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爸爸和孩子杠起来了,妈妈出手用游戏化解冲突 | 案例分享 【1】

2020-9-22 17:51|发布者: 小小泡泡糖|查看: 115|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点评:马瑞老师 - 温暖记录者爸爸要权威,孩子要自主,怎么办?今天分享的案例来自P.E.T.第二期和《游戏力》研读会学员Kiki和她的七岁男孩。她巧妙的用游戏满足了孩子的自主,也让爸爸最终“放下权威”。我们一起来 ... ...
点评:马瑞老师 - 温暖记录者
爸爸要权威,孩子要自主,怎么办?

今天分享的案例来自P.E.T.第二期和《游戏力》研读会学员Kiki和她的七岁男孩。她巧妙的用游戏满足了孩子的自主,也让爸爸最终“放下权威”。

我们一起来看看案例。黑色字体是Kiki原文,蓝色字体是马瑞老师乱入点评。

Kiki 原文

孩子昨天和孩子爸爸杠上了。

爸爸要求孩子必须完成作业才能吃饭,孩子则要求自主权,觉得必须听爸爸的,不公平。

 所以孩子专门留了一点点作业(三分钟能搞定),说什么也不写了。

孩子爸爸态度也很坚决,不写就全家都别吃饭!

双方态度坚决,抗到了两点。

我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处理,我知道先生很在乎他在家庭的权威性,所以我不想在他生气的时候挑战他。同时,孩子也很在乎自己的掌控权。也很倔强。

(这里形成了一个“紧张之结”。爸爸坚持写完作业才能吃饭,孩子明知道如此,还坚持“特意”留了一点点作业不写。

这“一点点”作业的背后,是孩子“最后的倔强”,是他为坚持自己人生主权做出的努力。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表面上看,是“事”的冲突:

爸爸让写完作业,孩子不写。

其实背后,是“情绪”的对立:

在这个家,究竟谁做主?

当大家都陷在情绪的对抗中时,如果我们依然把关注点投在“事情”上,通常效果不太好。

比如劝孩子:“让你写就写呗,反正很快就写完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或者劝老公:“不写就不写呗,先吃饭更重要”。

“能不能写完作业再吃饭”的背后,是“权力之争”。

作为“第三者”的妈妈,要看到“事情”背后的“情绪”,看到爸爸和孩子真正的需求,一个是“权威”,一个是“掌控感”,所以理解,接纳了双方,所以能够不指责任何一方,想到“游戏”这个办法,才有可能帮到双方。

这也是这个事情最终能够被顺利化解最重要的一步。)

我想,那就试试游戏吧。  我等孩子和爸爸分开时(时间和环境的选择很重要,离开“爸爸”这个变量,孩子会更加放松和妈妈互动),

问孩子想不想玩一个控制妈妈的游戏。

然后我就装作写作业机器人。 闭着眼睛,拿着笔。让孩子发出指令,控制我移动笔,在他作业本上写作业(铅笔,轻轻的写)。

 孩子觉得获得了掌控感,控制我前后移动笔,看我字写的歪歪扭扭,他很开心。

(孩子想要的掌控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很轻易的实现,但是在游戏中,可以。看到妈妈想到的这个方法,我眼睛一热,差点哭出来。同为老母亲,我理解夹在父子之间的纠结。在妈妈甘愿被控制的“写作业机器人”游戏背后,我感觉到对孩子深深的同理和接纳。

游戏虽然是“假”的,但是游戏带来的掌控感和力量感,是真真切切的。

这个游戏对孩子有三个意义:

 1.  满足孩子对掌控感的需求。

 2.  让孩子感觉到有趣,释放刚才吵架的紧张。

 3.  妈妈装傻,孩子更加有自信和优越感。

4.  增加亲子间的联结,联结是养育的基础。关系好的时候,孩子更容易被影响。

 孩子当然知道,妈妈希望他“赶快写完作业,全家人好吃饭”。

在有联结的情况下,孩子会主动配合,完成家长期待。)

 然后他就自己拿上笔,把我写的擦掉。把作业写完了。

(多么让人感动啊,孩子知道“你想让我干什么”,或者“我应该干什么”,所以并不是被游戏“忽悠”了,而是满足了,有联结了,会自愿去做。从中孩子也学到了体谅和配合家长。)

听到笑声,看到孩子主动配合后,孩子爸爸也冷静下来,下楼和孩子道歉。表示自己刚才没有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太凶了…

(一个“良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看到孩子的变化,老公也“软化”了。

“紧张之结”的一头放松了,另外一头,也就放松了)

 感谢游戏力,感谢马瑞老师。

马瑞老师说

这个例子让我特别感动,能真切体会到家庭每一个成员行为背后彼此的理解,支持。

有时候,我们有情绪了,会“放狠话”,会发生冲突。

但是当游戏让我们放松,事情会发生变化。

妈妈的角色好重要,在父子之间起到了润滑剂,粘合剂的作用。

一个家庭里有一个懂沟通的妈妈,真的是能幸福一家——以及孩子的孩子。

游戏力是什么? - Sunny老师说

每次P.E.T.工作坊遇到有低龄孩子的父母,我都会建议他们多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连接。

开始他们总是很为难地说:

“不会玩,怎么办啊?”

从那时候起,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请小师妹、“游戏大王”马瑞老师来教大家怎么“返老还童”,可却受阻于太平洋这遥远的距离。

这次疫情终于促使马瑞老师从线下走到了线上,为我们洛杉矶的P.E.T.老学员和新朋友们开办了第一期游戏力线上研读会。

以上的案例就是KiKi同学参加研读会第一天的收获。

之所以如此青睐游戏力, 一方面是因为它来自于P二代(P.E.T.家庭培养出的孩子)科恩博士,图书风靡全球,斩获大奖, 并在世界上掀起游戏力的热潮。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我看到了,

游戏力 是 灵动轻松的P.E.T. ,

P.E.T.是严谨逻辑的游戏力。

如果能结合起来,会如虎添翼,交相辉映。

结果怎么样呢?来看看学员反馈吧:





















滑动查看更多



全是好消息

为了响应全职工作的父母们的呼吁,第二期马瑞老师北美游戏力线上研读会将安排在周日下午,从9月27日开始。

请大家联系课程助理Linna报名。第一期研读会还没来得急写海报就满员了。请大家抓紧噢。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也别着急,Sunny老师将在十月初继续开设《解码青春期》研读会第三期,再续前两期好评如潮的记录。

还有更加令人兴奋的消息!

 为了给Sunny老师的P.E.T.学员和朋友们一个交流、分享和实践P.E.T.的平台,属于父母们自己的阳光亲子俱乐部成立了!!!

从下图俱乐部秋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安排中,希望您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精神家园。

真诚的邀请大家来参与自己的俱乐部活动,做一个会沟通的妈妈,做亲子之间的翻译和桥梁,以一己之力,幸福一家人,乃至一个家族。





扫码

 加入我们的活动



想报名或了解阳光亲子俱乐部课程和读书会的朋友,请扫描左边的微信二维码,联系俱乐部秘书长Linna。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