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为什么男生喜欢让你叫爸爸?

2021-1-22 02:14|发布者: 烟灰乱飞|查看: 113|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小红从没想过,她此生除了亲生父亲,还能在之后的人生里,收获三个爸。那是一个风大的冷天,小红开了一把游戏。她玩得菜,很快死了。三个男队友可以复活她,只要她喊他们“爸爸”,不得已,小红多了三个爸。风水轮流 ... ...
小红从没想过,她此生除了亲生父亲,还能在之后的人生里,收获三个爸。
那是一个风大的冷天,小红开了一把游戏。
她玩得菜,很快死了。三个男队友可以复活她,只要她喊他们“爸爸”,不得已,小红多了三个爸。风水轮流转,小红后来也让这三个大男人喊了她“爸爸”。
小红发现自己居然有点上头了,这种互为父子的快乐,是习惯在游戏里祖安队友的她,从没感受过的。
她想再体验一次:one more time daddy~


在生物学上来说,基于血缘关系和基因传承的唯一性,严格意义上,每个人有且只有一个父亲。
而出于心理学上的俄狄浦斯期理论,父亲,代表着力量、征服、占有、强势与权威,延伸到人类交往的社会学领域,父亲即代表着社交上的话语权。
因此无论从生物学还是社会学上,叫别人爸爸,或者让别人叫爸爸,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那为什么小红和她的队友,能愉快地互相称爸呢?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为什么能称呼生物学意义之外的人为“爸爸”?我们为什么能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称之为“爸爸”?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厘清一下,在什么时候,我们会叫别人“爸爸”?
一是,有血缘关系,我们不得不叫他“爸爸”,这种是天生自带的、血缘关系之下、不得不叫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爸爸——“天选之爸”,没得选,我们就不讨论这种情况了。
二是,没有血缘关系,我们还叫他“爸爸”,这是超脱了客观之外的存在,属于社会学的范畴的爸爸,我们重点讨论这种爸爸,也就是后来的爸爸——“后选之爸”。
我回想了一下,我短短的几十年叫爸生涯,发现还真有几个“后选之爸”。
第一个“后选之爸”,是我的师傅。领我入行,教给我赚钱吃饭的本事,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我的第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爸爸。但是,出于敬重和我残存的一些小羞涩,我一般都不当面叫他“爸爸”,只是行为上把他当自己亲爸一样对待,平时嘘寒问暖,逢年过节也包个大红包。
我在社会学范畴的第一声叫“爸爸”,其实是初中的时候。
我依稀记得,天冷、风大、夕阳西下,我和初中基友们去饭堂,遇到了一棵粗且直的大树,瞬间,我就被抬起。
在数次与大树的亲密撞击之后,再硬的汉也顶不住,我求饶了,他们却要我先叫一声“爸爸”来听听。
在疼痛感与羞耻度的拉锯中,最终我不得不龇牙咧嘴对着我的初中同学,叫出了社会学范畴内的第一声“爸爸”,并知道了那个游戏的名字——“阿鲁巴”。


那是一个所有男生成长之路必经的游戏,一个令人十分蛋疼的游戏。
那次之后,我真正融入了初中基友死党们之中,而起哄抓我撞树的、让我叫爸爸才停手的那位同学,成为了我最铁的铁汁,我俩也铁到了现在。
只是那句“叫爸爸”,至今想起来,依然伴随着淡淡的忧伤。
我在社会学范畴的第二次叫“爸爸”,是大学的时候。
在那个时候,我已经可以很轻松地叫出这声“爸爸”了,并且也成为了别人社会学范畴的“爸爸”。
“爸爸,给孩子带个炒米粉”、“爸爸,关个灯”、“爸爸,帮喊声到”、“爸爸,还有华子吗?来一根”……
在你来我往的日常中,我和我的室友们,为了让对方帮忙,互相称爸,互惠互利。


由于这层“父子”关系,我们彼此间有啥好事,也会都想着对方,“儿子,你的毕业设计要不要爸爸给你指点一下?”、“儿子,爸爸发现了一个好东西,拿硬盘来拷给你”、“儿子,这家公司我面试过了,福利挺好的,要不你简历发我,我给hr推荐一下你?”……
这种社会学范畴的“父子”关系,让我和我的室友们,收获了“天选之爸”也不能给的亲密和帮助。


后来,出了社会,成为了社会人,我发现叫“爸爸”更好用了。
公司项目攻破的过程中,一声“爸爸,求帮忙”,就能让你和你的同事们,从彬彬有礼的同事关系,变成一起奋斗打拼的兄弟,而不是互相推诿、害怕揽责的职场塑料情。
甚至在跨公司的客户合作上,一声“爸爸”,也能让合作方客户瞬间肾上腺素飙升、父爱上头,早点给你安排回款,毕竟饿谁也不能饿着他儿子嘛。
“一声爸爸大过天”,只要你愿意喊出来,哪怕你想要五彩斑斓的黑,都能为你搞出来,而且是毫无怨言地搞出来。


“为父”这么多年经历,让我深感,在中国,要混得好,你就要熟谙“爸”道,才能像小红一样,告别祖安,收获快乐。
“爸爸”已经不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像是一个工具人。
正所谓,一声穿云“爸”,千军万马来相见。



当今社交语境下,在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心中,他们是不抗拒叫别人“爸爸”,也很乐意被别人叫爸爸的。
在知乎,关于“叫爸爸”等话题之下,总能激发不少兴奋的回答及评论。






“爸爸”这个词,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通货。
年轻人们尝到了现实世界叫爸爸的甜头,也很乐意在虚拟世界中认爹。在AGC动漫游戏二次元世界里,大神级别的技术型选手,往往会被亲切地冠以爸名:“野爹”、“边路爸爸”、“上单爸爸”......
多年老躺狗们已经深谙了这个道理。他们习惯在想躺的时候,把自己切换成儿子模式,上玩家大厅喊一声“有没有爸爸带我飞”,然后就坐等各种野爹上门带飞。


大多数儿子的运气都挺好的,等来了理想的野爹,化身一道光,带上分摘星。
一般这时候,儿子们也会识相地给野爹的操作点赞,并用一通通五香麻辣彩虹屁,哄野爹们开心,继续带自己飞。


有些彩虹屁放得贼好的儿子,还能额外获得野爹们多年的游戏经验。从蹲人套路到枪法指导,再到如何亲切问候敌方双亲的话术,只要儿子嘴巴响,野爹们都会倾囊相授:“儿子,爹教你怎么用狙”、“儿子,学着点,看爹是怎么教对面做人的”......



当然也不乏有些运气不好的儿子,等来了一些菜爹,骂骂咧咧退出了游戏。
但下一次,老躺狗们依然会问出那一句话,依然期待一个爸。


而在《使命召唤手游》(简称codm)这个游戏里,“爸爸”——这个年轻人们的社交通用货币,更是得到了空前发挥。
由于复活机制的设定,在阵亡的时候,可以被同队玩家救起,从而在游戏里重新复活。因此想要活过来继续游戏,就得求同队玩家帮忙复活。
但对于同队玩家来说,复活已阵亡的队友,是一件需要冒险的事儿。
他们得在队友阵亡的地点,先拾起阵亡队友的铭牌,再进行后续的复活操作。而光是拾铭牌这一点,就有可能导致他们被躲在暗处的敌人击杀。
冒险复活,那这事儿必须得有点好处才能干了,比如叫声“爸爸”来听听,因此这游戏明摆着给玩家们白送儿子。


于是玩家们为了生存,变得很乐意在游戏中,互相称爸。
谁叫爸爸,谁就能复活;谁爸爸叫得越大声,谁就能率先活过来。
你进这个游戏就会发现,“叫爸爸”的社交文化,在这个游戏里,空前浓厚。玩家们热衷“叫爸爸”,在codm,爸货膨胀。
小红就是在这个游戏里,作为一个妹子,第一次吃到了“爸爸”的红利。然后在一声又一声的“爸爸”中,收获了一场又一场跨越父子的友谊。
每当有朋友质疑她的游戏操作时,她就会祭出这个视频,里面记录了在那局游戏中,她如何让三个大老爷们叫她“爸爸”。
自从知道在codm可以当“爸爸”,这个游戏自上线之后,就不断涌入各种玩家,前来寻亲。又菜又爱玩的玩家热衷找爸爸带飞,操作贼6的大神也乐于多认几个儿子。
这虽然是个多人运动的游戏,却竟然很少互掐、互相嫌弃、互相责备,反而意外地因了这份“父子情”,在大神技术与躺狗彩虹屁的互补互助互相融合中,十分团结和谐有爱。
codm,一个硬核手游,就这样活生生被玩成了一个亲子游戏,连官方的宣传片都被玩家改成了“爸爸去哪儿”的风格。




包括各大平台的知名主播和up主,也踊跃加入,前来当爸。
pdd、大司马、茄子、小新组成的夕阳红141小队,进入了codm的使命战场,试图成为对方的爸,一展电竞退役选手的昔日爸气。
虽然最终因为这个游戏的各种魔性芯片技能,集体深陷狗群、耻辱下播,但我相信他们在游戏里,再次听到队友的那声“爸爸”,应该会回想起当年赛场上捧杯时,霸气侧露的高光时刻。




还有更多玩家,把codm当成社交失利后的伊甸园。为此他们还创作了一首爸气饶舌rap:
就像这个视频里rap star唱的一样,在现实中,也许出于生存等需要,他们不得不对自己讨厌的人、势力低头,但在codm里,他们会拉上那些欺负自己的人一起玩codm,让他们叫“爸爸”,弥补社交生活中受的委屈,治愈失衡的心态,找回社交自信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所以,当你的下属找你玩《使命召唤手游》,并一定要拉你玩使命战场模式时,你要仔细想想最近有没有让他加班了,不然你就要做好喜提一个父亲的准备了。
无论是成为生物学意义上的父亲,还是成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父亲,我们在成为别人爸爸的路上,乐此不疲。除了“喜当爹”的那些绿光时刻,没人会拒绝成为别人的父亲。叫出一声爸爸,就能获得诸多社交利好,因此,哪怕是小红这样的萌妹,心中也有一个“爸”梦并乐在其中。
我究竟有过多少位爸爸,又当过多少人的“Bee爹”,其实连我自己也记不清了,但只要我的众孩儿们喊一声,本Bee爹always在。
人人当爸,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不信你进codm里喊一声“爸爸”,你将收获从未感受过的温暖父爱。
你们呢?叫过多少人“爸爸”?又当过哪些人的爸爸?哪次当爹经历最让你快乐?
当然了,如果你没有过叫爸爸的体验,你的Bee爹,不介意成为你的第一位慈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