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2020-9-8 19:11|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67|评论: 0
儿童发展学家梅根.古纳尔曾经研究过151名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在对比了孩子入园前的身体情况,发现他们体内的皮质醇(也叫压力激素)水平在入园初期的一段时间骤升,随之而来的,便是孩子们害怕、不习惯、紧张等情绪,在行为上表现为哭闹不止、拒绝上学等。
人对事情的认识和理解将决定他对此的行为反应。
其实,这些也不能怪孩子,因为人本身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当我们的大脑觉察到危险时,大脑就会向身体发出指令,调整身体去应对危险,幼儿园的规矩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这种种不适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危险”的信息,使得孩子用哭闹、抗拒的行为来表示自己内心的不适。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呢?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些积极的社会行为,比如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比如帮助弱势群众,给老人、儿童让座,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与人建立友好互信的合作,看望孤寡老人,安慰受难者,还有捐赠,帮助弱势群体等。
评论
在申请入籍加拿大时,有一个表格是必填的,那就是入籍申请表。入籍申请表根据不同的申[详细]
多伦多和温哥华,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从人口数量上看,一个是加拿大的第一大城市,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