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加拿大历史71–第二次魁北克主权公投

2021-2-25 21:26|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31|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上文《米奇湖协议》里面咱们说到,马尔罗尼想“把魁北克也带进1982年宪法”,结果非但没能做到,还把自己搞得众叛亲离。不过说马尔罗尼众叛亲离之前,咱们先说一下“奥卡危机”。1990年又一件跟土著人的土地争端,占 ... ...
上文《米奇湖协议》里面咱们说到,马尔罗尼想“把魁北克也带进1982年宪法”,结果非但没能做到,还把自己搞得众叛亲离。不过说马尔罗尼众叛亲离之前,咱们先说一下“奥卡危机”。



1990年又一件跟土著人的土地争端,占据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条。在蒙特利尔郊外的奥卡市(Oka),住着一些莫霍克人。当地的一座9洞高尔夫球场打算扩建到标准的18洞,就向当地政府申请,申请得到了批准。然而当地的莫霍克人认为高尔夫球场要扩建的地方,占了他们祖先的墓地,不让建,把路给堵了。奥卡市市长派警察过去,双方爆发了冲突甚至开了枪,魁省警官马塞尔·勒梅(Marcel Lemay)中枪身亡,一时局面失控。

附近卡纳瓦克(Kahnawake)莫霍克人为了声援奥卡的同胞,也把通往蒙特利尔市的默西尔桥(Mercier Bridge)堵了。最后联邦政府也介入进来,军队都被调了过来,紧张的对峙一直持续到9月份。最后以高尔夫球场扩建计划取消,联邦政府花530万美元,从开发商手中买下争议土地而告终,这便是“奥卡危机”。

奥卡危机直接导致1991年成立关于土著人的皇家调查委员会(Royal Commission on Aboriginal Peoples),来检讨土著人同加拿大政府,以及和整个加拿大社会之间的关系。经过五年的彻底调查,委员会于1996年提交了一个报告,提出了400项改革建议。其中一项建议是成立一个独立的法庭来处理土地纠纷,独立于各级政府之外。

这很有意义,毕竟加拿大政府在这些纠纷中,往往有明显的利益存在。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肯定判决都会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倾斜。

报告建议把土著人的自治政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仅是给土著社区控制他们自己的资源和社会管理的权利,还建议让他们建立第三类政府,同联邦和省级立法机构分离开来,建立一个土著人的议会叫做“第一民族议会”(House of First Peoples)。

这个建议引起了很大争议,根据种族和伦理背景分别建立不同的政府,说好的各种族平等呢?这是民主?

另外委员会认为做这些改革的成本是15年内投入300亿,此时正值经济衰退,加拿大政府正在削减开支,努力控制联邦赤字,于是委员会的这些建议就被暂缓,暂缓,暂缓了……

好了,回来继续说总理马尔罗尼。

1987年,保守党的“叛徒”普雷斯顿·曼宁(Preston Manning),拉走一些人搞了个新党加拿大改革党(Reform Party of Canada)。“魁独分子”布沙尔,又拉走了另外一拨人,加上些志同道合的自由党议员组成魁北克联盟,两个新党成立的缘由都与《米奇湖协议》有关。

协议推进不下去自然得罪了魁独分子,然而,西部英语省份对马尔罗尼“只知道取悦于魁北克”也是极为不满,感到被马尔罗尼给卖了,白支持他了,改革党打出的口号就是“西部要求参与”。当然,这两个党只是“十八路反王”的突出代表,另外“六十四处烟尘”就不说了,总之,《米奇湖协议》捅了个马蜂窝,让各个团体都出来为自己争利益来了。

多年后马尔罗尼说,他担任总理期间最大的错误,就是太相信他大学时候的好友布沙尔了,以后的几十年这俩人话都不说,朋友彻底闹掰了。

如果马尔罗尼早知道是这个结果,或许压根就不做什么“把魁北克也带进1982年宪法”的事儿了。

众叛亲离的后果可以想见,在随后的省级选举中,分离主义的魁北克人党(Parti Québécois)拿下了魁北克,“另立中央”的改革党拿下了西部,老对手自由党拿下安大略。接下来的悬念就是,在下一届的联邦选举中,保守党还能剩下多少个席位?

此时马尔罗尼的支持率已经惨不忍睹,1992年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马尔罗尼的支持率仅为11%,成为自1940年代加拿大开始民意调查以来,最不受欢迎的总理。大家一致认为,在接下来的选举中,马尔罗尼必败无疑。

见大势已去,布莱恩·马尔罗尼学着前任总理特鲁多的样子,赶紧退休。1993年6月,他把加拿大总理和保守党领袖的职位,交给了金·坎贝尔(Kim Campbell),让坎贝尔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总理。

不过就在离职之前,马尔罗尼又干了几件让保守党更加丢分的事儿。首先他来了一次豪华的国际“告别”之旅,出国转了一圈儿,花了纳税人很多钱却没什么要紧的事儿。再一件事就是,把总理的位子让给坎贝尔,坎贝尔宣誓就任后,马尔罗尼还赖在总理官邸苏塞克斯24号里一段时间,让总理暂住在总理的另一处夏季府邸魁北克加蒂诺公园(Gatineau Park)。

马尔罗尼在蒙特利尔的房子在装修,虽说装修好后,马尔罗尼马上搬了过去,但是给加拿大人的感觉非常不好,让保守党本就严峻的选情雪上加霜。



金·坎贝尔

坎贝尔接手总理职位的时候,保守党的五年任期仅剩几个月,不论如何坎贝尔也无力回天了,甚至连自己的议员席位都丢了。

1993年10月25日的选举中,保守党惨败,从原来169席的多数党,一下子掉到了仅剩2席的边缘小党。您没有看错,就是2席,只剩魁北克的让·查尔斯特(Jean Charest)和新不伦瑞克的埃里希·韦恩(Elsie Wayne),还在为保守党坚守阵地。

有人说金·坎贝尔是“加拿大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理”,显然这种说法对坎贝尔来说非常不公平,应该是马尔罗尼的错,坎贝尔只是马尔罗尼的背锅侠。

马尔罗尼时代已经结束,可以对马尔罗尼三七开了。除了前面介绍的《加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米奇湖协议》,马尔罗尼的九年任期,还给加拿大留下了和平时期最大的国债,加拿大自打1867年联邦成立以来,一半以上的债务是在马尔罗尼任上产生的。

在他九年执政期间,马尔罗尼废止了联邦家庭津贴(Family Allowance),关闭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客运列车服务,反对派说是“关闭了加拿大的国家梦想”。

太平洋铁路大家知道,是第一个把加拿大从东到西串起来的大动脉,加拿大人对它感情至深。不过很久以来,太平洋铁路的客运就入不敷出了,马尔罗尼停掉它的原因也简单之至,就是经济上不划算。

挺马尔罗尼的人说,是太平洋铁路自己把问题搞糟的,服务差、总晚点、管理不善,这才是导致太平洋铁路客运关门大吉的根本原因。

马尔罗尼干的另一件事,是把很多加拿大国有企业私有化了。1984年的时候,加拿大有61家国有企业,马尔罗尼卖了其中的23家,包括到1989年完全私有化的加拿大航空公司,加拿大石油公司后来也被私有化,实现了民进国退。

保守党退场,新上任的是让·克雷蒂安领导的自由党。让·克雷蒂安成为自由党领袖的时间是1990年6月,恰好是《米奇湖协议》死掉的那一刻。克雷蒂安反对《米奇湖协议》,而跟他竞争党内领袖的保罗·马丁(Paul Martin)支持协议,于是马丁的支持者高喊“出卖!出卖!”,说克雷蒂安要“出卖”魁北克。

1993年克雷蒂安获得大胜,成为加拿大第20任总理。有趣的是,自由党赢得的177个议席中,99个来自安大略省,只有19席来自魁北克,历史上还没有一位法裔加拿大总理,这么不受法裔的欢迎,魁北克人实在是忘不了他的“出卖”。

克雷蒂安上任后,加拿大的几大矛盾依然存在,并且愈演愈烈。英裔和法裔的关系日益紧张,本来暗流涌动的分离主义潮流,现在已经浮现到了明面上。同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让加拿大跟美国靠得更近,把加拿大的经济捆绑到南方更富有的邻居那里。土著人越来越多的不满,越来越高的要求,土著人的自治政府迫在眉睫。

1994年魁北克人党又在魁省执政,死硬的分离主义分子雅克·帕里祖成为省长。跟克雷蒂安一样,帕里祖也反对《米奇湖协议》和随后的《夏洛特敦协议》。不一样的是,帕里祖的想法是,把魁北克从加拿大联邦中完全分离出去,他很快就确定了再一次的魁北克主权公投时间,1995年10月30日。

为魁北克未来命运的决战十月份拉开大幕,当然在此之前双方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支持加拿大支持统一的一方有丹尼尔·约翰逊(Daniel Johnson),魁北克自由党领袖和民族联盟的领袖老罗伯特·布拉萨的儿子小罗伯特·布拉萨,当然还有加拿大总理让·克雷蒂安。



支持魁北克独立的一方有魁北克省长,魁北克人党领袖雅克·帕里祖,魁北克联盟领袖吕西安·布沙尔,还有魁北克民主行动党(Action démocratique du Québec)的马里奥·杜蒙(Mario Dumont)。

说明一下,布沙尔创建的魁北克联盟(Bloc Québécois),跟当时在魁北克执政的魁北克人党(Parti Québécois),不是一个政党,但是理念接近关系密切。魁北克联盟是一个联邦政党,魁北克人党扎根魁省,是一个省级政党,两者都致力于把魁北克从加拿大联邦分离出去。

公投之前,支持统一的一方信心满满,觉得分离主义根本就没有获胜的可能。特别是克雷蒂安总理,从来就没有认真地考虑过这种危险,起码一开始根本没放在心上。受到他的影响,整个加拿大有一种错误的安全感,结果差点儿……

另一方的分离主义分子们,起初劲头很大,很快就有些泄气,帕里祖也看不到拿票过半的希望。然而布沙尔一加入战团,扛起分离主义运动的大旗,立马让魁独分子士气大振。

布沙尔是一位极具魅力的鼓动家,他说为魁北克的主权投票就像是一根“魔杖”一样,将会改变一切,英裔会过来求着魁北克人跟他们联合……,于是天平迅速倾向于分离的那一方。

急转直下的形势一下子把克雷蒂安总理打懵了,他突然意识到统一的加拿大可能就此终结,赶紧改为向魁北克卑躬屈膝,魁北克那些“无理”要求照单全收全部同意。“独特地位”?没问题!宪法否决权?你要啥就给啥。

看到自己可能成为加拿大联邦分裂的“千古罪人”,加拿大总理一度在内阁会议上,潸然泪下。在一次面对全国的电视讲话中,克雷蒂安请魁北克选民扪心自问,为什么要离开加拿大?



投票前三天,数以万计的人开着车、坐汽车、乘火车、坐飞机涌入蒙特利尔,为支持统一的集会造势,支持统一的一方也开始发力了。

1995年10月30日,93%的有资格的魁北克人参与了投票,结果出来,2,361,526人支持统一,2,308,028人支持分裂,50.6%对49.4%,支持统一的一方险胜……

有人说,这个比数与其说是险胜,不如说是差不多就败了,如同在死亡边缘走了一回。有报纸评论,这是克雷蒂安总理生涯中最糟糕的时刻,说得没错。

总让企图分裂国家的人这么闹腾不行啊,接下来加拿大联邦政府,将如何应对魁北克的分离主义运动呢?请看下篇《清晰法案》。

更多请看:

加拿大历史 58 - 维和行动

加拿大历史 59 - 阿芙洛之箭

加拿大历史 60 - 古巴导弹危机

加拿大历史 61 - 魁北克的寂静革命

加拿大历史 62 - 皮尔逊和枫叶旗

加拿大历史 63 - 自由的魁北克万岁

加拿大历史 64 - 十月危机

加拿大历史 65 - 多元文化和石油危机

加拿大历史 66 - 第一次魁北克主权公投

加拿大历史 67 - 宪法回归

加拿大历史 68 - 自由贸易

加拿大历史 69 - 原住民和土地

加拿大历史 70 - 米奇湖协议

欢迎关注草根的公众号:永远的草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