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我的孩子是个普通人,但独一无二

2020-12-17 17:46|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96|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当今的中国家长,逃不开的一定是“焦虑”。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要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到孩子大一些,又要考虑学什么、去哪学、怎么学,无论是养还是育,似乎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解决不完的问 ... ...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当今的中国家长,逃不开的一定是“焦虑”。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要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到孩子大一些,又要考虑学什么、去哪学、怎么学,无论是养还是育,似乎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解决不完的问题。

当家长,着实是一个比上班还难的命题。多少成功人士管得了几百人的企业,却感叹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 · · · · ·


01.

刘瑜: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成为一个普通人



前不久,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做了一场关于教育的演讲——《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谈论了中国社会目前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和成功焦虑。

刘瑜用“军备竞赛”来形容当下的中国教育,“你的孩子10点睡,我的孩子11点睡,他的孩子12点睡。你上两个补习班,他上四个补习班。”

在这种“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恶性比较中,孩子的生活彻底被 KPI 化,家长们也疲惫不堪。刘瑜说曾看到家长群里转发的一则新闻,“一位文科出身的妈妈,为了辅导孩子考大学,硬是把自己锻造成了一个理工科的学霸。”



△ 各种培训补习考级竞赛,压垮了孩子

在《三联生活周刊》近期封面报道《“鸡娃”与自驱力:不焦虑方法论》一文中,也以 PET 考试报名系统瘫痪为引子,讲述了家长为了孩子的考学竞争,不惜一切代价,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

PET,全称 Preliminary English Test,也就是剑桥英语二级考试(全系列共五级,是为初级至高级各水平的英语学习者设计的国际英语考试)。通过 PET 考试,意味着掌握的英语词汇量达到3500个左右——而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标高中英语,要求学生掌握3200个单词。

但如今的现实是,PET 已经成为很多一线城市小学生——注意,是小学生,而非高中生——在毕业前必须攻下的目标。同时,还呈现出报考者年纪越来越小,对考试成绩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通过还不够,要优秀,甚至卓越(Pass with Distinction)。



△ PET考试不同分数对应的等级

于是,很多家长在追求“卓越”的路上越走越远,迷失了方向。

家长要摆脱焦虑和迷茫,在刘瑜看来,不妨先从“坚信自己的孩子会长成一个普通人”开始。

为什么焦虑?归根结底,是因为“成功标准的单一化”:孩子从小就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然后上名校、成为社会精英,拥有人人艳羡的好工作和美满家庭。但国内外名校就那么几家,所谓“好工作”也不外乎几类:稳定如公务员;受尊重如医生、教师;多金如金融才俊或互联网新贵……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

这种随波逐流带来的安全感,反而是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人多的地方怎么可能安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必然是“踩踏式的竞争”。

只有放弃追求人云亦云的“卓越”,接受“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的事实——如刘瑜所言,这其实是一个理性人对概率学的尊重——无论家长还是孩子,才能得到自由。自由是什么?是逃离“不知为何”的盲目竞争,让孩子找到真正适宜生长的土壤,用他喜欢的方式自信而快乐地成长。



△ 孩子的笑脸同样重要

“不幸的人都在走别人的路,而幸福的人都在另辟蹊径。”

对于家长来说,与其非把一棵小草培养成参天大树,不如把一颗小草培养成一颗美好而健康的小草。“我作为家长的一个使命就是:沿着孩子的独特性,帮她找到她所欢喜的事,发掘她的比较优势。”刘瑜说。

正如在成年人的职场里,除了 KPI、OKR、升职加薪之外,依然有许多其他东西值得追求:事业的长期价值、全情投入的激情、一心同体的伙伴关系等等;在孩子的世界里,也不应当只有成绩、证书和五花八门的技能,也有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能自得其乐琢磨一整天的兴趣爱好,有温暖善良的品质,无条件信任和爱这个世界的纯真……



02.

娱乐圈“最强妈妈”胡可:

连兴趣都没有,兴趣班有什么意义?


被称为娱乐圈“最强妈妈”的胡可,也和刘瑜有着类似的教育观。她认为,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做他们坚强的后盾,而不是替他们安排好一切。



△ 胡可和孩子在综艺节目中一起玩耍

胡可曾经也摆脱不了妈妈总想管着孩子的惯性。有一次,她给大儿子安吉买了一双鞋,安吉很不喜欢,穿了一次就坚决不穿了,她对此很生气。但安吉反“怼”了她一句:“我难道还不能选择自己穿什么鞋吗?为什么你们大人就可以?”



△ 在一档亲子综艺中,安吉起初不愿意穿妈妈“安排”的雪宝服,胡可也没强迫,而是让孩子自己照镜子看喜不喜欢


胡可被人小鬼大的安吉怼得一下子说不出话来。但想了想,确实是这么回事,为什么孩子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呢?从此,胡可会让孩子自己选衣服、鞋子、玩具,她会提意见,但由孩子决定是不是采纳,主动权在孩子手中。

对应到兴趣班,胡可也会给孩子选择的自由,大致评估后给到孩子一些备选,让他们挑自己感兴趣的,再去试课——“如果连兴趣都没有,兴趣班也就失去了意义。”



△ 胡可近期在微博晒出安吉弹钢琴照

如果说在面对一些人生重大问题时,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而家长能够以人生经验和思考能力,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但这种帮助也只能是辅助和引导性质的,需要与孩子共同协商决定,而非一味说教,或独裁式地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通过参加几档亲子综艺,胡可的两个宝宝安吉和小鱼儿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小明星,但对于孩子未来是否要子承父母业走演艺圈道路,胡可认为孩子的想法瞬息万变,未来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

对于孩子的未来,胡可并没有细致的规划,尤其在学龄前,她希望孩子们“如果想要学可以去学,如果不想学就可以玩。玩应该是最大的任务,要多开心、多快乐。”

“只要在界限范围内,我都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感知世界,不会替他们做决定。”胡可说。



△ 胡可发在微博上的“育儿经”

除了给孩子选择的自由,“体验”也是胡可一直挂在嘴边的育儿关键词。与很多艺人生孩子之后就隐退成为全职妈妈或忍痛交给长辈带不同,胡可从安吉很小开始,就带着他进剧组走南闯北,更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她也惊讶于孩子的适应能力,“他吃得惯、睡得惯,还喜欢。”

胡可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超人妈妈不是包办一切,而是把这个超能力赋予孩子们。其实,家长要做的,就是相信孩子的潜能,然后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这些潜能。



△ 胡可送两个孩子去军校为期两天的体验

一来,这样的“放手”,能够免去自己过多的焦虑。在育儿过程中,往往有各种突发情况,要面对孩子身体上的、情绪上的、心理上的各种问题……有时忍无可忍脾气一上来——连胡可都在节目中透露,自己忍不住打过孩子,可打完就后悔了。之后,在妈妈道路上逐渐成为“熟手”的她,渐渐学会了不管发生什么,情绪都一定要平和,也不必追求完美主义,只有允许自己和孩子犯错,才能共同成长。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有限,对孩子而言,最亲近的人高压式的步步紧逼,也会让他们感到恐惧与疏离,因此,家长退一步,让孩子自己进一步,在自然的教育环境中获得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并享受过程中的一切体验和收获,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放手”之后,家长或许也会意外地发现,原来孩子能做、会做的这么多。比如,胡可在节目中送两个孩子去军校,希望两兄弟能互相扶持,并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和别人相处,管理好情绪。短短两天,小儿子小鱼儿就发生了惊人的转变:进是小哭包,出是男子汉。



△ 从进校前不肯离开妈妈崩溃大哭,到勇敢参加训练的小鱼儿

在小鱼儿进军校崩溃大哭时,哥哥安吉就安慰道:“接受现实吧,弟弟”,然后拉着弟弟的手,一起走向未知的、即将离开妈妈的两天。弟弟走失时在整个菜市场不断呼唤他的名字、和弟弟争吵总是让着、走台阶总提醒弟弟看路……安吉暖心的“宠弟狂魔”形象,处处体现在节目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学习上,哥哥也是弟弟的榜样和“小老师”。胡可曾在微博上发布安吉带着小鱼儿读英语的视频,哥哥教弟弟发“student”的音,有板有眼。



△ 胡可曾晒出安吉教小鱼儿读英语

安吉的英语,已经不是第一次“惊艳”一众网友。胡可还在微博上发布过安吉写给自己的一封手写英文信,陈述想养乌龟的四个理由:自己会喂它、会对乌龟负责任、觉得妈妈也会喜欢这只乌龟、自己会给乌龟换水。虽然笔触稚嫩,也有一些拼写错误,但逻辑清晰,使用了不同句式,还用了“in addition”这样的固定搭配,对一个八岁的孩子,已经相当不错了。



△ 安吉的英文手写信


03.

英语启蒙,兴趣至上,

要让孩子“边学边玩”


无论是刘瑜的金玉良言,还是胡可的身体力行,两位“不焦虑”妈妈强调的都是同一点,那就是作为家长,步步紧逼反而适得其反,重要的是创造环境,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发现自我,发挥所长,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让兴趣和热爱引领着孩子成长,走向更远的未来。

这一点,贯穿着一个人成长的全过程。心理学理论也指出,兴趣是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重要内驱力,对学习而言尤为如此。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耳熟能详的话,是科学巨人爱因斯坦所说。而哲学巨匠、同时也是教育家的卢梭,则提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在许多中国家长育儿方面的“一座大山”——英语学习上,胡可也采取和其他方面一样“放养”式的态度。别看8岁的安吉英文张口就来,6岁的小鱼儿也在哥哥的带领下读英文绘本,胡可并不会逼着孩子疯狂背单词、练习口语。和她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方法一样,她会先精心选择她认为好用的产品,然后给孩子自己尝试是不是喜欢。还是那句话,“如果连兴趣都没有,兴趣班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近期的一档综艺节目中,胡可和其他嘉宾提到了孩子的英语学习问题,并推荐了一款英语启蒙APP——瓜瓜龙英语,可以让孩子边学边玩,激发学习兴趣。



△ 胡可在节目里推荐瓜瓜龙英语

在英语启蒙阶段,兴趣和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根据“二语习得理论”,第二语言并不能通过刻意练习学会,而需要孩子在自然轻松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交流不知不觉获得。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的“关键期”理论也指出,人的大脑发育有自己的时间表,某一特定时期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因而是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而婴幼儿的语言敏感期,在出生至6岁,书写敏感期在3.5-4.5岁,阅读敏感期则在4.5-5.5岁。这也是成人学习外语相对儿童困难一些的原因所在。

胡可所推荐的瓜瓜龙英语,是一款针对2-8岁幼儿的英语启蒙互动课产品,课程包含情景视频、3D儿歌、跟读打分、趣味游戏、互动练习、绘本阅读等功能。

瓜瓜龙英语上的教学课程,主要采用专业北美外教和动画IP相结合的形式,可爱的“瓜瓜龙家族”和外教老师一起,演绎生动有趣的生活小故事,同时又将英语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孩子像追动画片一样学英语,沉浸其中。很多家长都说,“孩子捧着iPad就不肯放手”。



△ 瓜瓜龙家族的小伙伴们

之所以能这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是因为这些动画不是简单的有个卡通人物介绍单词而已,而是真正融入了剧情:大部分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瓜瓜镇的地方,主人公瓜瓜龙Rex是一名来自魔法世界的精灵,有一天误闯入了人类世界,并和聪明热心的博士Dr. Y成了好朋友并一起生活,在小镇上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也认识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最终获得成长。



△ 通过Dr .Y给每位邻居送蛋糕,学习自我介绍的句式

这种“追剧式”的学习体验,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也让他们沉浸在原汁原味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就掌握了知识点。

瓜瓜龙英语的每节课只要15分钟,符合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长,让孩子没有正襟危坐学习的压力,每次上课,就像去见好朋友“瓜瓜龙”一样。丰富的课程内容形式,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抓住,也免去了家长需要“监督”孩子上网课的烦恼。

瓜瓜龙英语的课程,有完整的周学习闭环,帮助孩子巩固知识点,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周七天不同课程安排,形成“学习-拓展-复习-测试”的学习闭环,还采用儿歌、动画、互动练习、绘本阅读、趣味游戏等不同形式,让孩子不仅能“边玩边学”,也保证了学习效果。



△ 每周“学-拓-复-测”的学习闭环

另一方面,瓜瓜龙英语也非常注重课程的循序渐进,单节课会从重点词汇开始,词汇变句型,句型到儿歌再到绘本阅读,把孩子的英语学习串联起来。整体上也设置有一套科学的课程体系,分为三个级别,从K0启蒙阶段、K1基础阶段、到K2升级阶段,分别适合不同基础的孩子,每个级别有相应的学习路径和目标,内容难度螺旋式上升。



△ 瓜瓜龙英语的课程体系设置

这样因材施教的设置,能让孩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一点点进步,有自信自然地开口讲英语,而不会因为课程太难,又有大量枯燥的背单词和反复跟读练习,产生排斥心理。

在孩子的英语启蒙教育中,要想摆脱焦虑和迷茫,不妨试着“放手”,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优先,快乐学习。





瓜瓜龙英语正优惠促销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就能以19元优惠价,

购买原价200元的课程。

10节生动有趣的英文课,

开启孩子的趣味英语学习之路。




(图片来自互联网、视觉中国)

策划:三联.CREATIVE

微信编辑/设计排版:沈艺超

作者:Gemma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