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孩子经常忘东忘西丢三落四,怎么才能让他长点儿心?

2021-2-18 20:09|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60|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橙子的原创公众号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经常会听见当妈妈感叹自己生了娃之后,记性越来越糟糕,经常忘事情或丢东西,甚至感觉自己有种“老糊涂”的趋势。我也觉得我们当妈妈的记 ... ...
橙子的原创公众号
0-6岁的育儿百科全书北美全职带娃老司机教你轻松育儿套路


经常会听见当妈妈感叹自己生了娃之后,记性越来越糟糕,经常忘事情或丢东西,甚至感觉自己有种“老糊涂”的趋势。

我也觉得我们当妈妈的记性确实会变差,但并非是因为年龄变大,而是孩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记住的事情太多了,不光要记自己的事家里的事,还要管孩子的杂事,大到入园就学报班,小到袜子手套放哪儿,全都需要妈妈记住,这样巨大的记忆负担,当然会经常熔断老母亲的脑容量。

而这种情况往往不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变少,反而越来越多。因为孩子越大,衍生的杂务就越多,很多孩子自己不但不能自己负起管理自己事务的责任,还会狂拖后腿,永远都是稀里糊涂,丢东忘西,老师说了什么也记不住,妈妈提醒的话也不放在心上,今天忘带水壶,明天不见了校服,后天又找不到最重要的那本书……事事都得擦屁股,让老母亲本来团团转的生活愈加的焦头烂额。

当你承受不住这样的杂事管理负担,想要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时候,却很难执行,因为孩子已经习惯事事都被你记好被你提醒,你一旦撤掉帮助,他一定会乱七八糟,这并非是他故意不带脑子让你操心,而是他在从小到大非常周到的照顾中,根本没有形成“记事”的能力和习惯。这就相当于你没有给他“上课”,也没有让他“练习”,却突然要给他“考试”一样,孩子怎么可能打高分呢?

所以,如果家里有这样容易忘事的小孩,我们要早早就注意教会他们如何去管理自己物品,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为自己负责任的习惯,这不光会让我们当妈妈的负担轻一点,这也是为了孩子上学之后,能够管理自己的越来越复杂的课业做准备,要不然他动不动一个本子找半节课,那还怎么学习?

造成孩子容易丢三落四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主观上的原因:

也就是孩子自己本身并不想去记这些杂事。因为他觉得这些事儿对他来说不重要,他觉得这些事妈妈记得比我稳妥多了,反正妈妈会提醒我,而且妈妈永远不会犯错不会搞砸,有妈妈这么完美的贴身助理,那我为啥要费心费力的去记呢?他就算是表面答应去记了,其实也不会太用心,因为他知道有妈妈给他兜底嘛!

另一种是客观上的原因:

也就是说孩子本身很想去记,很怕被妈妈责怪,但是如果孩子本身属于神经比较粗,脑子比较钝的类型,或者他本身对时间、方位、数量等这些概念的感觉比较差,或者他特别专注,不太能一心二用,都会限制他“记事”的能力,这个和孩子天生的个性是有关系的,有些孩子就是要比其他孩子更容易忘事情,我们当父母的也不能着急,多帮助孩子训练记事的方法,比惩罚责骂他有用得多。



如何区分孩子爱忘事是哪种原因呢?主要是看孩子对于自己很喜欢的事情,他能不能总是记得?譬如你答应了他,每天晚上7点可以看ipad,到了周末可以吃一块糖,每个月初发零花钱,他会不会非常积极,早早的在那儿等着你,如果这些他都能记得很清楚,那孩子爱忘事那就是主观的不想记的问题。

而有些孩子,就算是自己很盼望期待的事儿,他也会经常抛诸脑后,自己很喜欢很在乎的玩具,也经常不知道丢在哪里,那基本就是客观上的本身能力有问题了。

当然也有那种本身能力差的孩子和特别爱操心的妈妈精准互补,互相驯养坏习惯,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孩子两种原因兼而有之的情况。

知道了孩子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如果孩子主观因素比较多,我们就得对自己做出一些改变,从而倒逼孩子有更强的“记事”驱动力。

1,变得不靠谱一点儿

很多孩子其实很聪明也有记性,之所以表现得那么不靠谱,就是被我们这种太靠谱的妈妈给惯的。

所以我们真的没必要那么累,把所有事情都做得那么周到完美,有意无意的忘记孩子的几件无关紧要的事儿,让孩子不那么信任你什么都能帮他搞定,是对他独立非常有好处的。

譬如说,上学时忘记老师第二天要带的东西,旅游时忘了带孩子最重要的陪伴玩具,出门时忘了带手套,带纸巾,带水杯……等等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

到需要东西的时候,很无辜的和孩子说,对不起,妈妈忘记带了,妈妈找不到了,好可惜好遗憾……那怎么办,你下次能提醒妈妈带吗?你下次能提醒妈妈不要忘东西吗?

当然也不用刻意去这么做,相信就算你不刻意,生活中也经常会出现这种事,你只要顺势显示出自己的“无能”,然后再要求孩子来帮助你,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事儿不能都指望那个容易掉链子的妈妈,他自然会增加主动性的。

2,变得“懒”一点儿

当孩子开始喊“妈妈我的XX在哪里”这种句式的时候,一定要hold住,屁股沉一点,能动嘴巴就别动手,能动手比划就别抬腿,怎么懒怎么来:

你看看是不是在你房间里?

没有嘛?你找柜子里了吗?

是不是所有抽屉都找了?床底下那个呢?

……

总而言之,先说一个大的地点,找不到,再让他仔细搜寻每个小地点,尽量让他多找一会儿,找到了当然开心,实在找不到了你再帮他。很简单的事情之所以非要绕这么一大圈,是让娃在这个费劲儿的过程中明白两件事:第一,你的东西你需要自己找,妈妈只是负责帮忙而已,第二,找东西很累很花时间的,所以你平时要注意管理好,不要随便乱放。

3,变得“抠”一点儿

当孩子把自己的东西丢了,没必要去数落他不上心,也没必要生气发脾气,只需要让孩子承担丢失东西的自然后果就好了。也就是说,无论孩子丢了什么,都不要着急给他买新的,尽量让他因为缺了这样东西难受不方便一阵子。

譬如说我家果果丢了她的漂亮水壶,我就整整让她带了一周的矿泉水瓶子,才“有空”带她去超市买了新水壶。

我家毛头丢了校服外套,我也隔了半个月才给他买了新的,让他翻了半个月的失物招领箱(学校不要求一定穿外套)

这么治了两次之后,他们俩就再也不丢水壶和衣服了。

如果他们两个丢了玩具,我也不会给他们补新的,实在喜欢,那就自己重新攒零花钱买吧!丢了就是丢了,就是回不来了,没人给兜底。就是要让熊孩子们切实体验到失去的“痛”才行。



相信你如果不靠谱一点,懒一点,抠一点,脑子比较灵活的孩子自然就会有意愿记事儿,并且会自动发展出一套自己记事儿的方法。

但有些孩子这方面欠缺的不是意愿,而是能力,他可能就是那种心很大神经很粗的孩子,所以格外容易丢三落四。这种孩子也不能只用丢东西的恶果来惩罚他,还要从日常行为上,去慢慢教他“不忘事儿”的实际方法:

1,练习“拉清单记忆法”

给孩子经常忘记的事情拉个清单,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告诉他,譬如说:出门三件事:手套围巾和帽子。放学回家拿四样:外套水壶书包饭盒。

注意,说完了之后不能算完,要不然和唠叨无异,一定要问问题,要求孩子能够重复出来:宝宝,妈妈现在问你,出门有几件事啊?三件啊!很棒!那你记得是哪三件嘛?

孩子就算不记得也别批评他,告诉他答案就好,过一阵再考一遍,多问几遍也就记住了。

如果比较复杂,孩子实在记不得,还可以写或画在纸上,贴在显眼的地方。

让孩子学会这种“拉清单”“记清单”的方法,基本可以应对绝大多数忘记东西的问题。

橙子我自己就一直是个爱忘事情的人,直到现在我出门还会口中默念“钱包钥匙手机”大咒语,每到过一个地方就会按咒语重新检查一番,已经很久没有丢过东西了。

2,加强“收纳训练”

很多孩子之所以丢三落四,主要是因为他永远不收拾东西,却又随便乱放东西,脑子里没有收纳整理归类的概念,当然总是找不到东西了。

所以小朋友要从小学习收玩具,收拾自己的东西,知道自己的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这方面,我们也要给孩子创造“儿童友好”的收纳环境,也就是说,让孩子可以不依靠大人帮助,就可以很轻易的把东西分门别类放好。



我家小朋友的衣服收纳架子,虽然具体的格子也经常被塞得有点乱,但总体来说他们都会自动把不同的衣服归类,找衣服现在都不用我插手。

当然也不用每次都让孩子自己收拾,老母亲有时候嫌乱又正好有空就给娃收拾了,但孩子至少要懂得收纳流程,自己懂得分门别类的收拾东西。

只有孩子自己收拾过的东西,他才知道需要什么东西应该去哪里找。你平时发现他乱放东西,也可以提醒他:宝宝,这个东西是不是你的?它为什么放在这里?它的家在哪里呢?你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只有孩子懂得收纳整理,他才能真正在技术上实现“不丢三落四”。

3,加强孩子时间概念

其实,管理物品不光和空间相关,也和时间有关。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就需要用相应的东西,如果孩子对时间没概念,也会经常被打得措手不及,来不及准备东西。

从孩子入园开始起,就要和他一起认日历,让孩子明白一天的概念,星期几的概念,有什么要发生的事情或者节日就和孩子一起画日历,让孩子知道时间上各种循环的规律。

每天早上起来,一边洗漱换衣服,一边问孩子,今天是星期几?你知道今天都要做什么事情吗?

孩子如果不知道,你就可以慢慢告诉他,今天是星期三,是工作日,今天爸爸妈妈要去上班,你要去幼儿园,幼儿园星期三应该会有手工课,中午会吃鱼,诶?那你今天有要带什么东西去幼儿园吗?赶紧准备好咯别忘啦~~~

总而言之,每天让孩子对今天的日期,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流程了解,让他知道需要准备什么东西,提前想好放好。形成这样的习惯,孩子就算容易忘东忘西,也可以提前做准备,就会对自己的生活更从容更有掌控感,就不太容易总是因为找东西而惊慌失措了。



让孩子不要丢三落四,自己的东西自己管理,这些其实看上去只是生活小事,但却对孩子非常重要,在孩子三四岁左右就可以开始训练了,当孩子到了学龄,如果能够做到把自己的东西都整理好管理好,其实非常有利于他适应更加紧张和纪律严格的学习生活。

如果我们总是觉得孩子不行,而选择替孩子记住一切杂事,看上去是我们自己辛苦,但其实在教育上是一种偷懒,本质上是剥夺孩子自己学习管理自己的能力和实践机会。

我们要培养的并不只是会学习的孩子,还需要他是一个能够做事头脑清晰、井井有条、有独立解决问题勇气的孩子,不是嘛?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习惯培养方面的文章,还可以来看橙子的新书《最好的养育是不焦虑》。新书预售期间,就在当当网获得了很不错的榜单成绩,橙子真的太激动了,万分感谢朋友们的大力支持!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榜第2





当当网亲子家教类新书月榜第4 ▽


现在《最好的养育是不焦虑》全网正式上市啦!已经下单的朋友,你的“小橙书”正在快递的路上哦~还未下单的朋友,可以去当当网下单,专享“橙子家族萌趣贴纸”,超可爱的~



(让我们跨洋陪在你身边吧)

现在去当当网下单,可参加年货节满100-50的优惠活动,就可以带走全网独家的“橙子家族萌趣贴纸”哦,限量3000份,加印不补啦~

戳下图立即到当当购买下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