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再次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第二波防疫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今年不平凡的日子里,加拿大的医疗系统是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的;在新型传染病的防治过程中,又都有哪些成功之处和出现的问题。希望这些经验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借鉴,也能帮助我们树立起抗击第二波疫情的信心。 今年年初,中国武汉爆发新冠疫情之后,加拿大医院内的感染办公室就已经开始密切地关注事态的发展了,并且通过内部会议来及时加强院内相关信息的沟通。 三月初,在加拿大全国病例数不足百人的情况下,加拿大政府出台了新冠的检测政策:民众无需健康卡和保险,都可以免费得到病毒的检测。这一政策,体现了加拿大全民免费医疗的优势,也是对每一位居民人文关怀的具体表现。 北美的新冠防疫策略是“压平曲线”,希望通过控制病例数的激增、从而防止出现挤兑医院资源的情况,继而保证了中、重症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治。在这样的思路下,医院对于那些检测出阳性的轻症病人采取了在家隔离治疗的方法。 当时多伦多及周边地区有5家医院可以进行新冠病毒的检测,他们分别是 William Osler Health System’s Peel Memorial site,North York General Hospital, Mackenzie Health in Richmond Hill,Scarborough Health Network,和Trillium Health Partners network in Mississauga。
这些检测中心设立在医院内,与主病房楼分隔开来,有意前来检测的民众需要提前电话预约。通过电话筛查,可以事先排除一些其他有相似症状的疾病。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为疑似患者提供及时的病毒检测,也有效地防止了人群蜂拥而至造成的潜在交叉感染的危险。 3月中旬,随着阳性病例数的增加,加拿大政府在关闭边境的同时,对国内博物馆、图书馆等大型聚会场所发出了紧急状态的禁令。这时,加拿大医院由于新冠检测试剂盒的紧缺,实验室检查改为只检测中、重度症状的患者。这一策略有利于在有限的资源下,优先保证急需医治的病患的利益,但另一方面,也造成流行病学数据的缺失,从而形成了实际感染人数大于官方报道的情况,并且也是造成社区传播的隐患。 同时,加拿大医院开始执行一些规章制度来防止院内的爆发。比如,在医院工作的人员需要凭工作牌进入医院;进医院时,通过询问,对员工进行相关症状及接触史的筛查。 根据当时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加拿大医疗界对阳性病人采取了droplets(飞沫传播)和contact (接触传播)的隔离方法。防护上采取了一般黄色隔离大褂、普通外科口罩、面罩和手套的隔离装备,不提供负压病房和N95口罩。根据研究,密度较高的病毒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喷射会造成气溶胶的传播,医护人员只有在aerosol generating medical procedures (产生气溶胶的医学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时才佩戴N95口罩。从几个月的操作实践来看,这样的措施在临床应用中是可行的。 3月下旬,随着疫情的发展,各家医院出现了医用物资短缺的情况。很多医院开始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建立了新冠专用的捐助平台,鼓励发动群众进行捐款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