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家长应如何教会孩子面对生活的暴击?

2020-10-20 21:11|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814|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10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随后,有网友发现了这名学生疑似在私人微博上发布的告别信。在告别信中,他讲述着自己的种种不如意与挫败:导师喜欢长篇大论,实验仪器隔三岔五坏掉 ... ...
10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一名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



随后,有网友发现了这名学生疑似在私人微博上发布的告别信。

在告别信中,他讲述着自己的种种不如意与挫败:

导师喜欢长篇大论,实验仪器隔三岔五坏掉;

因为疫情,学习时间紧迫,自己可能要延迟毕业;

他觉得自己“笨、懒、没用”,那么就消失好了;

……



戳中所有人的,是他告别信的结尾。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希望所有的朋友都顺利,愿祖国繁荣昌盛,来生只愿能够做一只猫。

短短几句话,让无数人在微博的评论区里泪奔。看得出他曾经也是一个温暖的人,在生活给了他无数次打击后,选择了结束生命。

一位网友留言:我朋友有家猫咖,二楼阳台左边门没关,家里有哥哥姐姐四五位,脾气都很好,你记得来。



其实在信的字里行间中,没有发现导师和学校明显的过错;疫情的影响,谁也不能置身事外;生活的小意外,是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

可他却选择了自杀。



近些年,由于心理健康引发的问题屡见不鲜。青少年跳楼自杀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心理健康问题似乎一直都被忽略了 。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

有研究结果显示:排除痴呆,中国六大类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酒精/药物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的患病率达9.3%。

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20万人。

专家表示,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超过70%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治愈。

青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对生活中的打击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正确面对。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当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需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

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比成人更复杂,达100多种。

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主任周波指出:有的孩子得了自闭症,那他再长大一点的话,有抽动症。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现在的中学生,因为学习压力或者是家庭教育等等的问题,出现情绪不好甚至有自伤这么一些情绪,还有特别厌学的、不愿意上学、网络成瘾这样一些问题。

01健全的家庭≠健全的家庭教育
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

所以我们往往忽视家庭教育,认为只要是爸爸妈妈,肯定都爱自己的孩子。
可也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
孩子在幼儿时期会与父母建立情感依恋和情感联系,所以良好的亲子关系至关重要。



很多家长咨询:“我现在的工作特别好,收入也很稳定,但是我的孩子还很小,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我该怎么办?”
工作挣钱,可能永远没有尽头,但孩子的关键期只有几年,错过就是一生,孰轻孰重,一定要衡量清楚。
02人的心理存在发展顺序
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

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择手段,最后奋斗结束,一无所有。
因此,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好好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的成年人造就的。
抚养人对被抚养者:
首先有他生命的决定权;第二还有他物质发展的提供权利;第三,对他照顾的程度也是你决定的;第四,他的个性完全是你造就的,所以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身边大人的问题。
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现在我们的问题不是要教育孩子们,而是要教育身边的大人。
03停下来,或许孩子还有救
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父亲很有本事,通过几年打拼,存了家财百万。
但当他回到家时发现儿子已经长大,逃学,惹是生非。父亲开始管,但根本管不了。



这时候他听说有个专家可以“挽救”这些孩子,于是马上领着孩子到那儿去,啪,10万块钱拍出来,这孩子交给你了,你负责把他教育好。
概括三句话:
第一,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陪伴孩子的时间。
第二,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
要教孩子从小事做起,比如6岁的孩子要学会扫地,收拾屋子;10岁的孩子要学洗菜、摘菜。
第三,找专家帮忙带孩子不如自己亲自带孩子,学习一些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
04没有人性的教育“杀人不眨眼”
在家庭教育的理念中,人性的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什么叫人性?也许这词太大,太复杂,但我认为人性最基本的就是情感。
马加爵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心生感慨。
他极其聪明,悟性很好,在逃亡期间,他在海边录了一些话,其中有一段是讲给大姐的,他说:
大姐你一直这么关心我,但我从来不跟你说太多,不愿跟你说真心话,我这人就这点不好,心里想的总不说出来,但现在我告诉你,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那就是人活着究竟为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在于人生有真情,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我知道我错了。
人这一辈子,生命是通过爱才诞生的。
你长大的每一天,有多少人给你提供支撑?
你吃的、用的都是爸妈自己做的吗?不,那是通过全社会很多人的努力才得到的,而整个社会的支撑就是一份情。
那么,人的一生如果没有情的话,不就成了行尸走肉了吗?
马加爵这番话,是到了绝境体会到的领悟。
二战后,有位中学校长侥幸从集中营里逃了出来,他给所有老师写了一封信,说:
我亲眼见到了人类不应该见到的事情,毒气室由专业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高中生大学生枪杀焚烧,看到这些令我怀疑:教育是为了什么?
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有意义。
05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
性格这个词,如今似乎越来越被忽略了。

很多家长经常问的问题是,孩子学习分数怎么样,我孩子上什么学校怎么怎么样,同事之间只要谁家孩子高考,就问考上没有?考哪个学校?
我从来不问别人这样的问题,因为智力在一定层面上是天生的,我们只能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
那什么是后天可为的呢?那就是性格。
成年后,一个人在厨房里做厨师和在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本质上没有差别,都可以养活自己,都可以活得很有尊严。



那么差别是什么?是这个人可爱不可爱,能不能帮助别人,对别人是否有爱心。
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虽然我们需要聪明,需要学历,但那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很善良,这种善良既救别人,也是他自己的一个福分。
06只要有一种信念,就什么艰苦都能忍受
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赵国秋说:“我们需要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启动危机干预预警系统,将心理危机干预应用于青少年群体的各种突发事件(如自杀等)的善后处理中。”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重新审视网络社交对年轻生命建立架构和意义的影响。“火爆的短视频行业背后,是一场对青年群体的孤独收割。”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刘馨蔚认为,孤独经济的兴起和年轻人自闭式社交的泛化背后,是日益庞大的空巢青年。
孤独感泛化、低欲望心态蔓延、厌世自杀……为了摆脱这种惯性,必须帮助年轻人与网络社交达成“和解”,帮助他们走出“信息茧房”效应可能带来的极端化倾向。



最后,我们必须想办法说服伤痕累累的年轻生命,尽管看上去并不理想,但总还有其他的选择。绝大多数时候,“痛苦地活着”会比“死亡的解脱”更有意义。
上世纪70年代,穷困潦倒的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在画室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差不多同一时期,正在承受残酷迫害的中国著名女作家丁玲却没有选择自我了断,而是一边劳作一边坚持创作。
多年以后,她穿着朴素的白衬衣,坐在一把老藤椅上,这样回忆起自己的选择: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就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版权声明:来源网络,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并表示歉意,谢谢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