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孩子考上清华,全靠母亲十字家训!养成3个习惯,孩子受益终身!

2021-2-6 11:26|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94|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前几天,晨妈去看望自己高中语文老师,得知去年老师的女儿从普通的大学本科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硕士,由衷替她高兴。老师说,她从来没有预设孩子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她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自己的潜能 ... ...
前几天,晨妈去看望自己高中语文老师,得知去年老师的女儿从普通的大学本科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硕士,由衷替她高兴。
老师说,她从来没有预设孩子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在她的引导和帮助下,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谈到和女儿相处的秘诀,老师说,她给孩子的家训,只有六个字:“要乐观、多尝试、保持朴素”。
简单的十个字里,包含着老师朴实又闪光的育儿智慧。
都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哪个母亲不希望竭尽自己的全力,托举孩子出人头地、功成名就?
但父母教育孩子,不应该凭借本能去指挥、命令他们,而是要以身作则,用爱意和陪伴来启蒙、帮助他们展开自己的人生。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块白板,后天教育环境的影响,基本就决定了他的将来。
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成就一番事业的孩子,性格、爱好各有差异,但无一例外的,他们的家长,都能够无比认真地对待和孩子相处的过程,给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
“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母亲们如果能在孩子成长中,帮主他们这3种习惯,那么孩子们将来必定会受益一生!


教会孩子乐观
作家池莉在《来吧孩子》中,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带女儿亦池出去聚餐,亦池和一个小男孩玩游戏,看谁能盘腿打坐坚持更久。
小亦池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小男孩再也耐不住了,哇哇大哭,打滚耍赖,大人们都纷纷去安慰他,给他塞东西吃,把亦池的一听椰奶,也一把拿走,都给了小男孩。
池莉看到女儿依然忍着眼泪一动不动地坐着,心里很难过。

回到家后,池莉和女儿谈起这件事情,她表扬了亦池的宽容大气,开玩笑地对她说:
“一罐椰奶真没什么了不起的,很多时候,我们拥有的东西被夺去,是挺痛苦,但是只要我们不钻牛角尖,放开眼量,你就会发现,你失去的根本就不值得你伤心嘛。”



(池莉和女儿,图源网络)
小亦池做了一个玩笑的表情,紧接着,妈妈又轻松地安慰她:
“其实换个角度,这罐椰奶失去得好啊,小孩子喝多了会发胖,你看,你现在身材多苗条啊!”

这个故事一直记在晨妈心里。如今的孩子们都是家里的宝贝,长期的宠爱很容易让他们过分肯定自我,受不了一点挫折,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习惯了父母的包办,将来走入社会之后,早晚会被现实的压力击垮。
马丁·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里,强调了两个重要的行为原则:
第一,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不要试图掩盖,而要帮助孩子正视错误,鼓励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进行改正。
第二,不要让孩子自视甚高或者过分埋怨自己,我们应该理性、耐心地帮助孩子分析利弊得失,让孩子学会抽离自己的情绪,就事论事地表达想法,乐观地面对成长道路上的挑战。
所以,如何教孩子们以乐观坦然的态度来面对世事,是父母们的育儿必修课。


鼓励孩子尝试
朋友前段时间和我联系,说5岁的儿子最近和她关系很差,家里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跟自己一点都不亲,她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动手能力却很强,喜欢把玩具拆开再装上,比大人做得还熟练。
最近,孩子把目光“瞄准”了家里的电子产品,遥控器、手机都被拆得七零八落,朋友实在受不了了,把孩子揍了一顿,禁止他再拆家里的任何东西。
结果孩子不仅没有改正,反而“变本加厉”,这几天还在家里扔东西,家人说他两句,就躺到地上哇哇大哭。
生活中,我们也见过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用各种各样的规矩约束他们,这不能做,那不能做。



但我提倡大家在安全的范围内,保护好孩子的“冒险”心理,多给他们一些尝试和犯错误的机会;
孩子有了切身的生命体验,才能丰富阅历,提高自信,对事物的正确有着正确的判断,从而更加深刻地记住经验和教训,在将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平和稳当。
当然,晨妈不是提倡大家去放纵孩子尝试危险事物,而是希望大家能够身体力行地陪着孩子去体验和探索身边的一切,只要没有生理危险,不会损害到其他人的利益,大家不妨多点包容,让孩子自在地摸索、成长。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与其一刀切地禁止孩子这种行为,不如鼓励他、陪着他去做自己喜欢的拆解工作,先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行为,再告诉他,家里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拆,给孩子划定一条界限,或者把家里的一些废旧小器材给他拆。
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天赋和好奇心,也能维持融洽的亲子关系,不是一举两得吗?



尹建莉老师有一句话:“别把牛顿培养成牛倌”。
父母看待事物的格局,一定要长远。不要觉得孩子搞得“破坏”是在给自己添堵添乱,而要透过事物的表象,冷静分析,这件事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它是否锻炼了孩子的某一项能力?
被孩子乱涂乱画的墙面上,可能会孕育出下一位齐白石、徐悲鸿;
被孩子拆得七零八落的玩具里,可能会诞生影响世界的设计大师......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沉睡的金矿,等着我们来发掘他们天赋才能。
多给孩子一些试错的机会,多引导他们探索、思考、创造,他们才能舒展身心,尽情表露自己的潜能和才华。


引导孩子朴素
有两对父子的对话,发人深思。
孩子问:爸爸,我们家是不是很有钱?
一位爸爸说:是的,我们家很有钱,以后这些钱都归你。
另一位爸爸说,这是我的钱,不是你的,我的钱是我努力赚来的,将来你也可以努力让自己有钱。
两位父亲不同的回答,指向了不同的结局。
第一个孩子长大之后,肆意挥霍啃老,“反正我爸有钱,他的钱就是我的钱”
第二个孩子脚踏实地,踏实勤恳,因为他明白,靠父母不如靠自己,安稳的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双手才能换来。
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家长们想让孩子吃好点穿好点,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不能给孩子灌输过度消费的观念,别让孩子们最终成为物欲的奴隶。
真正的富养,养的是孩子心灵的富足。
钱重不重要?当然重要,但是教孩子,不是只用钱堆就可以的。
比如明星刘烨教育一双儿女的方式,就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很多人,明星有钱又有时间,肯定都是费尽心思捯饬自己的小孩儿,打扮成公主王子,但诺一和霓娜这兄妹俩的画风,却是这样的:



诺一身上的短袖,洗得都快发白了,可见平时都是一直在穿的。
妹妹霓娜生日,这件小花棉袄大家看着有没有很眼熟?很多孩子小时候应该都有类似的:



刘烨家的保姆曾经教诺一认奔驰和宝马的车标,安娜听到孩子在说“奔驰”“宝妈”当场就急了,立刻就辞退了这位保姆。



在他们眼里,车子只是一种代步工具,不是用来炫耀的,孩子年龄还小,是塑造性格的关键年纪,没必要让小孩子产生这样的优越感,否则长大了,就很难矫正。
近代大家梁启超的家训之一,就是要求孩子们艰苦朴素。
他说:“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能在困苦中求得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哩。”

过早沉溺于物质享乐的孩子,往往看不到挣钱的辛苦,只想享受挥霍的愉悦;
爱孩子的方式,绝不仅仅只有“买买买”这一种,教会他们踏实、勤勉、自强的品质,才能让孩子在人生这场马拉松里笑到最后。





*来源:米蓝妈妈说育儿(ID:haomama23)。米蓝,教育学硕士,二胎全职妈妈,专注3-12岁孩子的性格塑造和习惯养成。每天5分钟,米蓝和你一起养出高情商,好习惯的孩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