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CNN:英国加拿大是气候问题上的伪君子

2021-2-28 11:14|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98|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文 观察者网 熊超然除了眼下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之外,从中长期来看,最为困扰世界各国的无疑是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比起一些国家正在努力解决气候问题,另一些国家则是“光说不干”,甚至还利用这一议题自我吹嘘 ... ...
► 文 观察者网 熊超然
除了眼下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之外,从中长期来看,最为困扰世界各国的无疑是全球气候变暖这一问题。比起一些国家正在努力解决气候问题,另一些国家则是“光说不干”,甚至还利用这一议题自我吹嘘。

2月17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气候问题记者就撰文指出,尽管许多国家正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但它们却仍在大量生产化石燃料。在这其中,英国、加拿大和挪威“脱颖而出”,她直指这三国并非是自我标榜的“气候问题典范”,实则扮演着“气候问题伪君子”的角色。

文章将这几个国家在气候问题上“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负责行为摆上台面,比如它们钻着国际协议的“空子”,一边仍不断将本国化石燃料出口至别处排放,以此获取丰厚的经济收益,另一边则提出各种“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

犹记得9年前的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上,中方代表怒斥发达国家“你有什么资格给我讲道理?!”。9年过去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气候问题上的态度,依旧没有丝毫改变。



CNN报道截图



这些“气候典范”,竟将排放转嫁他处

在CNN的这篇报道中,长期关注气候问题的记者伊万娜·科塔索娃(Ivana Kottasová)首先描述了一番挪威首都奥斯陆的景象。

在奥斯陆,路灯是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电能的,为节约能源,当周围无人时,这些智能灯就会自动变暗;不仅是首都,挪威的其他地方也为持有“绿色证书”而感到自豪,那里的公交系统也完全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大部分新车都是电动的。

然而,科塔索娃却认为,挪威这些引以为豪的环保创新,实际上是通过石油换来的。她表示,挪威除了是一个所谓的“气候问题典范”以外,还是一个主要的化石燃料出口国,并且这种情况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

文章还称,挪威并非是唯一一个一边吹嘘着“可持续发展”,一边又在催生气候变化因素的国家。

英国将在今年年底主办一场重要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可同时却又在计划新建一座煤矿;加拿大也是另一个自称是“气候问题典范”的国家,可却还在为看起来注定要失败的美加输油管道“拱心石”(Keystone XL)项目倾注心力和钱财。

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发言人曾给CNN发送过一封电子邮件,如此写道:“英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是第一个以立法形式提出要到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主要经济体。自1990年以来,我们的排放量已削减43%,是七国集团(G7)中最好的。”

对此,文章作者科塔索娃却直言,英国政府确实可以提出这些主张,因为根据国际协议,每个国家只对本国境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负责。这就意味着,英国、加拿大、挪威等国不必担心它们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在世界其他地方燃烧后造成排放。



全球变暖正导致冰川融化 图自社交媒体



长此以往,《巴黎协定》便是一纸空谈

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就如同温室里的玻璃吸收热量一样,这会导致气温的不断上升,进而导致出现更多极端天气、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说得再简单明了一些就是:我们所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越多,温室效应也就越大。

2015年12月12日,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联合国195个成员国共同批准了《巴黎气候协定》,以取代《京都议定书》,期望能够共同遏阻全球变暖的趋势。

《巴黎气候协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之内,并尽可能接近于工业化前水平的1.5℃之内。为实现这一目标,全球需要在2020年至2030年间每年削减约6%的化石燃料产量。然而,目前的预测却是,这一数据将每年增长2%。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的科学家普洛伊·阿查库尔维苏特(Ploy Achakulwisut)说:“为了保持在1.5℃之内,我们根本负担不起燃烧现有大部分化石燃料储备。”

CNN指出,根据气候科学家们的估计,在不突破1.5℃临界阈值的情况下,人类其实仍有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的“碳预算”。但去年全球向大气中排放了340亿吨二氧化碳,这意味着,除非排放量开始快速下降,否则目标将无法达成。

文章指出,英国、加拿大和挪威三国看似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英加两国承诺到2050年在其领土上将碳排放量降至零,挪威则希望到2030年实现碳中和。可是“净零碳排放”就意味着,如果它们无法完全消除所有排放,可以通过在大气中除碳来弥补差值,比如多种植树木。

德国气候问题智库“新气候研究所”(NewClimate Institute)创始人尼科拉斯·霍恩(Niklas Höhne)指出,关注所谓“领土排放”的情况其实可以追溯到气候谈判的早期阶段,当时众人对此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最终达成了协议,并没有涉及“出口排放”的问题。他坦言,这实际上并不完全合理。

根据挪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该国国内排放量达到5300万吨,但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当年的《排放差距报告》显示,挪威2017年向国外出售石油和天然气的总排放量约为4.7亿吨。



道理都懂,可没有国家愿意第一个行动

金融环境智库“碳追踪”(Carbon Tracker)的气候、能源和工业研究主管安德鲁·格兰特(Andrew Grant)表示,许多国家在经济层面都很依赖化石燃料带来的收入,这些国家知道世界很快就需要摆脱他们的“束缚”,但没有人愿意成为第一个“被摆脱的人”。

“他们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理由,认为自己应该继续生产化石燃料,而不是其他人。”格兰特告诉CNN。

生产化石燃料的成本很高,许多国家的政府都认为,现在停止生产会浪费资金,通常还是公共资金,而这些钱很多已经投资到现有的项目和勘探之中了。

而像是英加挪这三大所谓的“气候问题典范”,实际上都在计划继续生产化石燃料,投资新的项目和勘探计划。对此,CNN记者还列举了一系列事实和数据。

加拿大能源监管机构称,该国原油产量预计将持续增长至2039年;根据政府的数据,加拿大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1680亿桶,如果全部被提取和燃烧,估计将向大气中排放720亿吨二氧化碳。

挪威的气候研究机构“西塞罗”(CICERO)称,该国也将继续按计划钻探,已知油气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达约150亿吨,这会消耗全球剩余“碳预算”的6.5%。

与此同时,据英国石油和天然气管理局的估计,截至2019年底,英国石油储量约为52亿桶,足以满足未来20年的生产需求,而提取这些燃料并将其燃烧,将会向大气中再增加22亿吨二氧化碳。

“新气候研究所”的霍恩认为,气候计划不能只停留在减排目标上,还应该设定逐步淘汰内燃机、达成百分百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停止使用化石燃料等方面的最后期限。他称,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小规模的排放国停止批准新的化石燃料场地,比如丹麦。而英加挪还有美国也应该做出这样的决定。



当今全球碳排放量依旧居高不下,气候形势严峻 图自澎湃影像

CNN指出,虽然目前的国际协议中,并没有阻止各国将化石燃料的排放量出口到其他地方,但一些国家的政府仍需要考虑一股全新而强大的力量:选民。

比如今年早些时候,当英国政府宣布将在英格兰西北部的坎布里亚,修建30年来第一座深井煤矿时,这一计划引发了一波抗议浪潮,包括两名青少年气候活动人士举行了为期10天的绝食抗议。

世界知名气候科学家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曾给英国首相约翰逊写过一封私人信,敦促他能够重新考虑是否真的要进行这一计划。汉森告诉约翰逊,如果继续开采煤矿,他有可能遭到年轻人的谩骂与羞辱。

如今,这一开采计划似乎有所减速,虽然坎布里亚当地政府此前已三度批准了开采新矿井,但如今却表示将重新评估这一计划。

事实上,在有关气候变化的问题上,部分国家已不是第一次摆出诸如英加挪三国这般冠冕堂皇的姿态了。

2011年12月11日凌晨,在德班气候大会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的解振华担任了中国代表团团长,他在发展中国家阵营和发达国家阵营谈判的关键时刻发言,表情严肃地批评一些发达国家只说不做。

解振华当年在会上的那一句“你有什么资格跟我讲道理”,不仅在当时振聋发聩,近期更是再一次“出圈”,走红网络。





与此前特朗普政府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始终履行了负责任大国的承诺。

去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方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方作出这一承诺后,立即得到了外界瞩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于去年11月2日表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是坚定的,合作意愿是真诚的,落实行动是扎实的。中方将一如既往尽己所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中方也以开放态度,欢迎更多国家加入到维护地球家园的行动中来。
来源|观察者网

热点视频推荐📹
👇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