常的事,因为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 Joe这才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清楚地告诉孩子死亡是怎么回事,会造成多可怕的后果。 豆瓣上有个话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死教育#,底下有条这样的评论: “死亡就是天黑,孩子们在天黑回家之前,必须玩得尽兴。”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棒的回答,坦然地把死亡当成又一次归家,又很好地说明了死亡的意义。 之前发性教育漫画的时候,有读者留言说想让我们也聊一聊死亡教育。 其实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困惑,「如何说」和「说什么」有很多讲究,今天的漫画里也给了一些家长们可以参考的方法。 而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抱持性」环境。
所谓抱持性环境,就是看见、接纳、理解、包容和爱。 这也正是死亡教育的核心。 因为孩子对死亡的不安、厌恶和恐惧,其实是害怕父母对他的爱会消失。 唯有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安全感,他才能更客观科学地看待死亡,更坦然洒脱地面对生命流逝。 点个「在看」,死亡教育这堂课,不该再缺席了。



脚本策划:卢克
插画制图:兹兹
监制:五花鹿、陈毛毛

后台回复文字“漫画”,可查看更多原创漫画哦~

  525心理健康节丨最后2天 

在这个心理学的节日看见心理为大家送上暖心福利
原价19.9元测评1分钱秒杀(每天下午2点、4点、6点、8点开抢)还有首创「治愈新品」,参与活动立享「免单」
活动时间:5月21-25日倒计时2天,还有特殊惊喜哦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活动👇👇👇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