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熊孩子育儿

4岁孩子趴地大哭,爸妈淡定旁观:被曲解的延迟满足,耽误了多少孩子!

2021-3-15 03:22|发布者: 热点新闻|查看: 127|评论: 0

本社区内容来源自网友分享,我们无法界定来源的真实性与版权,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admin@bbbear.ca,我们将在核实后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理解!
放大 缩小

摘要:图片来源:网络之前,成都一位网友逛街时偶遇有趣一幕:一个小朋友趴在地上放声大哭,年轻的爸爸妈妈站在不远处淡定地看着,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来,也不着急哄。你哭你的,我们就看着的架势。这一“抱臂围观式”带娃 ... ...




图片来源:网络

之前,成都一位网友逛街时偶遇有趣一幕:

一个小朋友趴在地上放声大哭,年轻的爸爸妈妈站在不远处淡定地看着,既不上去把孩子扶起来,也不着急哄。

你哭你的,我们就看着的架势。



这一“抱臂围观式”带娃方式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支持者:

建议边上零食店买包瓜子,顺便管老板要两张椅子。

再等一会儿,在他抬头偷看你们俩走没走的那一刻,你们就取得了全面胜利。




图片来源:网络


反对者:

其实孩子要的很简单,不是需求有多过分,而是家长常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日积月累的要求没被满足,才会有崩溃倒地大哭。

什么鬼?不对哭闹妥协,不等于就要冷眼旁观甚至嘻嘻哈哈嘲弄孩子。


他们希望能利用这一招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让孩子知难而退,因此表现的“有教养”。

但,其实很多人都误读了延迟满足,并本末倒置地使用着。



图片来源:网络

事实是,孩子是因为有能力自控,才能接受父母的延迟满足;而不是因为被父母延迟满足,他就能学会自控。



01

误解延迟满足具体含义的家长不少。

◆ 有的人为了训练孩子的自控力,故意把娃带到五颜六色的玩具跟前,然后对孩子说,如果你想要的话,我们现在不能买,除非怎样怎样,或者啥时候才能给你买。

◆ 或者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有这样的意识:

如果什么都遵照孩子的意见来,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为所欲为,没有未来……

所以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就会刻意否定,想要通过适当的否定来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锻炼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其实这样根本不是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让孩子在必要的时候学会等待——但绝不是跟孩子较劲。

我们可以想一下,自己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是平时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孩子也一样,往往对不得手的东西保持热情。

饿了想吃、渴了想喝是本能,不被满足就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而超出本能之外的东西,才属于欲望,是可以拒绝的范围。

如果我们对孩子所有要求都不假思索地延迟满足,或干脆置之不理,结果往往适得其返,欲望真的会变成魔鬼。

通俗来说,延迟满足是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

如:唱完生日歌、吹灭了蜡烛再吃蛋糕;今天我们说好只买一个玩具,这两个你想好要哪一个,另一个我们下一次再买。

陈忻老师在《养育的选择》一书中曾说道:

既然是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那就没有必要事事推迟,也没有必要总是故意不满足孩子的需求,总是让他等待。



图片来源:网络


在长期等待中长大的孩子,有的长大后会因为儿时被克制得太多,吃个2块钱的雪糕也要纠结半天。

还有的人会养成冲动消费的习惯,因为终于可以不受限制地买买买,但也没法控制自己,同时就买下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3岁前是宝宝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父母故意延迟满足,宝宝可能会觉得是父母不爱他。

本来出发点好的延迟满足,却成了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破坏亲子关系的罪魁祸首。

让孩子真正获得延迟满足能力、自发地愿意在需求面前等待,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前提:曾被充分满足过,并由此与父母建立了充满信任的良好关系。



02

正确做到延迟满足,必须要了解自身孩子的发展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



图片来源:网络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延迟”来满足的。


对待低龄宝宝,尽量不要延迟满足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等待的时间的接受度是不同。

比如:小婴儿没有稳定的时空概念,哭泣的时候没有及时得到抱抱安慰,对他们来说等于永远不被满足。

在棉花糖实验中,大多数不满4岁的孩子都不能延迟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会在30秒内就按铃,或是一点点地吃掉棉花糖。

所以在孩子3岁之前,要尽可能不设条件地去满足孩子的身心需求,饿了要喂、哭了要回应,由此建立起亲子间早期的安全依恋,之后孩子才能建立起对外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否则,一个从未被满足过的孩子,很难有能力去自控和“延迟”。


“延迟满足”不在于延迟而在于满足

3岁以前,是孩子学习平复情绪的关键时期。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时候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依赖感,这样宝宝才会有充分的安全感,到了该独立的时候,就能主动的走向独立。

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父母最应该做的,不是控制孩子的需求,而是理解他们,然后决定是及时满足,还是延迟满足,或者不能满足。

当然,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孩子都有知情权——他们有权利享受立刻得到满足的快乐,也有权利知道需要等待才能获得满足的原因,还有不能得到满足的原因。明白原因,才能帮助他们成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对不能满足的事,一定不要哄骗



图片来源:网络


在商场里,孩子看中一件玩具。但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于是选择拒绝。

孩子开始耍脾气、哭闹,于是父母说:“你看,咱们今天没有带够钱,先回去,等下次有钱了再来买。”但我们很清楚,根本没有“下一次”。

这不是“延迟满足”,是欺骗,不仅会破坏亲子关系中的信任感,也会影响孩子自控力的养成。


低龄宝宝自控力很低,他们只相信可以触摸到的、确定的东西。因此,只有当他们知道父母的承诺一定会兑现时,才可能发挥稚嫩的自控力。父母的哄骗,只会让小宝宝习惯于迅速获得眼前利益。

所以,对待孩子,一定要言出必行。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不能买回家的玩具,我们要做的是先听一听孩子为什么想要——先尊重、认可、接纳孩子的想法,再当机立断告诉他“不可以”,以及“不可以”的原因。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在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时,只要不涉及底线问题,家长不妨尽可能把主动权交给孩子。不要等、等多久,这些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做决定的权利。一旦他们在某项事物中获得了主动权,将大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合作意愿,配合度也往往会特别高。

可以说,延迟满足,培养的重点并非是孩子遇事能忍耐等待多久,而是一种经过利弊分析权衡后,能够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自主选择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个过程,不妨就循着孩子自己的节奏来,并记得及时鼓励和肯定他们。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无论他的要求是否合理,他都有权力享受立即被满足的快乐。

也有权力知道需要等待的才能被满足的原因;更有权力知道不能被满足的原因。

面对孩子暴走很难,尤其是公共场合。来来来,我们留言区说说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你都是怎么做的?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早教课程咨询】

   招生对象:0-6岁

报名热线:

      13758731815(陈园长)

       15325513005

     

   地址:飞云街道飞云街98号二楼1-13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早托班咨询】

   招生对象:18个月-48个月

   报名热线:13587509114(苏园长)

地址:飞云街道飞云街98号二楼1-13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分享到微博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